“北京方案”塑造全球数字友好城市新范式

“北京方案”塑造全球数字友好城市新范式

XxjpsgC007122_20250702_PEPFN0A001

这是7月2日拍摄的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据北京商报报道,7月5日,在“2025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成果发布会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发布了《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4—2025)》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据蓝皮书介绍,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总指数与上年相比有所提升,全球排名第二,位列“全球领跑城市”。北京市在数据要素配置力、数字产业引领力和数字创新策源力等方面表现优异。

当前,数字洪流席卷全球城市,技术与人性的张力日益凸显。北京以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第二的实践,贡献了一份具有普世价值的“北京方案”: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友好城市建设方法论。这份方案的精髓,在于将制度创新的系统集成、数字包容的人文温度与全球治理的东方智慧熔铸成有机整体,为人类数字文明提供了崭新坐标。

北京方案”的核心优势在于构建了系统集成的制度创新体系。在数据要素配置领域,北京率先建立覆盖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的基础制度体系,使数据在制度轨道上高效流动。在深度推进数智化转型上,以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融合重塑发展格局。通过算法、算力、数据要素联动,赋能产业升级与制造业转型,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引领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开启数智驱动新篇章。在政策层面上,通过“一区一品”战略推动区域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形成多中心协同的数字经济生态。在人才制度创新上,“朱雀计划”与“数字人才京英计划”构筑全球人才高地,为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提供智力引擎。这种制度设计打破了“重技术轻治理”的传统路径,为全球城市发展提供了如何以制度创新释放数字生产力的范本。

北京方案”最动人的突破在于将人文温度注入数字治理的毛细血管。普惠性基础设施建成覆盖全市5G网络体系,社区智能服务站渗透率达97%,数字鸿沟弥合速度全球领先。适老化数字改造推出“长者数字伙伴计划”,开发老年友好型应用界面,社区数字培训覆盖超200万老年人。无障碍数字服务实现政务平台全场景无障碍访问,视障人士可独立完成90%线上政务服务。这种温度治理使北京从“智慧城市”跃升为“数字友好城市”,重新定义了技术伦理的高度。

北京方案”正在以东方智慧重塑全球数字治理的话语体系。在数字经济出海领域,北京着力打造发展平台,通过建立便利化机制、完善口岸功能、创新监管保障模式等举措,持续优化出海环境,助力企业拓展全球市场,形成开放共享的数字贸易生态。包容性发展理念在联合国数字治理论坛推广“数字减贫”模式,助力发展中国家跨越数字鸿沟。文明互鉴平台发起“数字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建立技术标准互认、数字证书互通的多边合作框架。这种治理范式打破了西方主导的技术霸权逻辑,为全球数字治理贡献了新的文明对话范式。

北京方案”的可贵更在于其可复制的实施路径。“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协同”的三元共治模式,构建了富有韧性的治理架构;“基础层-平台层-应用层”的模块化建设体系,提供了灵活的技术适配方案;全球首个数字友好城市指标体系,涵盖6大维度28项核心指标,形成科学的评估机制。顶层制度的创新设计推动形成了制度供给、政策支持与应用场景协同发展的闭环,为各领域数字化改革提供方向指引与规则保障。在全球视角下,北京以创新、技术、基建、市场与治理为支柱,在推动数字技术普惠应用、完善数字包容生态、提升数字服务温度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全球数字友好城市建设贡献可复制的“北京方案”。

在数字文明的历史十字路口,“北京方案”如一座灯塔,照亮了人类通往数字友好型社会的航道。它昭示着:真正的数字友好不在于技术有多炫酷,而在于制度能否保障公平,服务能否传递温度,发展能否惠及众生。当冰冷的算法遇见温暖的治理,当东方的智慧对话西方的经验,人类正在共同谱写数字文明的新篇章。(宣讲家网 张厚美)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