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政策符合中国国情

改革、开放政策符合中国国情


  一
  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各族人民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在巩固人民民主国家政权的同时,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制度,同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这种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变革和进步,为我们建设富强的、民主的、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了基础。现在看,如果没有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没有打下相当强大的工业基础和一定水平的科学技术基础,中国的核武器和其他很多重要设备是生产不出来的,经济发展更缺乏基本条件。不讲够过去党和人民创造的成果,就不是历史唯物主义。
  建国以后的近三十年中,我们也有很大失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央已作结论。我们的主要失误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左”。经济上要求快,心是好的,但不顾实际可能,总认为搞得越多越快就越革命,而且听不得不同意见,如有不同意见就给戴帽子。结果,往往碰得头破血流。经济上的这种失误,与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民主集中制受到损害有关,与政治上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有关。那时运动不断,搞过火斗争,伤人太多。这样,也就不能把党、政、军、民的精力集中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过去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原则,从“左”的思想中解放出来,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路线,坚决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发展社会生产力上来,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步我们是走对了,成为新的历史转折点,意义深远。
  二
  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就是要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最大的实际情况之一,是有十亿人口,实际上已有十亿五千万了。这十亿多人要吃、要穿、要住、要走路,解决这些问题很不容易。我们不能照搬别国的做法,也不能按老章程办事,必须大胆探索,找到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条道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探索和实践,已开始逐步形成,但尚未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贫穷落后,举世闻名。新中国成立时我们接收了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我们就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在我们已基本上解决了十亿多人口的温饱问题,多数地区经济发展得相当快,成就很大,但以人均收入计算,比发达国家低很多,就是在第三世界中也不算高。到本世纪末,即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八百美元,也还不高。到二十一世纪,还得艰苦奋斗三十年到五十年,才能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这中间,还要没有大的失误,不出现大的折腾,否则生产力上不去,国家不能根本改观。
  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中,仍然必须遵循毛泽东同志总结的一条根本经验,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换句话说,要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这样才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党对工作的指导是否正确,只有靠实践来检验。实践不但检验真理,还促进真理的发展。
  三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立国治国之本。必须抓四个坚持,这是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的。一九七九年在拨乱反正中,有一些干部和青年从反“左”倒向右,认为社会主义不行了,人民民主专政应该取消,共产党的领导也可以不要,马列主义特别是毛泽东思想一无是处,社会上一度思想很混乱。在此种情况下,小平同志果断地提出要抓四个坚持,决不能动摇。不多久,就把全国的政治局势稳住了。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搞改革、开放,都是离不开四项基本原则的。否则,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能巩固,也就无法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专心致志去搞经济建设。
  四项基本原则中,最根本的是两条: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要领导人民扎扎实实地建设社会主义,除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外,也包括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我们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因为那些人要否定四项基本原则。他们人数不多,但是有一定的能量,有的在党内还是负责干部。这些人既然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又何必继续留在党内?
  走社会主义道路,建成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各族人民的愿望。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不允许,世界上的革命人民也不赞成。外国垄断资本及其代理人中,有些居心不良的人,虽然指望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但他们并不乐意一个有十亿多人口的大国变成独立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因为这同他们的利益有冲突。他们只希望有一个受他们严密控制的资本主义的中国。从哪一方面看,中国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实际上是使中国重新陷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泥潭。
  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当时就提出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改革从农村开始,放开农民的手脚,生产发展很快,粮食从三亿吨左右提高到四亿吨左右,其他农产品、林产品、畜产品、副产品、水产品也大幅度上升。广大农民生活改善,欢天喜地。但也还有比较穷的地方,温饱还没有完全解决的,主要是边远山区,或工作做得不好的地方。农村改革如何深化和进一步完善,还得探索和研究。
  现在城市企业的改革,以及综合部门如计划、财政、金融、工资、物价等方面的改革,都在继续逐步深入。政治体制改革也已跨出步子,小平同志再三讲要抓紧抓好。所有这些方面,我们确实进行了有历史意义的大胆探索,并取得了不少好经验。
  国外一些人士总问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会不会变?凡是人民拥护的东西,不会变,也变不了。这是很好的答复。这几年我们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生产发展快,人民生活有较大提高,人民是拥护的。当然,加果我们做了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事,对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有害,人民反对,那就不想变也得变。所以我们说,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不可分的,是统一的,在执行中可以求得协调地进行。
  在历史上,我们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了一系列区别于国内战争时期的新的方针政策,以争取国民党坚持抗战,动员全国人民参加抗日。毛泽东同志在一九四一年写的一篇文章中讲到,共产党员应该严肃地坚决地保持共产主义的纯洁性,同时应该坚决执行当时党所制定的各项政策。他要求每个党员,特别是干部,必须锻炼自己成为懂得马克思主义策略的战士。这样,就把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同当时的革命策略统一起来了,全党执行,取得了最好的效果。
  借鉴抗日时期的成功经验,我们现在要抓好党的思想建设。首先要搞好党风,同时严肃党纪,执行并进一步完善党规党法。这件事,在新的历史时期,每个党组织,每个党员,都应毫不含糊放到首要地位,以保证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
  五
  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要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开放,是把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学到手,并利用一些外资。总之,说到底,是要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开放,决不是全盘西化,当然不是取消计划经济,去搞市场经济。发展商品经济,总体上就是要发展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我们建设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保存多种经济成分,互相促进。但我们的经济制度要求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究竟主导到什么程度?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总之要占主导地位就是了。这两部分经济,都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当然可以用指令性计划,也可以用指导性计划。同时,搞经济计划也得充分利用经济手段,运用好价值规律,不能迷信行政命令。
  依据目前的生产力水平,我们应有步骤、适度地扩大市场调节,真把经济搞活,做到活而不乱,循序前进,持续稳定发展。从前我们的计划统得过多,使经济失去活力。这方面搞得太厉害,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把小厂国有化,把小商贩、小手工业者合作化的毛病有关。这个毛病虽很快作了纠正,但计划管得过死的问题没有解决。到“文化大革命”,“左”到了极点,把留几根稻草都说成资本主义尾巴,一吨材料都要国家物资部门直接分配,这种作法,我们是从来不赞成的。
  正确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一是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利,一是要对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有利。
  六
  我们在革命时期搞供给制,解放初期提倡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那时候只能这么办。后来形成广大职工和干部都拿着“铁饭碗”,吃“大锅饭”的现象,长期没有改,确对生产不利,也违反马列主义的分配原则。所以我们在改革中坚决改掉吃“大锅饭”的现象,照按劳分配的原则办事。
  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就得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多劳、好劳的人先富裕起来,允许和鼓励工作好、效益高的企业、地方先富裕起来,多得些,生活更好些。同时,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又是共同富裕,先富裕的要帮助不富裕的,分配不能过分悬殊,决不能听任两级分化。在目前生产力水平还很低的情况下,保证十亿多人口都能温饱,生活有保障,还是一条基本的国策。
  七
  过去我们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大家都很热心,但有些同志操之过急,不量力而行。本来只能挑八十斤的,硬要挑一百斤以上,弄出病来,五十斤也挑不成了,蠢不蠢?有的同志受了挫折,还不接受教训。一旦形势变好,又头脑发胀,要大干快上。不少部门、地方,搞基本建设特别起劲,搞楼堂馆所成风,财政和信贷都受不了,只好“压缩空气”。我们过去带兵打仗,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敏感得很,灵活得很。如果跑不了就会被消灭。搞经济建设更要注意。经济上如果出了大问题,有时要几年才能看到,而且跑也跑不了,没有出路只有大调整。我看搞经济工作有时比打仗还难,所以头脑更要非常清醒。
  搞改革,要放权,要把企业搞活。从总的趋势看,要放权,但是有些权必须国家掌握,不能什么都放。基建、消费、奖金、物价都容易失控,要经常注意控制,不能掉以轻心。陈云同志常讲,发展经济要有计划、按比例,要做综合平衡工作,主要抓财政、信贷、物资、外汇四个方面的平衡。我看还管用,否则容易乱套、折腾。
  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条,是根本的。真抓好这一条,我们的事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八
  我们总结了过去的经验,一方面还要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决不依赖别人搞现代化;另一方面,要坚持开放的政策,决不闭关锁国。过去我们最早是同苏联、东欧国家搞经济合作,六十年代起关系中断;这以前资本主义大国就对我们搞封锁,经济贸易往来也很困难。我们只能强调靠自己,自力更生。后来,与日本、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发生变化,经济贸易来往日益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下决心全面对外开放。世界上的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是相互为用的,在现代国际环境中,关起门来搞建设根本行不通。
  我们的开放,不仅是让外国人来开几个工厂,主要是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并且利用外国资金。外国人要出卖产品、技术,要向外投资,我们又需要,互相有利,彼此帮忙,有什么不好?有时可能要吃点亏,我们当然要注意不吃大亏。
  现在一讲到开放,有些人就只想到向美国、西欧、日本开放。其实不然,我们不仅对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开放,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也向第三世界开放,实行南南合作。对第三世界开放,就是进行更好的经济合作,互助互利,意义重大。
  能利用外资搞建设,这是一个有利条件。借外债,第一要借得到,而且条件比较优惠。第二要用得好,真能把生产搞上去,而且提高我们的经济和技术水平。第三还要还得起,争取利用外资创更多的外汇。这方面有许多好的经验,也有一些做得不好的教训,要总结,以便改进工作。
  开放自然会带来好多问题,如有的人什么都想买外国的,产生依赖思想,以为光靠从外国进口就会实现现代化。这种思想当然很错误。自力更生的方针不能放弃,而且要努力学会“洋为中用”,防止上当受骗。
  开放会使资产阶级思想、作风等许多坏东西乘虚而入,所以,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工作要长期坚持,正面教育要大大加强,不能放松,不能中断。我们当前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要把社会风气、社会秩序搞好,才能全面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果我们不能顶住资产阶级自由化这股歪风,人家会说中国共产党无能,而且造成极大的危害。
  总之,一个十亿多人口的国家,必须靠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方向,并动员全国人民力量,进行长期的艰苦的奋斗,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应该不断改善,更加适应新的形势和改革、开放政策,但又决不能抛弃党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如实事求是,理论结合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等等。当然更不能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任何一条。
    * 这是李先念同志同外宾几次谈话的摘录,在发表时经作者审定并作了若干补充。
本文关键词: 第一卷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孟庆闯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