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发展方式 建设低碳社会(9)

摘要:传统产业的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是走向绿色经济的第一步。发展先进制造技术产业,物联网是走向绿色发展的突破点。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是建设低碳社会、实现绿色发展的基础。在全社会倡导低碳节能的生活方式是建设低碳社会,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保证。

我国太阳能资源也很丰富,主要在青藏高原和甘肃西部。假设在2%的戈壁和荒漠上面装上光伏发电,如果在城市的20%的屋顶上装了光伏发电,那么我国年发电量将达到2.9万亿千瓦。所以我们还是要走绿色能源的路。我们有一个路线图,简单来说在2010年再生能源占到10%,2020年是16%到23% ,2030年是20%到30% ,2050年1/3到1/2是绿色能源。同志们可能问,为什么给出这么大一个范围?这是因为还有一些技术问题没有解决,比如说太阳能的储存和转变等问题。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绿色能源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低碳节能的生活方式是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保证

我们前面讲了工业要节能减排,产业要技术创新,能源结构要调整,但最终关系到全社会的是低碳节能的生活方式。因为能源的终端放大效应非常明显,以火力发电作为例子。煤电转化要损失很大的能量,煤要经过开采,经过运输,都要花能量,然后输配电要损失能量,最后用到用户端只有剩下1/4到1/5,所以用户节省了一度电,那就是节约四到五倍的煤。如果300克煤发一度电的话,节省一度电,就是节省一公斤多的煤。汽车也是这样,只有20%的油用于行使,其他排气损失25%,冷却损失25%,油泵损失10%,摩擦损失10%,还有齿轮等其他传动系统损失10%,所以真正用于行使的油只占20%,行使以外的损失是75%到80%所以,我们在终端少用一点汽油、少用一点电,对于整个能源来说是非常大的节省。现在汽车产业低碳化发展的战略也是非常明确,欧盟要求到2020年,要降低41%,就是现在每公里排放160克碳要降到95克;美国准备到2016年降低27%,中国提出2015年降低29%。

现在一个大问题就是建筑节能。现在我们国家1/3的能量是用在建筑方面,冬天的取暖,夏天的空调,白天夜晚的照明等,建筑设计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很多能源和技术用在了不合适的地方。举几个例子,第一个建筑是1905年设计的清华学堂,能耗非常低,每平方米一年只用34度电,十多天用一度电。第二个建筑是1995年设计的北京某委办大楼,每平方米一年的电耗是113度电,差不多三天用一度电。第三个建筑我要做自我批评,是我做市长的时候决定的,2000年由美国SOM公司设计的上海经贸大厦,每平方米一年耗电215度,一天要0.8度电。另外,2005年建成的美国宾州大学主办公楼,每平方米一年耗电356度,一天差不多耗一度电。为什么技术先进了,新建筑的能耗比老建筑要高十倍?这就值得我们思考,我们的设计师、建筑师和要求设计的甲方,可能看重外观形象、功能比较多,能耗考虑比较少,所以建筑节能迫在眉睫。根据建设部统计年鉴资料,到2030年我们还要再建一个中国。2005年全国城乡建筑面积是175亿平方米,到2030年要达到400亿平方米,增加300亿平方米。25年再造一个中国,如果都是耗能建筑就很可怕。现在能够采取补偿的,比如房子已经造好了,主要节能措施是发光二极管LED照明。如果使用LED照明的灯占据全国照明市场的1/3,每年将节省两座三峡水电站的发电量。我们非常高兴看到北京市给市民买LED有补贴,因为LED比较贵,价钱是白炽灯的五倍到六倍。欧盟从2009年9月9日早上9点开始,所有的市场都不许卖白炽灯了,只能卖LED灯。中国怎么解决老百姓要买便宜的灯,而国家希望节能的问题?我想,路灯是一个切入点,因为路灯平均每天工作10小时,而且路灯是政府财政支付的。

责任编辑:陈航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