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鲁迅《狂人日记》的精神原型(2)
陈独秀在《答辩词》的开头即作了展示:
本志经过三年,发行已满三十册;所说的都是极平常的话,社会上却大惊小怪,八面非难,那旧人物是不用说了,就是咶咶叫的青年学生,也把《新青年》看作一种邪说、怪物、离经叛道的异端,非圣无法的叛逆。
温文儒雅的蔡元培、胡适尚且或被人视为“精神病”,或被人呼为“过激派”,陈独秀则更被称为十恶不赦的异端、叛逆,有骂他为“陈毒兽”的;有诬他主张三无主义的,即无政府、无家庭、无上帝;有传他鼓吹“百善淫为首,万恶孝居先”,从而组织“讨父团”……
我在《文人陈独秀》中有个经小心求证了的“大胆假设”,我考定陈独秀是鲁迅《狂人日记》的精神原型(我认为“狂人”形象有生活原型,有精神原型,后者于创作更重要)。在很多人心目中,陈独秀简直是一个“疯子”,是个“狂人”;中性词是“狂士”、“怪杰”。鲁迅冷眼旁观,将之摄入《狂人日记》,作为永恒的精神塑像。
其实新文化运动看得见的反对派很有限。以小说影射人,大概始起于唐代的牛李党争,用小说反对新文化运动则是前清举人、不懂外文的著名翻译家林纾先生的发明,但他1919年2、3月间写的两篇小说《荆生》《妖梦》却实在不怎么高明,仅能表现他对“鬼中杰出者”校长文绪(蔡元培)、教务长田恒(陈独秀)、副教务长秦二世(胡适)欲“食肉的寝皮”的仇恨而已。《学衡》派中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胡先骕《评〈尝试集〉》的学术份量,却经不起鲁迅一“估”(《估学衡》)。胡适有《题学衡》称之为《学骂》。章士钊出尔反尔地热讽:“今为适之学者……以适之为大帝,绩溪为上京,遂乃一味于《胡适文存》中求文章义法,于《尝试集》中求诗歌律令,目无旁鹜,笔不暂停,以至于酿成今日‘的底、他它、吗呢、吧咧’之文变”,“欲进而反退,求文而得野,陷青年于大阱,颓国本于无形,甚矣运动方式之谈,流毒乃是也。”被胡适一声断喝,告诉他,新文化“这个运动不是用意气打得倒的”,也就理屈词穷了。……
胡适善于及时总结新文化运动的战果,从1922年3月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到1925年9月的《新文学运动之意义》,到1935年9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条导言》等。在这些文章中,胡适几乎一律将对手讲得“太差”,不堪一击,旨在鼓舞斗志;因为“五四”后阵线虽多有变化但战火并未真的熄灭,其用心是可以理解的。到五十年代他作“口述自传”与多次“五四演讲”再作这种说法,实有一定“好名”与“自夸”之嫌。他的基调往往误导后世史家,让后世史家以为新文化运动的对手真的“不堪一击”,甚至认为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是作秀式的烈士情结;钱玄同化名王毅轩与刘半农唱“双簧戏”是对假想敌“空中挥拳”;以至把林纾形容为守望传统的可?老头,说反击林纾是“不宽容”的表现……历史真的很容易在亲历者与后世史家的合谋下走形变味。其实只要看看时至今日,还有一条又黑又粗封建主义的尾巴在我们身边顽强地摇曳着,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反封建的任务还务重而道远,就不难推想新文化运动的阻力有多大。须知新文化运动的根本任务是反封建主义!
还是鲁迅“写实”些,他说:“主张用白话者,近来似亦日多,但敌亦群起,四面八方攻击者众而应援者则甚少。”他虽不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但受陈独秀们的感召,终于奔出“铁屋”呐喊几声,无非是“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新文化运动前驱们的“寂寞”在于对手多是看不见的。如鲁迅《狂人日记》中所描写的,那些“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的人们,布成看不见的战线;而礼教的习惯势力,则像蚊子,像苍蝇,甚至像风,像空气,弥之四周,挥之不去,令前驱真如“空中挥拳”。《狂人日记》杰出处在于不仅揭示了礼教吃人的伟大主题,更揭示了狂人的生存危机,他随时可能被“亲爱的”敌人吃掉。这是狂人的生?环境,也是陈独秀们的生态环境。
本文关键词:
组图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采编二部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党员课堂】张小平:推进乡村治理,高质量党建引领是关键
- 胡锦光 | 道路决定命运: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 【党员课堂】曹永栋: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程看新时代重拳反腐
-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
- 2994.8亿斤背后:中国粮仓的韧性与智慧
- 北京24项新举措提振消费成色足
- 高效办成一件事 丝发必兴利民情
- 铭记抗战历史,激发一往无前的奋进力量
- “扩绿、兴绿、护绿”并举,努力把北京建成美丽花园
- 铭记抗战历史 汲取奋进力量
精选视频
为什么要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意义和价值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成就和经验
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优化路径
【党员课堂】推进乡村治理,高质量党建引领是关键
理论看点 |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经济发展加油打气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