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辛亥革命纪念的社会功能(2)
  实施政治动员。中国共产党针对各个时期的历史任务,注意借助辛亥革命纪念表达政治主张,实施政治动员。1926年10月,北伐军占领武汉后,彭述之在《怎样纪念今年的双十节》一文中针对当时局势指出:“应该以坚决的精神来拥护继续辛亥革命工作的北伐军,以全力拥护北伐军的胜利,以全力反对英国帝国主义,反对英国帝国主义的走狗孙传芳”。如此,辛亥革命纪念就成为动员民众支持北伐的重要契机。1927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为辛亥革命纪念发表告民众书,号召民众“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之下,自己武装起来夺取政权,完成辛亥所开始的革命”,并针对工人、农民、一般贫民士兵分别进行了动员。抗日战争时期,动员民众参与抗日是辛亥革命纪念的重要内容。1941年10月,《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针对相持阶段的抗日局势,号召人民“把纪念当做对日寇发动新进攻的伟大的民族示威”,动员全国军民“粉碎敌人对郑州及任何其他地方的进攻,粉碎敌人对各抗日根据地的继续扫荡,为保卫中原与西北而战,为保卫敌后一切抗日根据地而战,为保卫西南而战。”
  协调国共关系。辛亥革命是国民党历史上辉煌的一页,国民党人往往以参加和经历辛亥革命为荣。中共纪念辛亥革命,实际上是肯定国民党及其主要成员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有利于国共合作的建立与维系,也有利于赢得国民党人对中国共产党革命主张的认可和支持。1926年10月,恽代英在《十五年来的双十节》一文中呼吁“拥护革命党人”,“亦要时时预防而且纠正革命党人的错误”,其目的亦在于借纪念辛亥革命维系两党关系。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亦主张通过辛亥革命纪念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维系。1938年10月10日,周恩来发表《辛亥、北伐与抗战》一文,强调统一战线赢得了辛亥革命的成功,为了抵御日本侵略,需要“新的国共合作”。
  推进祖国统一。新中国成立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状态,实现祖国统一是我们的重要历史任务。因此历次辛亥革命纪念,谋求祖国统一都是其中重要主旨。1981年10月,胡耀邦在首都各界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是我们的“大事”之一,“尽快结束台湾同祖国大陆分离的要求,已成为日益高涨而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1991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社论指出:“辛亥革命是我们共同纪念的日子,孙中山先生是我们共同敬仰的伟人,统一祖国是我们共同盼望的目标,中华强盛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理想,有什么理由不合作,不统一呢?”同样借辛亥革命纪念表达了祖国统一的愿望。2001年10月,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的各种活动再次阐明:“争取和平统一、共谋复兴大业,有利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长远发展,理应成为两岸人民包括各个党派、团体共同的大目标。在这个大目标下,还有什么前嫌不能捐弃、什么成见不能超越、什么分歧不能讨论呢?”此外,新中国成立后,举办各种纪念辛亥革命的活动也往往具有激励和号召中华儿女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中国而奋斗的主旨,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陈金龙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采编二部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一街一策”绣出城市治理新图景
- 前三季度“成绩单”折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 王锦刚:加快建设文化强国的五大战略要点
- 全会热词丨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 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
- 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让“生产线”成为“风景线”
- 全会热词丨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
- 【理响中国】从“现代化比较”维度透视二十届四中全会深意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 北京六大行动,答好“十四五”收官之考
精选视频
 
 【学习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发展历程
 
 学习思想丨“稳中求进”工作方法的不断完善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夯实基础、全面发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及“十五五”规划《建议》的基本特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