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借鉴传统文化 建设先进文化(3)

关于青少年的文化。大家有没有发现,青少年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消费者。现在有三个调查数字。第一个,国外70%的奢侈品是40岁以上的人买的,我们中国40岁以下的人购买了70%的奢侈品。第二个,中国的网民30岁以下占到网民总数的70%,美国同等的情况下占到40%。第三个,美国网民上网的第一件事是为工作服务,中国网民上网的第一件事是玩。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区别:我们的网民不仅是主流消费者,还以他们的文化占领了大多数的公共文化空间。我们刚才讲,青少年最时尚的东西就是外在的东西,头发、服装、手机,这是一种很时尚的标志。大家有没有发现,青少年跟老人的文化,决定了中国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大多数文化都不具备现在的消费价值。现在好多人动不动就搞传统题材,实际上就是满足40岁以上人的需求。现在好多做文化的人,对青少年的理解不够。比如说我们一直想推广京剧,大家想一想,京剧跟年轻人特点之间有一个巨大的反差。京剧一开始就“哐哐哐”,这个京剧还没有哐完,北京青少年已经在二环兜了一圈,兜一圈八分钟,回家去洗个澡,又喝了一杯茶,你哐哐哐刚哐完,他怎么可能喜欢传统文化呢?

青少年的文化有什么特点呢?就是娱乐性、体验性、参与性、时尚性。实际上,我们可以把文化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理论性的文化,一类是体验性的文化。理论性的文化一般是被精英所控制的,体验性的文化基本上被青少年控制。我们的传统精英文化和青少年文化还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衔接,这是文化上的一个问题。但是你如果要搞传媒文化,搞青少年文化产业,就要充分了解这个特点。我认为,现在京剧要解决的问题不是要推广给青少年,而是能够培养一批喜欢它的票友,根本不用想把它做成一个有商业价值的东西。像在朝阳,有京剧表演,拉一车老外来看,能够挣点钱,就可以,但这毕竟是少数。我们过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说法,叫做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个说法其实在讲什么呢?在讲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是对世界有贡献的。比如我们中国的文化丰富多彩,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化,文化越多,就是对世界贡献越大,所以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但是不是有另外一个想法,就是越是超越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比如我们的京剧在百老汇演出,一个《泰坦尼克号》全球有几亿人次来看,你说谁是世界的?

所以,文化有竞争性。从竞争性的角度来说,越是超越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因此,不能仅仅停留在我们是民族的,还要超越民族的。这两个东西我认为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这个文化有全球性的、普通性的文化,有各自独特性的、特殊性的文化。文化讲普遍性,也要讲相对性。普遍性东西竞争的手段,大多数都要靠产业,现在的文化产业是提高各国文化竞争力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你想去推广中国文化,最好是吸引人们主动来。这样的话,你只能靠有竞争力的作品,这是我们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我们讲了,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建立起交流的平台,同时还存在惰性和保守性。我举一个企业的例子。假如我们十个人创办了一个公司,十个人在公司里干了三年以后,发现需要大批进人。进来的人有不同的人等,创办企业的人会发现文化的冲突越来越多,新人和老人的文化之间冲突很大,老人的文化沉淀了传统,新人的文化没有传统,所以经常冲突。冲突的时候,年轻人提出转变,老年人不愿意改变。这就是文化的保守性,是通过积淀形成的。

我们讲中国文化底蕴很深,我们沾沾自喜。我认为,不见得所有的底蕴深都是好事情。今天大家可能没有什么感觉,在中国近代的时候,孙中山、陈独秀、毛泽东,我们今天觉得他们是英雄,可是那个时代从来不把他们当成英雄,那个时代的文化保守,不理解改革创新。我在70年代末的时候,看到警察拿着一个剪刀,专门追穿着喇叭裤的人,抓到的话,当场就给他剪掉,就让他穿着裤衩回家去。你说警察干嘛干预人家穿喇叭裤啊?喇叭裤就是口很大,走路晃来晃去,年轻人感觉非常时尚,感觉好酷好美。那时候人很保守,认为衣服穿得不严肃正经,都是资产阶级的,都是反动的、不好的。

所以,这个底蕴有好的,有不好的。那么,我们就知道了,任何文化只要一沉淀下来,形成共同的文化的时候,就开始慢慢沉淀这个保守性。所以,任何的文化都可以改革,改革某些不能适应企业面向未来的,不能适应组织面向未来的,不能适应社会面向未来的。所以,文化的可持续性和文化变革是两件同时要做的事情,一方面维护文化的延续性,另一方面又要不断变革,去除里面的惰性和保守性,这很重要。不要只维护文化,文化还要变革,这两件事情缺一不可。

在文化变革或者社会发展当中,我们过去有一种说法叫破旧立新,我现在提出一种方法取代它,立新破旧,要先立新再破旧,不要还没有立新,就把旧的给破了,那个时候就会出现空档,出现真空。我们应不断地立新破旧,先立新,去创造、去追求。破很容易,大家有没有发现,中国这几年言论比较自由的时候,我们媒体舆论中充斥着文艺批评家、文化批评家,大家都来骂政府、骂社会,骂这个不好那个不好,这很容易。我们现在做破旧的人太多,做建设性、立新工作的人太少。我觉得,现代很多的文化人讲了很多话,但是讲完话,给人一种悲观的感觉,觉得我们全部是旧的,全部应该去掉,但是没有找到一个方向,也没有找到新的是什么东西。有人讲我们现在的民主不好,好像把美国搬过来就解决问题了,其实根本不是那个问题,关键是怎么立新。

我们讲一下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我们知道,现在老在争论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通俗文化。其实我们两种文化都要,但是要区分清楚究竟谁干什么,不要互相指责。我给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分别下一个定义,就是需要经过专业训练才能够欣赏的文化,叫精英文化和高雅文化,不需要专门训练就能够欣赏的文化叫大众文化和通俗文化。现在很多人听交响乐,觉得很好听,但是我认为大多数不懂得欣赏,真正能够欣赏交响乐的话,你必须知道它的原理、意图,知道欣赏的方向。交响乐可以说是一种精英文化,摇滚就不需要训练,就能听能看能欣赏。

再一个区别就是,精英文化和高雅文化中的高雅不是在道德上高尚,不是等于更有价值。看看这个行为艺术就知道了,北京有一个同志专门跑到美国尼加拉瓜大瀑布去表演行为艺术,他找了一个美国人帮他开了一个吊车,把衣服脱光了以后,让美国人把他脚捆起来,挂在那个吊车上,伸到瀑布那儿,一上一下。这个表演行为艺术,大家说它是大众艺术还是精英艺术?它当然不是通俗文化了,它是高雅文化,我一点欣赏不了,光着身子在那儿一上一下,怎么样欣赏?我估计在座的人可能也欣赏不了。这就是少数人的高雅文化,但是你说它很高尚吗?我看连美国人都不这么看,美国人认为这有悖风俗,所以就请他们两个人继续到监狱去表演。

我们很清楚了,很多知识分子或者艺术家喜欢的东西不等于它很高尚,在价值上特别好。好多人都说,我们现在的大众文化越来越低俗了。大家有没有想过,你要想搞一种娱乐让中国十亿的普通老百姓都能够欣赏的话,不低俗到一定程度,能欣赏吗?我认为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应该解决普通老百姓的文化问题,不要光解决知识分子的文化。我认为这个低俗不成问题,只要不反社会,不违法,这个低俗就是普通老百姓需要的。

可能大家觉得这个有点把品位降得太低,我们生活中有90%的是吃喝拉撒低品位的。大家不要以为品位高一定好,像用好多钱搞一个博物馆,一年中有三五个人去看,我认为不好,觉得不如搞一些娱乐演出给老百姓。我个人认为,大众文化才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方向,而且世界上好的国家文化形象都是大众文化给他带来很大的正面影响,负面的东西不如正面的多。所以世界文化的影响力,很大程度是大众文化做得好。大众娱乐文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国家的形象价值。因为人们觉得这个国家很平易近人,很可爱,有人情味,大家日子过得很好。

当然,我们也需要精英文化,但是我认为,我们的精英文化其实跟低俗文化一样,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精英文化不能反社会,不能违背法律。我觉得我们有一些精英文化对社会的批评带有一种反社会的情绪,这个也不好。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