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个是何浩华,他是一个旅居荷兰的华人。当时中国的现状使他抱着要为祖国增光的信念,自费从荷兰到伦敦去参加14届奥运会。他参加的是自行车比赛,比赛到最后快冲刺的时候,其他国家的运动员冲撞了他,何浩华重重地摔在地下,把胳膊摔骨折了,没有人把他送往医院,没有人说一句关心的话。何浩华非常非常伤心,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他给旅居在荷兰的妻子打了个电话,妻子匆匆赶到伦敦,最后把他送进医院。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们参加了三届奥运会,虽然这两个梦想实现了,但是在一种非常困难的情境下实现的,我们的健儿虽然满怀信心参加了奥运会,但都是无功而返。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们就开始积极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发挥作用。大家知道,毛泽东非常关注体育发展,1952年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在这之后,当年在赫尔辛基举办了第15届奥运会,这届奥运会是我们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次派队参加的奥运会。当时的国际大环境对我们非常不利,国际奥委会主席叫布伦戴其,他对中国非常敌视,不希望中国在奥林匹克舞台上发挥作用,所以他肆意制造两个中国,邀请台湾参加奥运会,同时也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奥运会,而且他还希望到时候台湾举起中华民国的国旗。这样一来,尽管赫尔辛基奥组委希望新中国参加,早就给我们准备了邀请函,但国际奥委会迟迟没有给我们发邀请函。
在奥运会已经开始的时候,我们才接到邀请函。我们去还是不去?有些中央领导认为我们应该派队去,有些中央领导认为我们不应该去。当时周恩来总理审时度势,果断决定派一支队伍去。时间非常仓促,我们临时组织了一个50多人的代表团,去参加赫尔辛基第15届奥运会。等我们这支队伍到赫尔辛基的时候,整个奥运会赛程已经过半,我们只有两个选手参加了预赛,其他的选手都没有赶上比赛。尽管这样,当时新中国的人民还是非常高兴,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插到了赫尔辛基。
之后,我们和国际奥委会的关系就越来越僵。1956年,在大洋洲墨尔本举行了第16届奥运会。这一次奥运会,国际奥委会还是要制造两个中国。这时候,我们坚决表示,如果继续制造两个中国,我们就退出奥林匹克舞台。1958年,我们断绝了跟国际奥委会任何的联系。所以,从墨尔本这一届奥运会之后直到1979年,这23年的时间,中国和国际奥委会没有任何关系,我们也没有参加任何一届的奥运会。
在这23年期间,我们国内大众体育、竞技体育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也是在这个期间,我们真正甩掉了“东亚病夫”这顶耻辱的帽子。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举办了第一次全运会,当时的中央领导,像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都参加了这届全运会。1965年,我们又举办了第二届全运会,当时中央领导人也都出席了开幕式,观看了比赛。在解放初期,我们对体育的重视程度跟其他行业相比,是没有轻重之分的,我们当时全运会开幕式团体操的编排水平是非常高的。
在这一段时间,虽然我们没有参加奥运会,但我们的竞技体育选手在与苏联的比赛中,还有一些单项的体育比赛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比如说游泳元勋吴传玉,为中国夺得了第一枚游泳金牌。举重选手陈镜开,曾经多次打破世界纪录。还有中国乒乓球队,在世锦赛上夺得了男子团体冠军,当时的容国团等一批优秀选手也为中国争得了荣誉。除此之外,我们的射箭,也多次打破世界纪录。还有登山选手,在60年代的时候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让大家记忆犹新的是,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当我们打开国门,在经济社会跟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中国女排连续五次夺得了世界冠军,女排精神使国人非常振奋。
2001年7月13号,当时的副总理李岚清率领一个庞大的代表团去莫斯科申请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李岚清副总理用流利的英语讲了中国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优势,最后大多数委员把票投给了中国。当萨马兰奇宣布把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交给北京的时候,当时坐在后排的所有中国代表团团员马上欢呼起来,很多人在那个时候流下了激动的眼泪。为什么大家这么激动?因为我们一直以来有这样的梦想,中国何时能够举办奥运会?在这一刻,我们的百年梦想算是基本实现了。
消息传到了国内,举国欢腾,很多人都自发地走到天安门,走到北京的大街上去欢呼、去庆祝。之后,中央的所有领导人在中华世纪坛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庆祝会。何振梁是我们两次申办奥运会的功臣,他曾经做过国际奥委会的副主席,从副主席的位置上退下来以后,他又担任国际奥委会文化委员会的主席。何振梁在中国两次申奥的过程中,通过自身在国际奥委会的影响,给我们创造了很好的一个沟通渠道。申奥成功后,何振梁很激动,他说,我这一生没有任何遗憾了。
大家知道,1979年,我们恢复了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在国际奥委会又有了合法席位。我们就准备参加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但最终中国没有参加,为什么没有参加呢?因为当时前苏联派兵侵略阿富汗,很多国家抵制,特别是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都抵制这届奥运会。本来我国的选手都摩拳擦掌,准备去参加这届奥运会,后来中国也放弃了,也抵制了这届奥运会。
到1984年,美国洛杉矶又一次举办奥运会,这已经是第23届了。从历史上看,我觉得中国和洛杉矶也有一种剪不断的联系。我们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是在洛杉矶,等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次派一个500多人的庞大代表团参加奥运会,仍然是在洛杉矶。在第一天比赛,第一个项目中,中国选手许海峰就用一枪实现了我国历史上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尽管在1908年的时候,没有人提中国什么时候拿一块金牌,但事实上,中国人一直梦想拿到一块金牌。由于前苏联很多社会主义体育强国抵制洛杉矶奥运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拿了15块金牌,总成绩名列世界第四。
23届奥运会之后,中国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大舞台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从国际奥委会来讲,不排金牌名次,但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之间,在金牌数量上一直有竞争。
1988年汉城奥运会,是一次世界各国参加的盛会。在这一次奥运会上,我们的成绩不太理想,金牌数排第十一位。国人很不满意。体育界也在反思,为什么这届奥运会成绩一落千丈,有人还写了具有批判性的报告文学叫《兵败汉城》,当时在社会上也很有影响。
1988年汉城奥运会之后,中国的竞技体育发展一直非常稳定。在这个稳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金牌成绩一直往前跨越,有人说是跨越式的发展,有人说是历史性的突破。在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时候,我们成为第四金牌大国。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时候,我们也是第四。到悉尼奥运会的时候,我们一跃成为世界第三金牌大国。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时候,我们运动员的表现又一次让国人惊讶,从金牌数量上看,我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竞技体育大国。
我想每一个中国人可能都希望,中国能够在自己的家门口实现这个百年梦想,在成绩上也能再有所突破。在去年的两会上王蒙有一个发言,我觉得王蒙的话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他说,现在奥运金牌对中国的意义到底是不是还像最初那样重要?今天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已经让世界刮目相看了,我们有没有必要非得在自己家门口再表现一回,拿奥运金牌总数第一?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五千多年历史文明史的古国,应该有大国的风范,我们作为东道主,在赛场上要给各个国家的选手都鼓掌,激励各国选手都能拿好成绩,这是我们东道主应该表现出来的一种风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