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经济高度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造成生产服务业滞后。
我国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增长的比率不断地提高。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出现了工业加快发展的高潮,这个重化工业化是市场和政府共同推动的,主要是 是市场推动。它不同于50年代政府推动的重工业发展。政府注重工业的发展,缘于重工业化的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缘于投资规模增长大,增值税 大,对GDP的作用大、效应大,对财政收入的作用大。同时,国家的财税体制对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过分重视第二产业的发展,造成了第三产业发展 的严重滞后。
第三,经济的发展高度依赖高强度的投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
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高强度的投入,很多能源的消耗都居世界前列。但是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远远落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维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有人说,19世纪英国教会世界如何生产,20世纪美国人教会中国人怎么消费,中国要引领21世纪,必须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引进世界的先进科学技术,并对其消化、吸收和创新,努力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第四,收入分配偏重政府和企业,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没有同经济的加快增长同步全面提高。
政府和企业的工资收入不断提高,而且部分企业收入提高比政府提高更快,反映资本相对于劳动的受益提高,但劳动者工资相对于资本的增长却是下降的,这是我国发展模式的一个基本的特征。劳动力价格由市场决定,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根本改变是劳动者收入增加的关键因素。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也是我国经济不能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所以,我们倡导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低于经济增长,企业职工工资增长不低于企业利润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同经济的加快增长同步全面提高。
第五,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高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我国发展模式里面对人力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普遍偏低。这是因为我国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虽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其素质远远不能满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尽快由人口大国转变成人力资源强国。
我国的基础教育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青少年的人格和个性发展得不到充分的重视。没有个性张扬就没有创新。我国的教育模式存在问题,职业教育很落后,农民工培训跟不上。另外,还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就是政府部门成了博士最集中的地方,成了博士比例最大的部门。政府部门需要的是高素质人才、技能型人才,而不是像博士这样的专业技术研究型人才。因此,我们要探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