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晋:四问中共与先进文化建设(3)

陈晋:四问中共与先进文化建设(3)

三、我党领导先进文化建设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

简略讲,我党领导建设先进文化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可概括为从五四新文化到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通过不同途径走上革命道路,但从思想精神上说来,大体都得益于五四新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可以说,以民主和科学为核心价值的五四新文化,是当时中国结束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最先进的文化。此后,随着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和信仰,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随着党的成员投入到劳苦大众当中去做工作,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自然而然地从五四新文化发展为革命文化的建设。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大革命高潮中的各种文化现象,是这个时期先进文化的典型体现。

第二个阶段,可概括为从革命文化到左翼文化和苏区文化。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由此,革命文化有了新的建设内容和发展方式。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在国统区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文化。对这方面的情况,大家很熟悉。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各种左翼文化组织中,毫无疑问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再一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呈现出来的文化建设新气象。当时根据地的政权被称为苏维埃政权,根据地被称为苏区,这种文化建设的新气象可简称为苏区文化。1934年1月,毛泽东曾经对苏区文化建设的思路和内容作过这样的概括:实行文化教育的改革,解除反动统治阶级加于工农群众精神上的桎梏,而创造新的工农的苏维埃文化。左翼文化和苏区文化是从大革命失败到爆发全面抗日战争这10来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文化建设的典型体现。

第三个阶段,可概括为从抗日文化到延安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后,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毛泽东在1936年底明确了“抗日文艺”这个概念。抗日文艺是抗日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概念的提出,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对当时中国先进文化的思考出现了一个新的坐标,拉开了走向新阶段的序幕。显然,所谓抗日文艺或抗日文化,就是当时先进文化建设领域中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成这条文化领域的统一战线,既是为了抗日,也可以扩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和文化资源。苏区文化事实上是一种阶级形态的文化,而抗日文化则是阶级立场和民族立场相结合的文化。抗日文化是一个多层格局,体现了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与此同时,以延安为代表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总体上属于抗日文化的范畴,可简称为延安文化。延安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东西,更集中和鲜明地浓缩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追求,典型体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典型实践。从这个角度讲,延安文化是抗日文化的前进方向。

第四个阶段,可概括为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社会主义文化。五四以后的先进文化,总体上讲都属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范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一个何去何从的问题。随着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决战开始,当时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又有了新的方向和内容。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过去分隔在解放区和国统区的两支新民主主义文化大军的会师和整合。经历一段时间的磨合和发展,新中国在先进文化建设上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了,即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来指导先进文化建设,从而使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即已提出的社会主义方向,逐步成为更大范围的实践要求。就像在经济关系上,上世纪50年代前期有一个向社会主义过渡一样,事实上在文化建设上,50年代前期也有一个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渡。过渡完成后,在50年代中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提了出来,需要逐步探索和回答。在这个过程中,有了“双百”方针的提出,有了科技革命和文化革命的要求,有了“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这样一些原则等等。此外,毛泽东在谈到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目标时,总是把经济和文化相提并论。他使用最频繁的表述有:“改变经济落后和文化落后的面貌”,“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满足人民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等等。这说明,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起始阶段,毛泽东希望的是包括物质经济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的同时推进,由此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但是,由于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后来陷入了误区,与此相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陷入了误区,出现了极左的倾向。所谓“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样的运动,既是政治上的灾难,也是先进文化建设的灾难。

第五个阶段,可以概括为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文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1978年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关于文化建设,总体上先后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这样三种提法。这三种提法事实上是一致的。因此,江泽民同志说:“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把自己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明确定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因此,先进文化的建设,自然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其名称,也就可以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汲取过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升出来的新认识。中国共产党对先进文化的理解和要求的与时俱进,对创造和发展先进文化的方式和途径的不断拓展创新,总是表现为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而不是后者否定前者,由此反映出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比如,江泽民同志200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论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时指出,“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这些要求中,既包括毛泽东在革命时期提出的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三个属性”,又有邓小平在改革时期提出的关于文化教育工作的“三个面向”。在这以后,胡锦涛同志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改革创新为主的时代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主的民族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又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由此,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从以上简略梳理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文化建设,其先进性从来都是具体的历史的,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