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塞尔:《德国大银行及其集中》

里塞尔:《德国大银行及其集中》


  里塞尔博士:《德国大银行及其随着德国整个经济发展而来的集中》,第3版,耶拿,1910。
  (某些数字,但不是全部的数字,是根据1912年第4版补充的。)
  1900年前(1900年的危机前,这次危机在颇大程度上是由电力工业生产过剩而引起的)德国的电力工业(里塞尔,第3版,第542页及以下各页) [注: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82页。——编者注]:
  7个集团(总共有27个(原文如此!!)公司):
  
  9——Ⅴ.赫利奥斯集团(“已清理”:第4版第582页)
  (5个公司)
  8——Ⅵ.拉迈尔集团,1910年大多数股票被电气总
  公司掌握(第4版第583页)(2个公司)
  2——Ⅶ.库梅尔集团——于1900年破产(7个公司)
  7个集团
  {有许多是重叠的}
  【公司∑=28,而不是27,里塞尔在第542页(第4版第582页)上写的是27。在第568页上,里塞尔又说是28个公司】
  集中过程的结果(第568页及以下各页)。
  目前     “我国各工业部门中最现代化的”电机工业……7个
  2               集团,共有28个加入了康采恩的公司……
  2   化学工业……2个主要集团(见下面)
  2   采矿工业——2个辛迪加(钢厂联盟;莱茵—威斯特伐利亚煤业辛迪加)……
  2   海运业——2个公司(汉堡—美洲包裹投递股份公司;和北德劳埃德航运公司,“这两个公司通过一些协定在彼此之间并且同一个英美合办的托拉斯有联系”)……
  5   银行业——5个集团(“总共包括41家加入了康采恩的银行”)
  13
  我的总计            18个集团(我的总计)
  大银行和地方银行联合成利益共同体的数目的增加。(第505页)
  集中的增长(第4版第542页):
  1881——1    1908——32(41)
  1895——2    1911——26(46)
  1902——16
  (里塞尔,第547页及以下各页)
  德国化学工业
  (集中)[注: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40页。——编者注]
  
  Ⅰ、Ⅱ两个集团已开始“接近”,
  订立价格“条约”等等。
  
  第560页及以下各页:《采矿工业》。
  两个家族:奥古斯特·蒂森和胡戈·斯汀尼斯。[48]他们的巨大作用(在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中),作用的增大。
  “……盖尔森基兴矿业股份公司、亚琛红土钢铁联合企业与蒂森夏尔克煤矿和钢铁联合企业于1905年1月1日结成利益共同体,这一步骤一方面使几个相互竞争的银行,即贴现公司、德意志银行、德累斯顿银行和沙夫豪森联合银行在一个共同的企业中联合起来,同时又使以委员身分参加该联合企业‘总委员会’的胡戈·斯汀尼斯和奥古斯特·蒂森的势力扩大了。”(第563页)(第4版第603页)
  (第577页)同上,第4版第624页
  1882——职员在50人以上的28家银行:2697职员——
  占总数的11.8%
  1895——""""""""66"""7802职员——     21.6%
  5个和不到5个职员的+59.9%
  +189.3%
  6—50    """"+34.5%
  1907约占1/3
  德意志银行    1907——4439个银行职员(第578页)
  1908——4860
  “根据我的计算,1910年年底,柏林6大银行的职员为18000人。”(第4版第625页)
  在里塞尔这本书的最后是同社会主义者的论战,是讨好官方、宣传和谐的论战(里塞尔就是这种人)。
  {哈哈!!)  他说,社会化这种预言并“没有实现”(第585页)。
  第582页(第4版第629页):
  “银行和交易所”(黑体是里塞尔用的):
  “至于谈到集中过程对交易所的职能和状况的影响,那下面这种情况是一个事实:由于各种委托汇集在大银行,这些大银行便通过买卖的对交,在某种程度上承担了交易所的职能,而只把其中无法对交的那部分委托,转交给交易所。在有价证券的买卖方面,也就是说,无论在资本市场上,或者在贴现业务方面即在金融市场上都有同样的情况发生。
  因此,遭到交易所法严重破坏的交易所,愈来愈多地失去为正常确定行情所必需的大量有价证券,因而变得更加软弱无力了,而这将导致极其危险的后果,特别是在紧急的关头,一些不好的例子都证明了这一点(附注:从最近的例子中,指出日俄战争爆发的日子就足以明白了)。
  由此可见,交易所正在愈来愈失去为整个经济和有价证券流通所绝对必需的性能,即不仅作为‘汇集到它那里的各种经济运动’的最准确的测量器,而且作为‘对这些经济运动几乎自动起作用的调节器’[注: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54—355页。——编者注] (附注。引自里塞尔的《修改交易所法的必要性》;柏林,1901)。它一方面愈来愈没有能力‘通过行情的涨落'反映出‘关于大多数国家、市政机构、股份公司和公司的信用能力以及管理方法的舆论’,另一方面也愈来愈没有能力控制这种舆论。
  从前在交易所确定有价证券的行情和开盘行情,曾十分准确地(就可能范围而言)显示出‘在任何地方也没有这样可信赖地统一起来和在任何地方也没有这样清楚地认识其共同性的那些经济过程’,从而也显示出供求关系,而现在这样一来,就必然失去其精确性、稳固性及可靠性,这对公共利益来说是一件令人非常惋惜的事情。
  此外,应该提防的是,这样下去还会日益排除中介机构(经纪人等),可能使银行与交易所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尖锐的矛盾,这种矛盾也是非常危险的。这种矛盾将不仅表现在银行与其他同交易所有关的集团之间的曾经多次出现过的某些紧张关系上,同时也将在交易所的主要活动方面即确定行情方面表现出来。
  实际上,现在甚至在内行专家中间,有一些人给银行和交易所这两个概念下了意义完全相同的定义,然而这是完全错误的(附注:埃申巴赫在1903年9月16日写的《社会政治协会的争论》一文(载于《Schriften des Vere-ins für Sozialpolitik》[注:《社会政治协会学报》。——编者注],第113卷)中,对这两个概念所下的定义就正是这样);而另一些人却相反,认为银行与交易所是彼此完全对立的机构,这同样也是错误的。”(附注,参看恩斯特·洛布,载于1904年4月18日《National-zeitung》[注:《民族报》。——编者注]№244)(第583页)(第4版第630页)
  里塞尔(1910年第3版),第499页:
  大银行(1908年)的银行资本的增长:
  德国[注:见《列宁全集》第2版   1870    1908  1911
  第27卷第350—351页。——编者注]
  1.德意志银行………………………     15    200    200
  2.德累斯顿银行……………………   9.6    180    200
  3.贴现公司…………………………     30    170    200
  4.达姆施塔特银行…………………  25.8    154    160
  ∑(单位百万马克)……  80.4    704
  沙夫豪森联合银行……  15.6    145    145
  柏林贸易公司…………  16.8    110    110
  ∑∑=112.8    959    1015
  法国                 1870      1908
  1.里昂信贷银行………………………20——  250
  2.国民贴现银行………………………50——  150
  3.工商信用银行………………………15——  100
  4.总公司………………………………60——  300
  ∑(单位百万法郎)………145——  800
  =116——640(单位百万马克)
  3家大银行:德国:54.6——550(马克)
  法国:   130——700(法郎)
  (104——560(马克))
  2家大银行:德国:  24.6——380(马克)
  法国:   80——550法郎
  (64)    (440)
  第367页同上,第398页
  收到的信件、发出的信件(数目)[注: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50页。——编者注]:
  1852    6135        6292
  1870    85800       87513         (贴现
  1880    204877      208240        公司)
  1890    341318      452166        柏林
  1900    533102      626043(封)    大银行
  里塞尔,第3版,第693页(附录8)(第4版第745页):
  
  [注:同上,第349页。——编者注]
  【注意在第3版中谈的是8家银行,在第4版中谈的是6家。】
  #数字摘自第4版第745页(是下面6家银行的数字:达姆施塔特银行、柏林贸易公司、德意志银行、贴现公司、德累斯顿银行和沙夫豪森联合银行)。
  (括弧里的是德意志银行的数字)
  注意德意志银行。周转额:
  1870    1875    1885    1895    1905    1908    1911
  23900万  55亿   151亿   379亿  772亿   945亿  1121亿
  这8家银行中所包括的,首先是分别构成“集团”的5家银行:达姆施塔特银行(工商银行)、德意志银行、贴现公司、德累斯顿银行和沙夫豪森联合银行,——其次还有下面3家银行:柏林贸易公司、商业贴现银行和德国国民银行。
  下面就是这5家银行的“集团”【“在利益一致基础上的联合”】及其“资本实力”(第484页及以下各页):
  
  [注:手稿上,“89家私人银行”这个总数用箭头与下表(“加入康采恩的银行”)(见本卷第391页)中的同一数字相连接。——俄文版编者注]
  注意:这里计算的只是股份资本和准备金,即只是自己的资金,他人的资金没有计算在内。
  1)这是把“友好银行”计算在内的数字。
  
  所有大银行及其康采恩到1908年12月31日止一共吞并了164家私人银行+60家银行,注意(第500页)。
  1899年,有分行100个以上的银行在英国有12家,共有2304个分行(“Niederlassung”)。
  1901年,有分行100个以上的银行在英国有21家,共有6672个分行(第521页)(第558页)。
  “仅只伦敦市和密德兰银行这一家银行,在1905年年初就有447个分行,也就是说比柏林各大银行连同1904年年底与它合并的52家地方银行的总数还要多257个分行;1907.12.31(#),据《The Economist》[注:《经济学家》杂志。——编者注]报道,英国的股份银行至少有6809个分行和支行,当时英国股份银行只有74家(殖民地银行和外国银行除外),其中35家有银行券发行权。”(522)
  里塞尔著作摘录(续)
  (#)在第4版中(第558页):“截至1908年12月31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的存款银行有63家,它们的分行和支行至少有6801个。1910年年底,分行数目已达7151个。这时,英格兰和威尔士的4家银行各有400个以上的分行。这就是:
  伦敦市和密德兰银行…………………………689(1900年为315)
  劳埃德银行……………………………………589(—"—311)
  巴克莱公司……………………………………497(—"—269)
  首都和地方银行………………………………447(—"—185)
  其他4家银行各有200多个分行;11家银行(包括苏格兰和爱尔兰的20家)各有100多个分行。”[注: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49  。——编者注](第559页)
  法国的代办所和分行的数目如下(第522页)(第559页):
  1894                 1908
  在国外
  银行:         在巴黎    在地方     在巴黎      在地方   (包括在阿
  和郊区               和郊区                尔及利亚)
  里昂信贷银行    27    —    96        62    —    175        20
  贴现银行        15    —    24        49    —    150        —
  总公司          37    —    141       88    —    637        2
  在《附录7》(第666页及以下各页)中列有加入大银行“康采恩”的公司和银行的一览表。我从那里选录了一些国外银行:
  
  
  关于殖民地银行(几乎全部都是柏林大银行创设的)问题,里塞尔所得出的总数是这样的(对1910年的补充,引自第4版,第375页[注:圆括号的是列宁根据该书第4版(第375页)对正文所作的补充,在手稿上,这些补充写在正文的行间,有的写在与之相比较的正文相应的数字的上面,有的写在下面。——俄文版编者注]):
  “90年代末,德国只有4家海外银行;1903年有6家海外银行和32个分行,而到1906年年初,已经有13家资本在1亿马克以上的银行拥有分行70多个。
  然而,这些数字同其他国家在这方面的成就比起来,相对地讲还是很小的,例如,英国在1904年就有32家(1910年是36家)董事会设在伦敦的殖民地银行、2104家(1910年是3358家)董事会设在殖民地的殖民地银行,以及其他18家(1907年是30家)(1910年是36家)国外的英国银行和175个(2091)分行。法国在1904/5年就有18家殖民地银行和国外银行及104个分行;荷兰有16家海外银行和68个分行。”(第346页)
  1910                    1904
  总计:    德国…………………13——  70
  72——5449    英国…………………50——2279
  法国…………………18——104
  荷兰…………………16——  68[注: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80页。——编者注]
  第一个数字=殖民地银行和一般国外银行的数目;第二个数字是它们的分行的数目(或设在殖民地的独立的银行的数目)。
  
  [注: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56页。——编者注]
  1)其中有克虏伯公司的经理(Dr.B.);汉堡—美洲包裹投递股份公司、北德劳埃德航运公司和盖尔森基兴矿业股份公司的经理(D.Ges.);海伯尼阿的经理;哈朋内股份公司和上西里西亚炼铁工业股份公司的经理及其他人(B.H.Ges.)等等。
  大银行所创设的海外银行的数目(里塞尔的一览表,第327页及以下各页)(第354页及以下各页)
  {显然是不完全的统计材料}
  
  [注:《施穆勒年鉴》。——编者注]
  [注:里塞尔的原文如此。——编者注]
  
  “根据贸易部对1898年的估计,在这一年中,英国从银行手续费和其他手续费中获得的总收入达1800万英镑(约合43200万克朗)(第399页)(第431页)……在欧洲大陆的海外贸易中,通过英国支付的款额,‘似乎’每年在60亿马克以上……”【第4版第431页】
  {从银行业务中获得的!!!收入达45000万法郎。}
  英国每年的运费收入为18亿马克;德国为2—3亿马克(第400页)(同上,第432页)。
  1907年德国银行职员的调查表:拥有职员24146人的1247家银行的回答(第579页)(第626页)
  其中                                    平均薪水    私人银行职员
  (单位马克)    的平均薪水
  264家股份银行   16391职员     20—39岁   1459—3351   1467—2380
  708家私人银行   5938""      40—54"    3638—4044   2413—2358
  275家合作银行   1817""      55—70"    3899—2592   2264—1879
  “转帐数目从1876年的3245次增加到1908年的24821次(1910年为24982次),但是,这些转帐除了国库进行的以外,主要都是由大工商企业进行的,因此国家银行的转帐业务迄今仍保持着某些财阀的性质。”(122)(第131页)
  1907年每个帐户(国家银行转帐的)的平均额=24116马克。转帐额=2606亿马克,1910年为3541亿马克(第132页)。邮政支票流转(1909)=23847个帐户,1910年——49853个帐户,他们的财产=9400万马克(第132页)。
  票据交换所的结算总额(第123页)
  (单位十亿马克)
  1884       1908    1910
  德国    12.1     45.9    54.3
  法国    3.3      21.3    23.7
  英国    118.5    260.1   299
  美国    143.2    366.2   422
  {他说,德国转帐较发达,但是支票及其相互结算却不发达}
  德国国家银行的总周转额,1908年=30525000万马克
  1910——3541亿
  
  [注: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38页。——编者注]
  注意。“从上面引证的对比可以看出德国的存款与英美两国的存款相比,在现在也还没有很大的意义,与法国相比,大概也落后不少。”(164)(同上,177)
  里塞尔,第354页(第384页):
  “德国前一个时代(1848—1870年)的进步并不太慢,但是同德国现时代(1870—1905年)整个经济特别是银行业发展的速度比起来,就好象拿旧时邮车的速度同现代汽车的速度相比一样;现代汽车行驶之快,对于不小心的行人和坐汽车的人都是很危险的……” [注: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27卷第436页。——编者注]
  在紧接着这段话的下一句话中,这个资产阶级的庸人(彻头彻尾的小市民)、大财主的奴仆里塞尔认为,“社会安全”和“真正进步”的保证在于领导者的“崇高德行”,即知道分寸!!!
  而在下一页(355——第385页)上,他认为银行……“就其任务和发展而言,‘不是带有单纯私有经济性质’的企业1),而是日益超出单纯私有经济调节范围的企业”[注:同上,第437页。——编者注]。
  1)引自第一次全德银行代表大会(1902年9月19日和20日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召开)的主席里塞尔的演说。
  但是,承认这一点并不妨碍这个资产阶级的白痴写出这样的话:
  “但是,社会主义者所预测的集中运动的另一个后果,即最终将导致他们所希望的和应当在‘未来的国家'内实现的生产资料社会化的后果,在德国并没有实现,今后也未必能实现。”[注: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27卷第438页。——编者注](第585页)(第633页)
  {!!哈哈!!“驳倒了”……}
  (单是德意志银行就有945亿马克的周转额(第361页)(1910年为1121亿,第391页),它与一个由12家银行构成的集团有联系,支配着十亿马克的资本(这个集团和“友好”银行的资本),它吞并了52家银行,在德国有116个分行、存款部及其他机构,——在120家工商业公司的监事会中占有席位,等等。这还不是“社会化”!!!!!!)
  德意志银行:
  自己的资本=2亿+1亿准备金
  周转额=945亿马克
  总利润=5500万马克(1908)(第352页)
  =6290"""(1910)(第382页)
  德意志银行的职员数目为4860人(1908),——第578页((在1895年,66家职员在50人以上的银行共有职员7802人,同上))
  里塞尔在第114页及以下各页上谈到德国的商业航海业及其发展的情况时,指出:
  H.—A.P.A.—G.(汉堡—美洲包裹投递股份公司),资本(1908年)12500万马克(+7600万的债券),162艘轮船(价值达18590万马克)。
  北德劳埃德航运公司,资本(1908年)12500万马克(+7600万的债券),127艘轮船(价值达18910万马克)。12500+7600=20100。
  “这两家公司于1902/3年同国际商轮公司缔结了实质相同的合同。该公司是美国银行家和轮船老板在1903年1月1日成立的,它拥有资本12000万美元(=48000万马克),包括美英两国的九条轮船航线。”(第115页)这就是所谓的摩根托拉斯。
  合同的内容:瓜分利润和瓜分世界(德国的公司不再争夺英美方面的货运;合同中规定了谁可以驶进哪些海港,等等等等)。设立了一个共同的监察委员会。合同期定为20年(解除合同需在一年前通知),一旦发生战争,该合同即告废止(第116页末尾)(第4版第125页)[注: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86页。——编者注]。这也不是“社会化”!!
  “至于德国国家银行,根据银行调查委员会的资料(第179页)在1906年9月1日,在票据周转方面总的说来有信用能力的公司和个人的数目德国全国有70480个”:
  即:
  (a)商人和贸易公司……………………29020=  41%
  (b)工业家和工业公司…………………21887=  31
  (c)农村业主、农业手工业和工厂企业…9589=  14
  (d)各种合作社…………………………… 883=   1
  (e)食利者、手工业者和从事手艺的人…9101=  13
  70480   100
  同上,第194页
  {注意有信用能力的为数不多}
  (杜塞尔多夫)钢厂联盟于1904年3月30日创立(期限3年,1907年4月30日又决定继续保持5年)。1904年,它的产量=790万吨(第141页)(第153页)。
  1904年11月28日,它订立了一项钢轨输出协议,输出的比例是:英国得53.5%,德国得28.83%,法国和比利时得17.67%(+法国4.8—6.4%。∑∑=104.8,106.4%)(第147页)(第159页)。
  目前,在美国钢铁公司加入后,德国的份额=21%
  {钢轨卡特尔}
  钢架销售卡特尔
  (钢梁的输出)——份额:
  德国    73.45%
  法国    11.50%
  比利时    15.05%
  {瓜分世界}
  “1909年2月还成立了'国际锌业联盟'(第159页),起初,规定到1910年12月31日期满,以后大概又延续了3年。加入这个联盟(根据工厂的地理位置)的有三个集团。这就是包括全部德国工厂和某些比利时工厂的集团A,包括比利时、法国和西班牙10个工厂的集团B和英国工厂组成的集团C。1908年时欧洲锌的总产量按整数计算为513000吨,当时德国生产的有……226900吨,比利时为165000吨,法国和西班牙总共为55800吨,英国为54500吨。参加这个联盟的工厂的产量约占欧洲总产量的92%。
  根据最新协议的规定,虽然生产的份额是固定的,但是这个联盟的每个成员却可以生产任何的数量,但有一个条件,如果到一定的时候(最初规定到1911年3月31日),库存量达到5万吨这个最低数字,那么在一定条件下就应当按百分比减少生产,以适应原来规定的生产份额。”(第4版第160页)
  银行联合成集团(或银行团),以便经营规模特别大的业务:
  Ⅰ.(a)普鲁士银行团——在1909年,28家银行(第310页)
  (b)国债银行团——             29"""(311)
  (c)路特希尔德集团——在1909年,包括13家银行(312)(其中有路特希尔德的3家银行,即维也纳、伦敦和巴黎的银行)
  2.亚洲业务集团
  等等
  等等
  政治前哨战是在金融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但是这种金融前哨战在什么时机进行、反对谁、采取什么方式,完全是由本国对外政策的负责领导者决定。”(第402页)(第434页)
  法国资本在突尼斯和摩洛哥
  """""俄国
  """""意大利(通过金融上的接近开始了政治上的接近)
  德国"""波斯(对英国的斗争)
  欧洲各国金融资本为贷款给中国和日本而进行的斗争
  法国和英国的资本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等(第403页)[注: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27卷第432页。——编者注]
  {里塞尔的书第1版,序言注明的日期是1905年7月4日}
  德国的票据周转额(按票据税计算)1885年为120亿马克,1905年增到255亿,1907年增到315亿(第228页),1910年又增到334亿(第246页)。
  德国的国民财富(马尔霍尔1895:1500)1300—2160亿(里塞尔):2000亿马克(第76页)(施泰因曼:3500)。
  德国的国民收入为250—300亿马克(第77页)。
  法国:国民财富:马尔霍尔(1895)——1980亿马克;福维尔(1902)——1610;勒鲁瓦—博利厄(1906)——2050;泰里(1906)——1610。
  国民收入=200亿马克(勒鲁瓦—博利厄)(第78页)。
  英国——2040亿马克(吉芬1885),——2350(马尔霍尔1895),2280(基奥扎—莫内1908)。
  美国——国民财富=4300亿马克(1904,调查局)。
  在德国,“全国每年的储蓄投入有价证券的,每年约有12亿马克,即约占1/3”(第81页)——(同上,第86页)。
  里塞尔的参考书目
  (特别推崇或特别重要的著作加上*标记。)
  *瓦尔特·洛茨:《发行业的技术》,1890。
  阿尔弗勒德·兰斯堡:《德国的银行业》,1909。
  *阿尔弗勒德·兰斯堡:《通过银行对国民财富的控制》,载于《Die Bank》[注:《银行》杂志。——编者注],1908。
  舒马赫论银行的集中,《Schmolier's Jahrbuch》[注:《施穆勒年鉴》。——编者注],第30年卷,第3编。
  瓦尔绍埃尔:《关于监事会问题》,《Conrad's Jahrbücher》[注:《康拉德年鉴》。——编者注]。(第3、27卷。)
  西奥多·伊·伯顿:《金融危机……》,纽约,1902。
  **詹·威·吉尔伯特:《银行的历史……》,伦敦,1901。
  《schriften des Vereins für Sozialpolitik》[注:《社会政治协会学报》。——编者注]。
  第110卷和第109卷及其他各卷。(1900年的危机。)
  笫113卷:《危机的教训》。
  威·桑巴特:《19世纪的德国国民经济》,1909年第2版。
  路·波勒:《19世纪德国经济生活的发展》,1908年第2版。
  A.绍克:《工业中的……大企业……扩大了吗?》《Conrad's Jahr-bücher》第3、31卷。
  冯·哈雷:《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德国国民经济》,1902。
  梅伊论国民收入的分配。《Schmoller's Jahrbuch》,1899。
  *格利尔:《美国的钢铁工业》,《Schmoller's Jahrbuch》,第27年卷,第3编;第28年卷
  同上,《Conrad's Jahrbucher》,第35卷(1908)。
  爱·瓦贡:《1870—1900年德国股份公司的金融发展》,耶拿,1903。
  詹克斯:《托拉斯》,《Conrad's Jahrbücher》,第3类,第1卷(1891)。
  弗尔克尔:《德国的钢铁工业》,《Revue economique internatio-nale》[注:《国际经济评论》杂志。——编者注],Ⅲ.4(1904)。
  科尔曼:《钢厂联盟》,《Die Nation》[注:《国民》杂志。——编者注],1905(第22年卷)。
  瓦尔德马尔·弥勒:《德国的信用组织》,《Bank-Archiv》[注:《银行文汇》。——编者注],1909(第8年卷)。
  瓦尔绍埃尔:《德国银行生理学》,1903。
  埃·雅费:《英国的银行业》,1905。
  齐·布夫:《德国的支票流转》,1907。
  *阿·维贝尔:《莱茵—威斯特伐利亚银行与危机》,1903。
  阿·维贝尔:同上,《Schriften des Vereins für Sozialpolitik》,第110卷。
  *同上:《存款银行和投机银行》。
  **奥托·耶德尔斯:《德国大银行与工业的关系》,《schmoller's Jahrbuch》,(?《调查》?)1905。
  **W.普里翁:《德国的票据贴现业》,1907,《Schmoller's For-schungen》[注:《施穆勒丛书》。——编者注],第127编。
  弗·莱特纳尔:《银行业及其技术》,1903。
  **布·布赫瓦尔德:《银行企业的技术》,第5版,1909。
  亨·扎特勒尔:《证券银行》,1890。(里塞尔未加推崇。)
  注意【阿·瓦格纳的序言。里塞尔对国家社会主义者瓦格纳[49]非常恼怒!!】
  弗·欧伦堡:《监事会》,《Conrad's Jahrbücher》,第3类,第32卷。
  "  """  《现代的危机……》,同上,第3类,第24卷。
  *乔·迪乌里奇:《德国银行在国外的扩张》,巴黎,1909。
  理·罗森多尔夫:《德国的海外银行》,《Bl?tter für vergleichende Rechtswissenschaft etc.》[注:《比较法学……杂志》。——编者注],第3年卷,1908。
  安·保·布吕宁:《国外银行业的发展》,1907。
  理·罗森多尔夫:《德国银行的海外联系》,《Schmoller's Jahr-buch》,第28年卷,第4编。
  鲁·施泰因巴赫:《柏林大银行的管理费用》,《Schmoller's Jahr-buch》,第29年卷,第2编。
  艾·莫尔:《股份公司的赢利》,耶拿,1908。
  C.赫格曼:《法国大银行的发展》,明斯特,1908。
  查·杰·布洛克:《银行的集中》,《The Atlantic Monthly》[注:《大西洋月刊》。——编者注],1903,8月。
  亨·弗尔克尔:《德国大工业的联合形式和分占利润的形式》,《Schmoller's dahrbuch》,第33年卷。
  路·埃施韦格:《德国钢铁工业中的革命化趋势》,《Die Bank》,1909,4月。
  约翰·科伯恩·麦克唐纳:《资本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所带来的经济影响》,银行业务研究所,1900,10月。注意(?)
  第70页及以下各页(略)
  对第二个时期德国银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的重要事件一览表:
  1871—2:战争结束。50亿。“蓬勃的”高涨……
  “工业卡特尔化的开始”……
  1873。危机。
  1874—8。萧条。
  1879—82。经济高涨。滥设投机公司。
  1879。金本位制。(与奥地利联盟。)
  1883—87。萧条。(1887。与意大利联盟。)
  1888—90。高涨。滥设投机公司。投机。
  1891—94。萧条。
  1891。柏林许多银行破产。
  1895。高涨开始。
  1896—7。高涨加强。电机工业蓬勃发展。
  1897。成立莱茵—威斯特伐利亚生铁辛迪加。
  1898—1900。高度景气。
  1899。改组、创立公司和发行证券达到最高点。
  1900/1。危机。采矿工业有价证券下跌,许多银行破产。“大银行积极干预。集中进一步发展”……
  1901/2。“对货币的长期需求和特别高的需求”……美国钢铁公司创立。
  1902—6。“复苏”。
  1904。钢厂联盟创立。集中蓬勃发展。
  1907。美国的危机。贴现率提高到7+1/2%。
  1908。美国的严重危机结束。“复苏”。货币充裕。
  1909。货币更加充裕及其他。
  1910:不断好转……(第4版,第76页)
  {注意  1895—1900  “第一次移民入境超出”注意  (第75页)}
  新的参考书目
  注意:麦克斯·奥格斯廷博士:《美国农业的发展》,慕尼黑,1914。(4马克。)
  威·维克:《小信使》,苏黎世,1914。(共416页)(《商业手册》)
  里塞尔在第4版中谈到国外的(投在国外的)资本(第426页及以下各页):
  德国(1905年)至少有240—250亿马克(目前“无疑”“远远超过了”,第436页末尾),其中有160亿马克是外国的有价证券……
  “法国有价证券的总数,据埃德蒙·泰里(《法国的经济进步》……第307页)在1908年年底计算为1000亿法郎,据奈马尔克在1906年计算为970—1000亿法郎(其收入为45亿法郎)。根据泰里的计算,1908年年底在法国的全部有价证券中,将近有385亿法郎是外国有价证券。
  当然,这些统计出入是很大的,但是每年的增加额至少有10亿法郎,这是大家都承认的。据前里昂信贷银行的经理昂利·热尔曼的计算,每年的增加额(在1905年以前的几年)为15亿法郎,而据保尔·勒鲁瓦—博利厄不久以前的计算,甚至有25亿法郎。
  据一位著名的英国财政政治家埃德加·斯派尔爵士于1900年6月7日在银行业务研究所作报告(《关于国家财政的一些见解》)时的估计,英国的国外投资总额为25亿英镑,即将近500亿马克(按整数计算),每年的收入为11000万英镑(×)。而根据他在自由殖民俱乐部作报告时的计算,1910年年底国外投资总额为35亿英镑,即将近700亿马克。
  这种估计同乔治·佩什对1907/8年的估计大致相符。据乔治·佩什的估计,这段时期的国外投资总额为27亿英镑,即将近540亿马克。投在印度和殖民地的数目(131200万英镑)同投在国外的数目(138100万英镑)几乎相等。他认为1910年年底时国外的投资额为319200万英镑或将近640亿马克,同时,他在皇家统计学会作报告时,根据主管国内收入的专员的年度报告,估计英国1911年国外投资的收入大约为18000万英镑;但是费利克斯·舒斯特爵士在就斯派尔1911年5月27日的报告进行辩论时,认为这个数字是夸大了。”(第427页)
  (×)“同时,这个报告还十分正确地指出,输出的加紧、国外有价证券的大量发行、业务的大发展,都不过是同一现象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在第二个报告中有一段的标题是:《英国资本的输出是帝国繁荣的主要原因》。”(第426页)
  
  注释:
  [44]这里用双线框起的地方是《笔记“?”(“太塔”)》的第1页,上面记有该笔记目录的缩写。笔记中前3篇摘录有统一的页码(1—10),而雅·里塞尔的《德国大银行及其集中》一书的摘录则单独编了页码(1—16)。因此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的大纲中标注引用本笔记材料的页码时,使用了两种符号:“?”和“?R”即“?里塞尔”(见本卷第239—252页)。——369。
  [46]鲁·希法亭《金融资本》一书的这条注释说:“强加给一定的事物以资本的属性乃是错误的,就如同我们把事物所固有的某种东西强加给空间一样。只有我们的直观赋予事物以空间的形式,同样,只有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赋予事物以货币或者资本的形式。”这里所说的直观赋予事物以空间形式是德国哲学家伊·康德的观点。康德认为,时间和空间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形式,而是人的认识能力(“感性”)所固有的主观的形式。看来由于这个缘故,列宁在这里批了“康德主义者”一词。——370。
  [47]鲁·希法亭在他的著作的这条注释里说:“杜冈-巴拉诺夫斯基的功绩在于他在其名著《现代英国的工业危机及其原因和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中指出了”马克思关于社会生产过程的研究“对于危机问题的意义”。这里标的问号和叹号看来表明列宁对希法亭的这种说法是不赞成的。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第1章第6节《马克思的实现论》中就已指出过米·伊·杜冈—巴拉诺夫斯基在他的上述著作中“不恰当地背离了马克思,并且对马克思的理论说明得不够”(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3卷第35页,并参看第41页)。——373。
  [48]奥古斯特·蒂森是德国鲁尔区最大的工业巨头。他在1871年创办的轧钢公司,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已经发展成为欧洲最大的矿山冶金联合企业。1926年,蒂森家族对创办德国最大的军工联合企业——钢铁托拉斯起了主要作用。这个家族还积极支持希特勒上台。蒂森钢铁托拉斯同希特勒德国其他大工业和银行垄断组织以及国际垄断资本有密切联系。笫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个钢铁托拉斯分成“蒂森”和“莱茵钢铁公司”两大康采恩。蒂森垄断集团的钢铁产量居西德首位。
  胡戈·斯汀尼斯是德国垄断资本巨头,1893年开办采矿工业企业,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靠军需供应发了横财,战后又利用通货膨胀和搞金融投机,建立起巨大的康采恩,包括1500多家各种工业部门的企业,其中600家在国外。斯汀尼斯于1924年去世,此后不久他创建的这个庞大康采恩就破产了。由于他的继承人得到了关国银行的大力支持,才幸免被消灭的命运。笫二次世界大战后,斯汀尼斯康采恩主要经营煤矿、海运、内河航运、煤炭批发与零售商业、机器制造业等。——385。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