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欧洲能否裁军?》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欧洲能否裁军?》[74]纽伦堡,1893。摘自《Vorw?rts》[注:《前进报》。——编者注]抽印本(佛尔来因公司)。
在伯尔尼工人丛书中,文集的开头是《卡尔·马克思在科隆陪审法庭上》这本小册子。
序言:——这几篇文章于1893年3月“帝国国会就军事法草案进行辩论期间”,在柏林的《Vorw?rts》上发表过(第3页)。
“因此,我从这种情况出发,暂且只提出那种每一个现政府都能接受而无损于其国家安全的措施。我只打算说明,从纯军事观点来看,逐步废除常备军,是绝对没有任何障碍的”;如果这些军队保存下来,那是为了“防御国内的敌人”(第3页)。
“通过国际协议来逐步缩短服现役的期限”,这是“我的论断的基本点”(第4页)——“普遍由常备军过渡到民兵”(第4页,同上,第3页)。
(总之:恩格斯的观点的“实质”=过渡到民兵。这一点要注意。)
序言上注明:1893年3月28日于伦敦。
§1.欧洲“以空前未有的规模”进行武装,已经有25年了……
“在这种情况下来谈论裁军不是愚蠢吗?”(第5页)
可是“在所有的国家里”,广大居民阶层……呼吁……“裁军”……难道除了毁灭性的战争以外,就没有摆脱这个绝境的其他出路了吗?
“我肯定说:裁军,从而保障和平,是可能的”(5)……而德国有这样做的“力量和责任”……
其次,§1.简要地叙述了如何改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其“革命的”(第6页)一面——吸引所有的男子参加“民族自卫”……
必须对“最长现役期作国际性的规定”,“以民兵制度作为最终目的”(7)。
起初最多两年,然后是一年半等等!直到
§2.短期服役的可能(军事技术上的)。不需要长期的。
(步法操练(9)、哨兵(9)、勤务兵(10)等等蠢事)。
而对骑兵来说呢?最好长一些,——如果过去不会骑马的话。但是,就在这方面也有许多事情可以做;此外,也可以有“服役三年或四年的志愿入伍者”(10)。
我一生中看到过如此多的备受赞扬的军事惯例、制度、规章的破产(10),———“因此我要奉劝大家正是对军事‘权威’的意见要抱最不信任的态度”(第11页,§2完)。
§3.当技术在这里已经特别革命化了的时候,军事上的保守主义是很荒谬的。
步兵射击
40年前…… 300步
1870/1———— 600—1000〃(炮兵:3—4000)
“新的”———达到3000—4000"(第11页)。
必须对青年进行军事教育,体操等(13—14),行军(夏季),“野外作业”(14),等等。
而教员呢?——退伍的下级军官。只要把他们放到“众目睽睽的学校操场上,并且受普通刑事法庭的管辖”,——“那时,我敢打赌,我们那些富于反抗性的(原文如此!!?)青年学生就会把过去最恶毒地折磨士兵的军士也教好”(15)。
§4.其他国家是否接受?奥地利和意大利——会接受。
法国呢?——“具有决定意义的国家”(15)。法国会骗人吗?
但是德国强大得多:人口比较多;军官比较多,而这一点很重要。(“在过去所有的战争中,在作战几个月之后,就开始感到缺少军官。”(17))……
同时,“不民主的、从政治观点看来不可取的”(16)志愿入伍者制度,在军事上有利于德国(军官更多)。而在法国,“服役期三年的士兵把享有特权的服役一年的人从军队中不客气地赶了出来。这说明德国的社会政治觉悟和它所能容许的政治制度的水平比法国低到什么程度”(16)。
§5.俄国呢?接受与否无关紧要。根本无关紧要,没有军官。
俄国的士兵非常勇敢,并且密集得很紧。但是,现在要求个体行动,所以他就完全不适用了,不能同“西方的士兵”相比(19)。
俄国的贪污等等(20)。
“只要俄国打了一两次败仗,战场就会从维斯瓦河转向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在德军后方,在德军的保护下,就将建立起一支德军的波兰盟军;不过,如果普鲁士为了本身的安全而不得不去恢复强大的波兰,那它将受到应得的惩罚。”(20)
§6.俄国的国内状况“几乎是绝望的”……“这个欧洲的中国”(21)……1861年后农民的破产……“这个过程目前主要是破坏的过程。”(21)
在俄国,水土流失,树林伐尽等等。信用日益下降。“不是法国需要俄国,相反地,倒是俄国需要法国……如果法国更聪明一点,它就能从俄国弄到它所需要的一切。可是官方法国并没有这样做,反而在沙皇面前卑躬屈节……”(23)
俄国靠输出黑麦过活,——主要是输往德国。“只要德国一开始吃白面包而不再吃黑面包,现在官方的沙皇和大资产阶级的俄国立刻就会破产。”(23)
§6完
§7.我国的情况如何呢?“虐待士兵的现象”无止无休(24)……“寄生的贵族”,“傲慢的资产阶级子弟”……过去,在演习时常有人不慎被打死(25)——“我知道有一个科隆青年,在1849年就是这样死于别人向他的长官射出的子弹”(25),而现在,用小口径后装枪,“这样做就不是那么容易和觉察不到了”(25)……
在法国对士兵不可能采取这种态度……如果法国士兵读到德国人在营房中所受的待遇,那一定会鄙视德国人的……
§8.这个建议是否会被接受?
德国向奥地利、意大利、法国提出这个建议。法国如果接受,自己的处境就不会恶化,如果拒绝——就会恶化。
“所有的军队在打了几场大败仗以后,都是非常善于学习的……”(27)
“我们不应忘记,俾斯麦的27年统治使德国受到——不是没有根据的——全世界的憎恨。吞并丹麦的北石勒苏益格,不遵守以及最后用欺骗办法废除布拉格和约中有关丹麦人的条款[75],吞并阿尔萨斯-洛林,卑鄙地迫害,普鲁士的波兰人——所有这些和恢复‘国家统一’毫无共同之处……”(27)俾斯麦使人憎恨德国……
“无论你到什么地方,你都会看到对法国的同情和对德国的不信任……”(28)
“我们不会忘记,即将到来的战争的结局将取决于英国”(28)——掌握了制海权,“简单地用围困法攻败”(法国或德国)。
德国将由于提出了这个建议而获得巨大的好处(第29页)……
完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党员课堂】张小平:推进乡村治理,高质量党建引领是关键
- 胡锦光 | 道路决定命运: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 【党员课堂】曹永栋: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程看新时代重拳反腐
-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
- 2994.8亿斤背后:中国粮仓的韧性与智慧
- 北京24项新举措提振消费成色足
- 高效办成一件事 丝发必兴利民情
- 铭记抗战历史,激发一往无前的奋进力量
- “扩绿、兴绿、护绿”并举,努力把北京建成美丽花园
- 铭记抗战历史 汲取奋进力量
精选视频
为什么要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意义和价值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成就和经验
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优化路径
【党员课堂】推进乡村治理,高质量党建引领是关键
理论看点 |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经济发展加油打气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