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美尔:《古代帝国主义和现代帝国主义》

克罗美尔:《古代帝国主义和现代帝国主义》


  克罗美尔伯爵:《古代帝国主义和现代帝国主义》[注: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95页。——编者注]伦敦,1910。
  (共143页)
  几乎等于零。英国一个帝国主义官僚的哗众取宠的空话,摆出一副博学的面孔,大量援引罗马作家,最后大声疾呼地主张保持住对印度的统治,反对那些想让印度分离的人。解放印度将是“对文明犯罪”(123)……如此等等。
  同罗马对比,官僚的一些几乎纯属“行政管理”性质的想法和主意,——如此而已。
  第101页:印度(《印度调查》,第173页)能用英语读和写的人,每10000个男子中有90人,每10000个妇女中有10人
  (101)……
  103:好在我们没有反对在南非教授荷兰语:现在,这种语言将自行消亡……
  107:对刺杀怀利·寇松爵士(并且用英文写了自己的辩护词)的“卑鄙的青年”(丁格拉)的憎恨和愤怒……
  110:摘引了《Journal of the Statistical Society》[注:《统计学会杂志》。——编者注],第41卷:沃尔福德的《世界的饥荒》……(饥荒350起)。在印度的饥荒中饿死了300—1000万人(111)……罗梅希·达特:《印度的饥荒》(引文,113)……
  122:印度有147种语言;27600万人讲23种语言(《印度调查》,第248页)……
  124,注释:劝告年轻的英国人“阅读、留心、研究和熟悉”“印度起义”的历史……
  注释:
  [1]《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是列宁研究帝国主义问题时所作的笔记的汇编,其中包括写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的全部准备材料。
  列宁很早就注意到了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新现象。他在1895—1913年写的一系列著作中揭示和分析了帝国主义时代的某些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列宁着手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垄断阶段进行全面的研究。由于革命斗争的需要,他从1915年中起,特别加紧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始编参考书目、拟大纲、作摘录、写札记。1916年初,列宁应彼得堡孤帆出版社之约,开始撰写《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2月上半月,他从伯尔尼移居苏黎世。在那里,他继续收集和整理有关材料,除充分利用苏黎世州立图书馆的丰富资料外,还从其他城市借阅了一些参考书籍。列宁在准备写作的整个过程中共作了15本笔记,分别用希腊文字母编了号(从“阿耳法”到“奥米克隆”),此外还作了《“布雷斯福德”笔记》和整理了其他材料。列宁写完《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并于1916年7月初把手稿寄往出版社以后,仍然继续收集有关帝国主义问题的材料。《“埃格尔哈夫”笔记》和《关于波斯材料的笔记》等就是在这个时期作的。
  《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收载了上述共20本笔记,此外还收了列宁在1912—1916年期间所作的有关这个问题的单独札记。笔记都是用有关著作和报刊的原文摘记的。这些材料最初以原文和俄译文对照的形式,分别发表在1933—1938年出版的《列宁文集》第22、27、28、29、30、31卷。《笔记“δ”(“迭尔塔”)》因发现较晚,直到1938年才译成俄文,在《无产阶级革命》杂志第9期上首次发表。1939年苏联将上述全部材料(原文摘录均译成俄文)用《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这个书名编成单行本出版。《列宁全集》俄文第4版和第5版收入此书时,基本上未作变动,只分别对1912—1916年期间的单独札记部分作过增删。
  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以及其他著作中引用过《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的地方,本卷中分别加了脚注,以便读者了解列宁是如何利用笔记中的材料写作的。——1。
  [94]新康德主义是资产阶级哲学的一个流派,19世纪60年代产生于德国,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特别流行。创始人是奥·李普曼和弗·阿·朗格等人。1865年李普曼首次提出“回到康德那里去!”的口号,新康德主义因此而得名。新康德主义者从右边批判伊·康德,屏弃康德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因素,而进一步发展它的认识论中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观点。他们宣称自然科学已证明物质可以归结为抽象的数学公式,因此科学所研究的并不是现实世界,而是数学和逻辑这种“思维结构”,康德的“自在之物”只是人的思维的“极限概念”。他们认为自然界是“纯粹思维”的产物,在自然界和社会中都不存在客观规律性。新康德主义者攻击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不应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应是康德的伦理学。他们鼓吹所谓“伦理社会主义”,宣布社会主义是人类竭力追求但又无法达到的一种共同生活的“道德理想”。新康德主义曾被爱·伯恩施坦、康·施米特等人利用来修正马克思主义。俄国的合法马克思主义者彼·伯·司徒卢威、谢·尼·布尔加柯夫是新康德主义的信徒。——617。
  [95]“隐德来希”(希腊文entelécheia的音译,意为“完成”)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用语,指事物所固有的内在目的,这一目的通过自己的活动从可能的变为现实的。——617。
  [96]看来是指1912年11月3日沙皇俄国和外蒙当局在库伦签订的《俄蒙协约》。通过这个条约,沙皇俄国控制了外蒙的外交、军事、财政、经济等各方面的大权。列宁当时曾指示杜马中的工人代表要痛斥沙俄强占蒙古的行为(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22卷第214页和第221页)。——626。
  [97]指1912年7月8日沙皇俄国和日本签订的第三次《日俄密约》。这个条约重申了分别于1907年7月30日和1910年7月4日签订的前两次密约的内容(北满为俄国的势力范围,南满为日本的势力范围;沙俄承认日本在朝鲜的“自由行动”,日本承认俄国在外蒙的“特殊利益”,双方同意为维护“满洲现状”采取共同行动或互相给予援助并对任何外来干涉进行回击等等),同时把两国的侵略范围扩大到我国的内蒙地区。密约规定:以东经116度27分为界,划内蒙为东西两部分,俄国承认日本在内蒙东部的“特殊利益”,日本支持俄国侵略内蒙西部和外蒙。——626。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