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论美国的“土地平分”》一文的材料[注《马克思论美国的“土地平分”》一文,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10卷第50—56页。——编者注](1905年4月7日[20日]以前)
马克思反驳克利盖
1846年。(《马克思遗著》第2卷第420页。)[86]
“美国民族改良派[或者:土地改革者、反对收租者]称土地为[人类]全人类的公共财产(Erbtheil)——并要求国民立法机关设法把尚未落入强盗般的投机分子手中的14亿英亩土地保留起来,作为全人类不可转让的公共财产(Gemeingut)。”
第10号所载的《我们的要求是什么?》(《was wir wollen?》)[注:海尔曼·克利盖《我们的要求是什么?》,载于《人民论坛报》第10号。——编者注]一文就是这样阐明美国民族改良派的目的的。
马克思写道:
“我们完全承认美国民族改良派运动的历史的合理意义(inihrer historischen Berechtigung)。我们知道,这个运动所力求达到的结果在此刻[目前](für den Augenblick)尽管会促进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工业制度,但是,它既然是无产阶级运动的成果,既然是对一般土地私有制的袭击,既然是处在美国这一特殊条件下,其本身的结果必然会(muss)导向共产主义。克利盖同当时侨居纽约的德国共产主义者一起参加了抗租运动(Anti—Rent—Bewegung),竟用一些华丽的词句粉饰(überklebt)这个简单的(dünne)事实,而不去深人考察运动本身的内容。于是他就证明,他完全不清楚青年美国和美国环境之间的联系。”(第420页)[注: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9页。——编者注]。
克利盖接受了民族改良派的“计划”:每一个农民都分给不超过160英亩土地,而且只能限于自耕。[注:同上,第10页。——编者注]
资本论第3卷(下册)
关于农民所有权
从第153页至第341页。第340—341页和第341页。
资本主义的土地占有权是“封建的土地所有权或小农[作为小农]维持(个人)生计的农业(在后一场合,土地的占有是直接生产者的生产条件之一,而他对土地的所有权是他的生产方式的最有利的条件,即他的生产方式得以繁荣的条件)转化成的形式。[注: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694页。——编者注]
黑体是马克思用的
(这在地租一章的开头部分。)
而马克思在这章末尾专门一节(第47章第5节)论“农民的小块土地所有制”中说道:“自耕农的这种自由小块土地所有制形式,作为占统治地位的正常形式,一方面,在古典古代的极盛时期,形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在现代各国,我们又发现它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解体所产生的各种形式之一。英国的自耕农,瑞典的农民等级,法国和德国西部的农民,都属于这一类……[注:同上,第909页。——编者注]
“自耕农的(Sellbstwirtschaftend)自由所有权,对小生产来说,也就是对下述生产方式来说,显然是土地所有权的最正常的形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中,土地的占有是劳动者对本人的劳动产品拥有所有权的一个条件;在这种生产方式中,耕者不管是一个自由的土地占有者,还是一个隶属(Umterlasse)农民,总是独立地作为孤立的劳动者,同他的家人一起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土地的所有权是这种生产方式充分发展的必要条件,正如工具的所有权是手工业生产自由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样。在这里,土地的所有权是个人独立发展的[根据]基础。它也是农业本身发展的一个必要的过渡阶段……”(第340—341页)[注: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09页。——编者注]
接着,马克思指出了它灭亡的原因(=它的限度):(1)农村(手工)工业被破坏;(2)土地枯竭;(3)公有地——它在一切地方都在补充着小(小农)经济,并使它有可能饲养牲畜——被(大土地占有者)霸占;(4)(种植园经济,=)使用奴隶经营或资本主义经营的大经济参与竞争。[注:同上,第910页。——编者注]
(关于<[减少量]c/v)马克思引自东巴尔和理·琼斯著作,第3卷下册第293页。)[注:同上,第587页。——编者注]
第3卷下册第210页——关于殖民地问题(反马斯洛夫)。
译自《列宁文集》俄文版第5卷
第125——127页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 纪念百团大战,在铭记历史中笃定前行
- 机器人足球比赛,有何深意?
- 中小企业韧劲足,中国经济活力强
- 文化遗产保护应多些“主动防御”
- 如何打通青年就业“最后一公里”?
- 促进国际数字贸易蓬勃、健康、有序发展
- 乘“热”而上,“避暑经济”燃旺消费热情
- “北京方案”塑造全球数字友好城市新范式
- “政策+科技”筑牢大国粮仓
精选视频
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理论看点:“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伪命题
道路决定命运: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强国建设·专家谈】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2分钟看懂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制胜之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