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罗·卢森堡《资本积累论》一书的文章的提纲草稿和素材[183](1913年3—4月)

评罗·卢森堡《资本积累论》一书的文章的提纲草稿和素材[183](1913年3—4月)

  评罗·卢森堡《资本积累论》一书的文章的提纲草稿和素材[183](1913年3—4月)


  罗莎·卢森堡对马克思理论所作的失败补充


  (第322页)


  大致内容:


  一、14年前。民粹派反对马克思主义者。合法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民主党人。


  二、罗莎·卢森堡的曲解。


  三、理论问题的提法。


  四、罗莎·卢森堡的批评。反批评。


  五、罗莎·卢森堡的“补充”。失败。


  补五。德国社会民主党刊物和“无谓纠纷”[注: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23卷第7—9页;第24卷第222页;第46卷第111、145—146、188、228页。——编者往]。


  六、辩证法和折中主义。


  七、帝国主义和剩余价值的实现(罗特施坦等)。[184]


  表明各社会经济形态社会总产品结构变化的图表[185]


  


  ①[注:最初方案:2000A。]


  


  ①[注:原稿上此处计算错误,应为1917。]


  ②[注:原稿上此处系上述错误所引起,应为91。]


  ③[注:原稿上显然是笔误。应为1∶50。]


  


  ①[注:最初方案:50A。]


  ②[注:最初方案:1000A。]


  ③[注:最初方案:1∶100。]


  ④[注:最初方案:1A。]


  ⑤[注:最初方案:500A。]


  ⑥[注:最初方案:1∶50。]


  ⑦[注:最初方案:1∶10。]


  ⑧[注:最初方案;1000A。]


  ⑨[注:最初方案:1∶100。]


  ⑩[注:此数字与最初方案相符。最终方案应为:80%。]


  ⑾[注:最初方案:1A。]


  ⑿[注:此数字与最初方案相符。最终方案应为3(1/2)A。]


  ⒀[注:最初方案:1000A。]


  ⒁[注:最初方案:1∶50。]


  ⒂[注:此数字与最初方案相符。最终方案应为1∶6。]


  ⒃[注:此数字与最初方案相符。最终方案应为4A。]


  ⒄[注:此数字与最初方案相符。最终方案应为1214A。]


  ⒅[注:此数字与最初方案相符(1025÷21=49)。最终方案应为1∶58。]


  ⒆[注:在原稿中这个比例未计算出来。]


  译自《列宁文集》俄文版第38卷第86—91页


  注释:


  [183] 评罗·卢森堡《资本积累论》一书的文章提纲草稿写在一张写有马克思逝世三十周年纪念文章撰写计划的纸的背面,而这个计划是在1913年2月21日以后拟的,因此提纲草稿只能是在这以后,大概是在1913年3月写的。列宁所绘制的说明社会总产品结构变化的表(见本卷第427—430页)与这个提纲草稿有着有机的联系。


  列宁评卢森堡这本书的文章未见在报刊上刊载。——426。


  [184] 指罗·卢森堡所引用的1910年在伦敦出版的费·阿·罗特施坦的《埃及的覆灭》一书。参看本卷第424页。——427。


  [185] 这里收载的4个表,实际上是一个表的4个方案,头3个表(按绘制时间先后排列)带有草稿性质。这3个表都画在写有纪念马克思逝世三十周年纪念文章撰写计划的一张纸上,因此这几个表只能是在1913年2月21日以后,即1913年2月底—3月之间绘制的。表中方括号中的字句是俄文版编者添加的。


  这几个表同罗·卢森堡《资本积累论》一书的第23章有密切关系。卢森堡在这一章里批评了列宁的《评经济浪漫主义》。而列宁对这一章里的一些地方也加了批评性的批注(见本卷第399—402页)。因此这几个表也就带有反对卢森堡错误论断的论战性质。在绘制这些表时,列宁注意的中心是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即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品生产的相互关系随社会经济形态(奴隶制,农奴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而改变以及劳动者消费的增长。在绘制这些表的过程中,列宁曾好几次变换数字资料,以求搞出一个最成功的方案。4个表中的A,都是指某种劳动时间单位(如100万工作小时)。——427。


  [186] 表1说明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和消费品生产的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假定奴隶制和农奴制存在的2000年间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为100%(从零增长到100),那么,根据本表,在资本主义的200年间这个部类的生产就增长了1000%(即增长到10倍),而社会主义存在的100年间可能增长2000%(即增长到20倍)等等。


  括号里的数字在一定程度上近似地表示每年生产增长的百分比(例如100%;2000年=1年为(1/20)%等等)。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工人消费资料》这一栏里的双重数字——2000%(1000%)——所表示的意思是:“劳动力价值”(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可变资本”)的增长本身为1000%,但劳动者的全部消费,由于考虑到没有了剥削者的消费,将增长2000%(参看表4,这一点在该表中可以明显地看出)。


  右面的方框里所标出的还是上面那两个生产部类的相互关系,但已不是用百分比,而是用绝对值,即消耗在生产资料生产(左栏)和消费品生产(右栏)上的劳动时间的单位。整个计算的进行都是对一定数量的人(劳动者或居民)——“1000000人”——而言的,这就是说,已把人口增长的因素舍去。——427。


  [187] 本表最后一栏是用绝对值来表示c∶v的相互关系。——427。


  [188] 《工人在价值产品中的份额》一栏计算的是V/(V+M)的比值。价值产品(Wertprodukt)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使用的术语,意为新生产出来的价值。不变资本c的价值是不加改变地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上的,新生产出来的价值(在表4中列宁称之为“新价值”)则是由可变资本v的价值和剩余价值m构成,即等于v+m。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和资本主义前的社会里,工人的消费只等于v。在没有了剥削者消费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列宁把m的一部分也列入工人消费。


  最后一栏《社会总产品的相对增长》两格中的数字表明,与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制度(假定资本主义以前所达到的水平为1)相比,资本主义制度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增长的情况,以及与资本主义(假定资本主义制度下所达到的水平为1)相比,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增长的情况。——428。


  [189] 本表中数字资料的一系列改变是由两个原因产生的。第一,最初列宁从剩余产品(“额外价值”)1000A中给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工人消费增加500A,结果工人的总消费就变成500A+500A=1000A;而在最终方案中他从1000A里抽出700A给工人消费,结果工人总消费达到了500A+700A=1200A。由此,在其他栏内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第二,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里剩余产品的积累部分最初确定为1A;而在最终方案中,列宁把它减到(1/2)A。


  列宁把《不变资本》、《可变资本》、《额外价值》(即《剩余价值》)这些栏目名称都加了引号,显然是要表明资本主义的这些范畴是有条件地借用于资本主义以前的生产形式和社会主义生产的。——429。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