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重视党建活动的成本问题

应当重视党建活动的成本问题

最近,媒体对某些党政机关存在的“败家子”行为频频曝光,引发人们对党建活动成本的关注。成本,是生产一种产品所必须的全部费用。党建活动成本,是党建活动所花费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总和。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讲务实、讲效率、讲创新的现代社会,党建活动也要讲效率和效益,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应当给予重视。

一、忽视党建活动成本的主要表现

党建活动是党的建设的载体和实现形式,没有有效的党建活动,思想无法统一,工作无法推进,事业无法发展。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党建活动中,存在只重举办形式、不重实际内容;只重操作过程,不重真正结果;只重完成数字指标,不重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反映的现象。本文试分析目前不计党建活动成本现象的一些表现:

办了一些追求形式的班。通过办班对党的干部进行培训、轮训是提高干部素质的重要方法之一。但一些单位单纯为了完成上级部署的任务,办班过多、过滥,参加学习的人员重复。有的领导干部一年参加三、四期培训班,被戏称为学习“常委”。有的不是根据各级各类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教什么”的原则组织学习,而是在调训人员上“一刀切”,在内容上“一锅煮”,在要求上“一般齐”。这种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办班学用脱节,收效甚微。更有甚者,有的单位不惜在宾馆、度假村进行所谓“封闭式”学习,实则学习是“陪衬”,休息娱乐“唱主角”,造成财政资金的大量浪费。

开了一些名目繁多的会。 “会海无边”一直是近年来的突出问题,参加各种会议几乎成了许多干部的主要工作。上面开了一个什么规模的会议,下面也要开一个相应规格的会议,这样的会议可以一直从中央层层开到乡镇。会议之多举不胜举,如,表彰会、总结会、座谈会、洽谈会、新闻发布会、周年纪念会以及参观、观摩、宣传日、开幕式、首发式、首映式、奠基、剪彩、展览、竣工、联谊、庆祝活动、纪念活动等。不少领导干部出席各种会议的时间比研究工作的时间多,疲于奔命应付各类会议,有的半天就要参加两三个会议。一些基层为邀请上级领导出席会议和活动,不仅花费大量财力人力用于准备会议,接待领导,还惟恐接待不好上级领导,群众对此颇有怨言。再有,现在只要领导同志出席就得“陪会”,好像与会人员越多越好,名曰“一竿子插到底”;安排内容越多越好,名曰“全面贯彻上级指示”;领导讲话越多越好,名曰“领导重视,关心支持”。结果是“会上领导讲话很激动,让你听了很感动,会后大家都不动”。

发了一些内容空洞的文。上级发布文件后,下级按照上级精神发文件进行贯彻部署本无可厚非,问题是目前千篇一律的程式化的官样文章太多。每当上级发文件后,有的单位把发文单位的名称一换,加上几句所谓联系实际的话后,就成了本系统、本单位的“贯彻意见”,照发不误。此外,由他人代笔、个人署名的领导讲话,不切实际、无法操作的调查报告,随意拔高、装璜门面的典型经验,许多是内容空洞的官话套话。最近《了望》杂志载文指出,去年非典期间,某地政要会见香港一商团,并接受记者采访。事后,国内有关媒体一律报道了领导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而境外媒体刊登的却是领导随随便便说的话。这里固然有境内外媒体对新闻取舍不同的标准,但我国一位元老级宣传管理干部认为,其根源是“你想告诉大家的,已经反复说了多少遍;大家想知道的,你一句也没说。”文中还列举了某市一位总编辑的忧虑,“领导不要逢会就讲那些讲了无数遍、永远不会错但也没有用的话。”如某市国企改革会议,报道里大段大段的是,“书记指出发展是主题,改革是动力,调整是主线”等等,读者关心的是本市国企怎样改、自己哪方面受、益哪方面受损、该如何应对,可这些具体内容实在的东西统统没有。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公文政治满天飞,空头文章没人看”。

出了一些内容雷同的辅导书。理论辅导书顾名思义是进行理论辅导的。辅导首先是要人们愿意看,看了有助于对理论的理解认识。如果都是东拼西凑、生拉硬拽、你抄我、我抄你的东西,就失去了所谓“辅导”的目的。时下流行“出书热”,党的一个会议后或中央提出某个新理论后,随之而来的就是一轮出书热潮,其中既有院校和研究单位的书、也有有关部门的书、还有领导干部个人署名的书等。有些书的题目略作调整、前后顺序略作颠倒,就敢“隆重推出”。因为书出的多、内容重复的多,导致不少理论辅导书籍存放库房积压。难怪群众说,书出印刷厂之日就是进造纸厂之时。

二、忽视党建活动成本的原因和危害

一是思想观念上的误区。办学习班、召开会议、发布文件、本是领导机关常见的工作方法,但学习班怎么办,文件发多少合适,会议开几个妥当,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区别的界限在于,无论办班、开会还是发文,是否对推动实际工作有益。但有的人却看重过程、忽视结果,把抓学习、开会议、发文件本身当作工作成果来看待,当作工作成绩来总结。于是宁肯多办班、多发文、多开会,多总比少好,谁会对“多工作”的人说三道四?

二是功利性的驱使。由于官本位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一些领导干部把职位作为个人追求的主要目标,把履行职责作为升迁的手段,工作图形式求轰动,爱做表面文章,认为“实干不如会干,会干不如会说”,在工作中急功近利,不讲效益。同时,通过办班、开会、出书还能够进行公款消费,捞取个人实惠。难怪有人对此津津乐道、乐此不疲。

三是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政绩考核不实,投入产出不清,不能全面准确地对干部的工作业绩做出评价,使有的干部感到工作干得实一点虚一点都过得去,从而忽视党建活动的效益。四是体制上的弊端。在现行政治、经济体制条件下,不少地方和单位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因人设庙,因人设事,人为地制造工作,制造会议,制造文件,搞了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检查、评比、竞赛等活动。

忽视党建活动成本,与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背道而驰。如果以为从政治上考虑问题,就可以不计党建活动成本,这仍然是计划经济时期的观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党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体现在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上,还应当体现在尊重和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全社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竞争能力。我们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领导者和带头人,也应该在全社会做出表率,自觉在党建活动中提高投入产出比,取得最大效益,这才是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到党建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忽视党建活动成本,导致重形式轻内容,重行动轻实效,务虚多务实少,其后果是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高投入,在实际效益上的低产出甚至不产出,结果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文件、计划和口头上“落实”,在实际工作中“落空”,丧失发展机遇,贻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忽视党建活动成本,违背了党的执政为民的本质。按照马克思关于“社会公仆”的论述,作为执政党及其领导的政府不仅应当是廉洁的,而且应当是廉价的。社会财富是全体人民创造的,理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任何对社会财富的糟蹋和浪费都是对执政为民的背离。特别是在当前我国人民生活还不富裕的情况下,对财政支出更要精打细算,这应当是执政为民所应具备的理念。如果领导者尽做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事情,群众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时间长了,就会失去对党的信任。可见,重视党建活动成本问题,并不是多花少花几个钱的小事,而是关系到巩固和提高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在人民群众中公信力的大问题。

三、党建活动要重视成本的对策建议

教育广大干部增强党建活动的成本意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说到底是提高我们党运用公共权力,合理分配资源,整合社会矛盾,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因此在党建活动中增强成本意识,合理分配资源,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切实增强党建活动的成本意识,才能够使各级领导干部在党建活动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不断追求进取的动力,做到廉政、勤政、优政,这对于提高执政效率,降低执政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党风建设中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忽视党建活动成本的背后,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屡禁不止。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虽然表现形式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既都贪图虚名,不求务实,把老百姓的血汗钱当儿戏。要进一步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切实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精简文件和会议,把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联系群众,解决问题。必须办的班,要安排紧凑、突出重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有成效;必须发的文件、简报,要力求精练、避免重复,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必须开的会议要缩短会期,提高质量,注重实效,切勿攀比规格和规模。同时,党的领导干部不应参加各种应酬性活动。

逐步建立对党建活动成本的检验机制。实行党建活动的成本运作,既要靠教育,更要靠机制。如何建立党建活动的成本检验机制是新形势下的重要课题。应当说,经济方面的项目,其投入和产出效果明显,而党建活动确有其特殊性,比如,如何计算党建活动的成本,怎样检验党建活动的效果等都需要研究。但至少有一条应该明确,就是要把党建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置于广大党员的监督之下,使党建活动的效益得到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认可。

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科学化。与建立党建活动的成本检验机制相联系的,是按照科学化的要求,规范和完善领导干部的考核制度。建立专业化的考核机构,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组织有关专家参与。进一步提高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质量,增加考核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加大政绩考核对干部的压力,使各级领导干部感到“当官就得干实事,干不了实事别当官”。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