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历史大众化的文本途径

推动历史大众化的文本途径

重视历史、学习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由于历史传承受限于传播手段,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历史为少数人所掌握,大众化程度极低。随着科技进步,历史大众化程度逐渐提高。进入文本阅读大众化的时代,如何推动历史大众化,充分发挥历史的镜鉴、明智、增慧、育人功用,在研究者和读者之间修筑无障碍通道,是一个值得研究和重视的问题。

一是用故事讲历史。历史大众化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受众的接受程度。在工作压力加大、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读者更喜欢在轻松中获取知识、在快乐中受到启迪。中国历史几千年,如何让读者百读不厌,讲故事的形式更为可靠。大量著作受众面小,发挥不了应有作用,往往是因为可读性不强。可读性不强又往往来自于故事性不够。但中国历史波澜起伏,故事不可谓不多。仅就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也是故事一串串,数不胜数。近年来有些史书之所以畅销,除踩上了时代的节拍,更重要的是因为写作手法清新,注重用故事来叙述历史。以故事串历史,关键要用生动有趣的真故事,切忌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有人写作也注意到了用故事来写历史,但没有经过研究和查找材料,而是自编自导。如此用故事讲历史,讲的是伪历史。这样的假历史传递错误信息,误人子弟,害人不浅,应予以“严打”。

二是请大家写小品文。读者往往喜欢品阅有内涵的历史小品文即短文。有很多小品文,短小隽永,读时如甘泉润心,读后念念不忘。历史短文之所以受欢迎,主要是因为言之有物、物有所值。它们或是披露史料,或是抒发新论,或是澄清错讹,或是提出批评,都能说明某个问题。但小品文,是很难写的。有道是长文易凑,短文难写。尤其是历史小品文,没有把厚书先读薄再变厚的功夫,也就是说没有一定的功力修行是写不出来或写不好的。因此,实现历史大众化的一个重要文本途径是请大家来写小品文。所谓大家乃学界泰斗、名宿、名家,他们研究深入,学养深厚,熟悉过往,察透当下。明史学家吴晗就曾写过不少历史短文,文笔生动,使人读后容易产生爱不释手、手不释卷的感觉。另有史学大家黄仁宇所著史书多数畅销,尤其是一些相对短的论著更是如此。但有的史学大家不爱写小品文,可能是觉得写短文不足以显示水平,长篇大论、洋洋洒洒才能见真学问、硬功夫。因此,请大家写小品文也只能是愿者自便。但是有些尝试取得了很大成功,引起学界重视。中共历史学界的龚育之晚年撰写的《党史札记》就受到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著名党史专家张静如也在中共历史学界的杂志上开设了专栏,每期都有两三千字的精美党史短文问世,受到读者热捧。

三是请研究者写通俗历史。通俗化是大众化的重要前提。多数历史以正史或学术性较强的文本存在,让一般读者望而生畏、望之却步。而没有研究基础的人投入写历史的怪现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最近有的知名畅销书受到痛批就是因为不严谨所招致。更有甚者,一些通俗历史作品是剪刀加浆糊拼凑而成,其质量可想而知,其危害更是不可估量。因此,动员呼吁有研究的人参与到写作通俗化的历史书中来很有必要。如此既能够保障作品的准确性、科学性,也能增加作品的品性、品位。有的研究者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一定成功。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历史转折三部曲》,就是推动历史大众化、通俗化的一个有益尝试。这本书的作者程中原先生长期致力于历史转折年代(1975―1982)的研究,并有很多新见。历史要想更好地影响大众,必须贴近大众的需求。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教育部、团中央今年组织编写了《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作者大多是该领域的研究者。虽是通俗作品,但有多年的研究功底作支撑,故事讲得生动、来得真实、写得顺畅,受到了广泛认可。

四是提倡口述历史。口述历史是近些年来逐渐得到重视并日益壮大的一种历史书写方式。它采取回忆录、日记等形式把亲身经历的时空重新展现给读者。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原生态:鲜活、生动、原汁原味。一些历史重大事件的发生,他亲身经历过,现在呈现给读者,就有说服力。很多读者包括专业研究人员都喜欢阅读口述历史。中国历史博大精深,中国近现代史波澜壮阔,尤其是当代中国史更是一幅多彩画卷。提倡大家来做口述历史,很大意义上是在保存史料,抢救历史。有的历史细节很难寻找,在不经意间就消失于时间黑洞,无可挽回,甚是可惜。不过还好,做口述历史的人逐渐多了起来,知青口述史、将军回忆录、大队支书日记、重要事件亲历记等各种形式的口述历史多了起来,为历史走向大众增添了新路径。

五是让图片说历史。一些珍贵的老照片本身就是历史。在中国,有照片的历史虽然不长,但还是能够从一些侧面反映近现代历史发展的轨迹。看到反映剪辫子、裹足、中山装、旗袍、喇叭裤等等这些老照片,就自然会想起中国历史的发展变迁。现在出版的很多画册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历史的某一侧面,出版的画册品种也不一而足。读者之所以喜欢,是因为它能够直观、真实地诉说过去。这是把历史留住、让历史走向大众的好方法。

历史不容遗忘。历史大众化是留住历史的重要途径,有的历史事件即使在不经意的忘却中也会消失,何况有的还被刻意回避呢。目前,历史大众化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为了不忘却历史,坚持对历史负责,我们还要在历史普及方面继续努力。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