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结构与速度

三大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结构与速度

资源短缺和环保问题将是贯穿今后中国经济"重化工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约束条件,其中尤以能源问题最为突出。

而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期,预计在未来二、三十年里,城市化发展速度将比目前加快一倍,城市化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之一。

未来20十年将是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从衣食向提高住行水平和生活质量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住宅、汽车、轨道交通等社会基础设施、通讯及其他新型电子产品、文化娱乐、旅游、社区服务等将成为重要增长点,并相应带动建筑、建材、机械、石化、电子等工业部门的较快增长。

除了资源短缺、城市化步伐加快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三方面力量,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也将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化工业倾向有着深刻的消费结构升级背景。面对日益突出的能源、原材料和基础设施短缺,以"新发展观"为指导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将从多个方面影响未来中国重化工业的发展。那么,未来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趋势又将如何呢?

1、资源短缺与"新型工业化道路":未来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变化

毫无疑问,资源短缺和环保等"可持续发展"问题将是贯穿今后中国经济"重化工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约束条件,其中尤以能源问题最为突出。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的两次高增长时期都是以能源和原材料等基础工业的瓶颈制约为标志发生转折的。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新一轮经济增长难免会遭遇这样的历史困境。另外,这一轮短缺发生的背景不同,表现方式也有新的变化,而且经济基数远大于以往,对国际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矛盾也比以往更为突出。

中国经济反复出现资源和能源"瓶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政策因素最为关键。每次发生大的"瓶颈"制约情况,总是以政府采取行政手段,从需求面限制高增长行业,尤其是高耗能行业的增长,人为地平衡供求结构,而"瓶颈"行业的发展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传统的政策和战略手段已经被实践证明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解决问题的真正出路在于在"新发展观"指导之下的工业结构的调整战略,即发展附加价值高、能效高、节约能源的现代工业体系。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关键在于技术进步。战略手段除了提高能源使用的技术水平和效率外,更重要的在于通过市场化的手段逐步提高能源的价格水平。一方面,全球范围能源价格水平持续上升的中长期态势已成定局,逐步提高国内能源使用成本,尽管在短期会对宏观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从中长期看,却有利于合理的价格体系的形成和市场机制作用的正常发挥。另一方面,能源成本的提高可以促使企业为提高自身竞争力不断从节能方面进行努力,同时对高耗能工业的增长产生一定的制约和引导作用,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和能源短缺的矛盾问题。

从政策层面看,这一战略意味着将政策取向从直接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转向配合市场力量,通过环保、能耗标准和技术水平的要求,提高产业进入的壁垒,强化高成本对产业结构的"节能化"、"环保化"转变的作用。最后,高成本也可以强化社会各方面对"瓶颈"领域的投资,增加供给。尤其是在我国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的情况下,可以促使国内企业积极地从全球范围获取资源,尽快打下坚实的资源基础。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资源短缺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有通过经济发展的手段才有解决的可能。

就具体产业或产业群的发展趋势看,工业发展战略的转变,将首先表现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