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相适应的消费品工业的增长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代表的服务业,如旅游、教育、文化和娱乐等产业的发展将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另外,能源、原材料和基础设施等上游行业相对价格的提高,将一定程度推动这些领域加快建设。参考美国等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发展的经验,这一过程在中国将可能持续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其次,在能源成本上涨和环保等压力下,传统生产部门的设备更新和新型设备的建设将使设备投资大量增加,形成对装备工业的巨大需求,并促进装备工业的改造升级,同时对材料工业、基础零部件工业和工业基础技术的发展产生影响。最后,高加工度化产业将主要集中在新一代工业消费品产业和设备制造业,这两个产业群在发展过程中相互推动、相互促进,并带动材料工业、基础零部件工业等一系列产业的改造、创新、升级。这些产业的创新升级活动反过来对装备工业形成需求,并推动装备工业和新一代消费品工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能源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不断加快,并有可能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
2、城市化步伐加快对我国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取得长足进展,但总体上仍落后于工业化。参考国际经验可以看出,我国已基本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预计在未来二、三十年里,城市化发展速度将比目前加快一倍,达到年均增长2-2.8个百分点左右,城市化将成为推动我国下阶段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之一。城市化步伐加快将首先带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解决制约我国结构升级的"瓶颈",推动三次产业结构"自然演进"的步伐。其次,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将加大对住宅、交通、水、煤气、邮电等一系列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其中住宅和交通需求对多数工业行业特别是汽车、建筑、建材都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并间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最后,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对收入结构和消费习惯的改变有直接作用,从而带动整体消费结构的升级,拉动相关消费品工业的发展。
3、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相关的产业将呈现较快增长态势
二十一世纪初,中国人均GDP跨越了1000美元大关,居民消费结构开始发生重要变化。过去几年,汽车和房地产的快速增长,及受其带动下形成的一批高增长产业群,都充分地证实了消费结构升级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巨大推动作用。到2020年,按照GDP翻两番的速度估算,居民人均收入将达到3500美元的水平。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这一时期往往是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最快,从而带动经济增长速度快速提升的重要时期。考虑到中国届时14亿人口的现实,这一阶段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爆发出来的增长带动力量将是史无前例的。另外,我国经济至今仍未摆脱二元经济特征,农村居民收入只相当于城镇居民的40%左右,消费结构不在同一档次。这就决定了中国多层次的消费结构转变将同时发生,从而对产业结构的升级带来多层次的推动力量。
总体来看,未来20年将是中国居民消费结构从衣食和部分用的需求,向提高住、行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住宅、轿车、轨道交通等社会基础设施、通讯及其他新型电子产品、文化娱乐、旅游、社区服务等将成为重要增长点,并相应带动建筑、建材、机械、石化、电子等工业部门的较快增长。与此同时,随着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而带来的收入提高,将会增加对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并拉动这些产业进入一个新的较快增长期。
除了资源短缺、城市化步伐加快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三方面力量,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也将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在全球高科技产业飞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高技术产业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特别是电子和通讯行业在近年来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减低的背景下保持了超常增长势头。未来20年,将是国民经济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高技术产业,尤其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继续高速增长时期。
另外,国际产业转移将促使中国在部分制造业领域形成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制造业基地,推动机电产品和部分加工工业的快速增长。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中国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将不断弱化。但随着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步伐的不断加快,在一些重要的加工业领域,基于资本、生产技术和基本的研发能力,以及规模经济等优势形成的国际竞争力将不断提高,并促使新的加工工业品的出口快速增长。这些领域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中国重化工业化发展趋势。
从高增长产业群看中国工业化进程
1、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化工业特征
重化工业的快速增长是这一轮经济增长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其中有三大高增长产业群。
第一大高增长产业群:机械工业。
该产业群根据增长动力的不同大致分为两大类(见表2):第一类是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关联密切的行业,如电子通讯产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和日用电器制造业等等。从需求角度看,该产业群的高速增长首先得益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形成的需求增长。1990年代末开始,中国居民家庭中传统的耐用消费品增长明显放慢,但以电子计算机、现代通讯和轿车为主导的新一代的耐用消费品进入加速增长状态。如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居民消费需求的比重已经分别达到10%和17%,比1990年代中期提高2倍以上。居民汽车保有量从2001年到2003年增加了30%以上,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提高了近1倍,家用电脑用户增长近5倍,空调、热水器、彩色电视机等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根据2000年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粗略估算,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需求增长对该产业群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以上。第二是出口增长的拉动。如电子通讯产品制造业出口已占到该行业全部产出的40%以上,出口增长对该行业的带动作用不低于40%。
第二类是与各行业装备水平提升关联密切的行业,如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这类行业与相关下游行业的增长密切相关,如化学工业的快速增长带动石化专用设备的增长,电力建设加快带动输变电设备等电器器材工业的增长。由于下游需求面分布十分广泛,该类型行业尽管增长幅度不尽一致,而且经常交替变化,总体上仍保持高增长态势。同第一类行业相比,这类行业受投资增长影响较大,如普通机械制造业的产品近50%用于固定资产投资中的设备需求,另外30%用于行业内部,出口的影响较小。
第二大高增长产业群:钢铁工业(包含冶炼、压延和金属制品业)、有色金属工业及相应的采掘工业。
该产业群是所有行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2000-2003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4%以上。从需求角度考察,机械工业是该行业最大的用户,尤其是装备生产为主的普通机械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其次是建筑业,占到该产业群总产出的20%左右。另外,出口增长也有一定的贡献。表面上,该类产业是典型的中间投入型行业,但从其增长的根源看,这类行业的增长仍然有较强的消费结构升级动因。如建筑业,2000年以来,在居民住房消费需求的推动下,城镇和农村居民住宅建设每年新增面积约12亿平方米,是1990年代初期的2倍,增长速度超过了其他建筑领域,成为拉动建筑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而从钢材最终产品的需求结构看,建筑业需求总量占到50%以上,由此可以大致估算出居民住房消费结构升级对钢铁工业最终需求增长的影响不会低于10%。另外,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大型钢结构使用范围和数量的不断增长,对钢铁的需求也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第三大高增长产业群:化学工业。
化学工业增长速度仅次于前两类行业,2001年到2003年平均增长速度24%,高于工业总体增长速度约3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0%左右。同其他行业相比,化工产品门类众多、应用领域极为广泛,需求增长的拉动力量也来自方方面面。
首先,化学工业的高增长与机械工业、钢铁工业相比,更贴近居民的最终消费需求,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关联也最为密切。如居民日常消费中的塑料产品、日化产品、家居装修中的各种装修材料等。根据2000年投入产出表粗略估算,这部分需求对化工产品的最终需求带动力量在20%左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