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账本的“晒外曲”

供水账本的“晒外曲”

水价又要涨了!龙年春节刚过,全国各地水价涨声一片,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一轮水价调整周期。说是“水价调整”,但根据众所周知的原因,调整的结果必然是涨价。只是这次调价有点不同,人们关注的焦点又多了一个,那就是各地的自来水公司在调价前纷纷“晒”出了自己的账本。

“晒账本”对供水公司来说是一柄双刃剑。通过晒账本,向公众公开水价成本信息,接受公众监督,长期看可以倒逼供水公司提高运营效率,短期看则可能使公众更容易接受调价方案。但是另一方面,公开的信息越多,公众的质疑面就越广,质疑程度也越深入,供水公司承担的压力将越来越大。

今年2月起,长沙市调整水价,居民用水开始实施阶梯式水价。1月29日,广州市自来水公司“晒”出了自己的账本,为将要举行的水价调整听证会做准备。4个月前,厦门举办水价听证会,并首次通过媒体公开自来水成本。可以预测的是,在新一轮水价调整中,供水公司“晒账本”将渐渐成为常规。那么“晒账本”是否有助于公众接受调价呢?“晒账本”之外将是怎样的一首“晒外曲”呢?

水价成本之谜

此次各地自来水公司“晒账本”绝非突发奇想之举。2010年底,国家发改委便下发了《关于做好城市供水价格调整成本公开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试点城市在调整水价前向公众公开水价成本的有关信息。

公众无疑欢迎这一举措。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公开账本后,引起了市民和媒体的极大兴趣。以往发生在水价调整前后的抱怨和质疑转化为公众对水价成本问题的认真分析和讨论。面对公众询问,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和物价部门做了一些回应。类似的交流有助于在听证会召开前厘清疑惑,使水价调整变得更为合理。

但是既然是“破天荒之举”,自然仍存在一些无法一时解决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在答记者问时提出了水价成本公开的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程序规范合法;二是坚持全面真实;三是坚持积极稳妥;四是要立足各地实际,大胆探索,不断创新。

正是账本是否“全面真实”的问题受到了公众的质疑。的确,如果仅仅在调价前夕才公布账本,公众自然有理由怀疑,公开账本可能只是为涨价铺路,账本未必具备应有的公信力。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曾表示,不能等到涨价时才要求数据公开,作为垄断性企业,供水公司应当在平时就进行监管。

为了调价而公开账本,无非是为了让公众了解水价成本的真实情况。但对公众来说,这还远远不够。因为仅有一份账本,还无从了解其中是否计入了本不应该算入水价成本的部分。2010年初,深圳市水务集团向听证会代表发放的水价成本测算表上,其中员工工资占水价比例就达16.8%。听证代表质疑,这到底是水价成本,还是水务集团的“自肥”部分。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据统计,因为管理不善,不少城市的供水单位人员超编达50%以上,由此增加了大量的管理成本。此次广州调水价,有网民明确提出自己的意见:“本人支持广州调高水价,但供水公司员工的福利要降低一点。”的确,如果自来水公司的支出本身未经公众审议和严格控制,其中包含的不合理部分也可能被转嫁为水价成本。

另一方面,公众是否需要承担所有供水成本呢?广东省政协委员王则楚告诉《南风窗》记者:“水价成本中有一部分是由于水质性缺水所造成的成本增加。珠江流域水资源丰富,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污染也很严重,所以才要到西江去引水,导致供水成本大幅增加。这部分成本应该由因为经济发展而获得大量好处的政府承担,而不应该由用户承担。当然,由于城市人口增多,导致更多生活污水,相关成本要居民自己承担。”一位市民也对《南风窗》记者说:“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水厂增加净化设施,提高工艺水平等制水成本的增加,应该由污染源的责任人负责,不应该分摊到普通用户头上。”

水价账本的中心任务是明确水价成本,制定合理的水价标准,如果既不能让市民搞清楚水价的真实成本,也不能弄明白用户应当承担的份额,那么这样一份账本的作用将大大缩水。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