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模式”是与非
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的文化遗产具有时代延续长、分布范围广、类型丰富、级别高、价值大的特点。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安的城市扩张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
2005年,西安市提出“唐皇城复兴计划”。段先念介绍说,这个计划,要求按照“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生活”的思路,努力使隐性文化显性化,让地下的走上来,让书本里的走出来,让死的活起来,使之成为可读、可视、可感、可消费的文化产品。
段先念说:“西安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投资,每年都在200亿元以上,只有1亿元来自中央、省、市三级财政,剩下的都是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市场运作解决。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我认为这在全国范围是能拿得出手的。”
西安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试验田”是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从2002年起,曲江相继规划建设了唐大慈恩寺、唐城墙、唐芙蓉园、曲江池、曲江寒窑、秦二世陵等遗址公园,以及电影城、美术馆、音乐厅、大剧院、陕西文学馆和民间艺术馆,包括大雁塔北广场、贞观文化广场等在内的系列文化广场。
西安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来自政府财政、国家文物局专项资金和社会投入。“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经济模式是什么?通俗地讲,就是找到盈利模式。”段先念说。近年来,曲江建设了遗址公园、文化广场周边地价上涨,“土地升值是城市价值兑现的重要部分,但不是全部,遗址公园建成,不要门票,这是给了城市回报。”
“过去西安给人的印象是,文物很多,但是很穷,城市破破烂烂的,因为好多地方是遗址,不能动。现在把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民生和旅游结合起来,把几个对立的矛盾化解了。”段先念说,“西安连续三年,旅游人数每年增加1000万,去年达到了6000多万,这让市民和政府都看到了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性。
2011年,陕西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67亿元,西安市占了250亿元,达67%。西安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6%以上,已经成为当地支柱性产业。
“西安文物多,过去是累赘,现在利用好了,大家都在抢。未央区遗址最多,以前大家都怕去那里当官,因为统计数字上不去;现在不一样了,大家争着去。”段先念说。
争议首先来自文物领域的专家。大明宫遗址公园要发展旅游,计划放置一些雕塑和椅子,遭到文物专家的坚决反对。建设方只好放了一些石头,起到石凳的作用,和文物专家“捉迷藏”。
西安市在建设遗址公园的同时,在周围开发商业地产项目,招来了“文化搭台、地产唱戏”的质疑。而一些旅游项目则被认为“开发过度”,城市中大量出现的仿古建筑被认为是“假遗产”、“假古董”。争论还在继续。
798艺术区的商业气息
“现在外国游客来到北京,据说有三个地方是一定会去的:故宫、长城和798艺术区。”3月15日下午,在北京市798艺术区内,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博士马秀莲介绍说。
2002年,前身是国营无线电器材厂的798由工业区变为艺术家聚集区。2003年,798艺术区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有文化标志性的22个城市艺术中心之一。现在,798艺术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区之一,也是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范例。
工业文化遗产由那些在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方面有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组成。798艺术区所在地是当年718联合厂的第三分厂,718联合厂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援建的600个大项目之一,民主德国工程师负责厂房设计和施工,采用了当时欧洲流行的包豪斯建筑风格。在亚洲,保存至今的包豪斯建筑已寥寥无几。
改革开放后,718联合厂大片厂房闲置。2001年,中央美术学院迁至附近,“美院的师生要从事城市雕塑等创作,需要较大的空间,正好798有这样的闲置空间。”北京服装学院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常务副主任易介中介绍。
包豪斯建筑室内采光良好,无阴影,符合艺术家创作的需要。国内外一些艺术家陆续在798建立了工作室或展示空间,798艺术区逐渐形成,成功实现了由工业区向艺术区的转型。
798艺术区的艺术作品大都“反叛现实”,“这让境外人士很惊奇,他们没有想到,中国还有这样思想活跃、艺术自由的地方。”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祁述裕说。
2004年以后,798艺术区地价一路上涨,业主一度想将艺术区整体出售,用作商业开发,遭到艺术家的抵制。2006年,798建设管理办公室成立,代表政府行使艺术区管理职能。2007年,798艺术区被列入北京市重点扶持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798艺术区是自发形成的,事后政府才介入管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说,“798是国际热点,是国外看中国改革开放包容度的窗口,不管不行,管死了也不行。”
随着地价和房价的上涨,798艺术区内,餐饮、休闲娱乐场所越来越多,展示空间、画廊等场所则在收缩。“有人说,798是工人来了,农民走了;艺术家来了,工人走了;商人来了,艺术家走了。”马秀莲说。
798艺术区建立了艺术家、业主和管理办公室三方参与的管理架构。面对强劲的商业驱动力,管理办公室为艺术创作的场所提供更便宜的租金,试图放缓798艺术区商业化的速度。
有人提出,是否应阻止商业用途压缩艺术家的创作空间?易介中说:“政府与艺术家之间要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要尊重艺术家的生存状态,艺术家不需要特别保护,不是弱势群体,798艺术区周围已经出现了新的艺术聚集区,不用担心艺术家没有地方创作。老工厂可以改变,798为什么不能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