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乐乐:寒门子弟离北大清华有多远

胡乐乐:寒门子弟离北大清华有多远

教育不平等趋势愈加严峻

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今年第1期刊发的论文《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52~2002)》披露,上世纪90年代后,北大学生中,干部子女占比呈现上升趋势,到1997年,该比例达到39.76%,首次超过专业技术人员子女,更远超工人和农民阶层。

而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李春玲研究,进入21世纪后,中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平等在加剧,学生家庭背景对学生上大学的影响日渐上升。这种影响,在“985工程”高校要高于普通大学,对“90后”的影响要高于“80后”。这一判断来自她所主持的一项高等教育公平性研究。李春玲指出,这一现象是反常的。一般而言,随着教育机会的增多,教育不平等程度会下降。即使没有下降,也会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但中国的现实是,教育不平等趋势愈加严峻。

这两项实证研究再次提醒我们,必须高度注意如今我国的精英大学的生源与社会阶层流动之间的关系呈现出越来越固化的现象。正如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精英高等教育并没有改变社会结构,而只是延续和强化了既有的社会分层,并且,进入21世纪,高等教育领域的不平等有不断增长的危险趋势:大学扩招并未降低高等教育机会的阶层不平等和城乡不平等,甚至还扩大了。

这一问题日趋严峻,已引起高层关注。2008年,温家宝总理说:“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他们上高职、上大学的比重下降了。”他为此深感痛心。2009年,《人民日报》报道说,在教育部直属的高校中,农村生源的比例仅为30%左右,而且有减少的趋势。但是,从全国范围看,农村生源占高校学生的比例则逐年上升,并占到50%以上。这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日渐大众化,但在精英高等教育中,农村子弟并不占优势,甚至可以说,越来越难挤进精英大学。

清华大学的老师晋军经过两年课堂随机调查后,描绘出一名清华本科生的典型形象:出身城市,父母是公务员和教师,每年与父母起码外出旅行一次,甚至高中就有出国游学的经历。而清华招办提供的数据显示,过去曾连续5年,有79%的国家级贫困县没有一个学生进入清华,而在其余21%的国家级贫困县,绝大多数也只是获得了一个进入清华园读书的机会。

在北大校园里,学者廉思所在的北大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成立了一个“返乡调查”计划,以为学生支付回家硬座火车票的方式,鼓励他们假期回到家乡,完成一篇调研报告。但去年,这个计划不得不暂停,因为申请经费的学生一直不多,且一年比一年少,去年干脆就没有了。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