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外交政策的基点

中国能源外交政策的基点

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基点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呈现出高储蓄、高投资、高耗能的特征。2004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4.4%,而石油和煤炭的需求量则分别占世界的7.4%和31%。2005年,中国能源消费量为22.2亿吨标准煤,比2004年增长9.5%,其中煤炭消费量达21.4亿吨,增长10.6%;石油3亿吨,增长2.6%;天然气500亿立方米,增长

20.6%;水电4010亿千瓦小时,增长13.4%;核电523亿千瓦小时,增长3.7%。上述数字表明,中国的能源消耗增长速度很快,尤其是原油进口量快速增加。2003年,全球原油进口量为20.37亿吨,其中美国为5.15亿吨、日本为2.06亿吨、中国为0.69亿吨,而到2005年,中国的原油进口量比2003年翻了一番,己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

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0美元以下为经济增长的起步阶段,400—2000美元为经济增长起飞阶段,2000—10000美元为经济加速增长阶段,10000美元以上为经济稳定增长阶段。按这一标准,中国将在较长时期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未来对石油进口的依赖肯定还会进一步加大。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将超过5亿吨,天然气进口量将超过1000亿立方米,两者的对外依存度将分别为70%和50%。鉴于此,一些国家对中国进口原油表示担心,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并没有必要为此而做出过度的反应,乃至抛出所谓的“中国能源威胁论”。

“中国能源威胁论”的基本出发点,一是说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日趋增强,促使中国与中东地区一些国家形成军事联系;二是说中国不考虑“良政”要求,在一些“邪恶国家”投资开发石油和购买石油,为其反美国家“输血”提供资金;三是说中国在全球寻找能源,并参与石油竞购,导致中国与美日争夺能源供应的竞争日趋激烈;四是说 国际油价并非由市场供给和需求总量决定,而是由新增供给和新增需求决定的,在新增需求中,中国又占了相当比重,所以国际油价上涨主要是由于中国进口快速增长造成的。中国石油消费量的猛增己构成对美国能源安全的威胁和挑战,并可能破坏全球能源市场稳定与安全。

“中国能源威胁论”的鼓吹者所发出的上述种种谬论是毫无根据的。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2005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20.6亿吨标准煤,约占全球能源总产量的13.6%。尤其中国煤炭储量十分丰富,其总量居世界第一,可采储量为世界第二,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大的国家。煤炭产量由1978年的3.45亿吨上升到2005年的21.9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7.4%。中国石油可采资源量为212亿吨,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为25亿吨,平均探明率为33%,处于勘探中期阶段。随着技术进步,增加石油产量仍有很大潜力。中国的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22万亿立方米,截至2005年底,己探明可采储量为3.5万亿立方米,但平均探明率只有15.9%,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开发潜力巨大。在中国能源的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占69%和22.3%,煤炭的主导地位是中国能源自给率达到90%以上的基础,同时也是抑制油价不可或缺的因素。

责任编辑:冯句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