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来,关于国有经济在中国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进一步深化国有经济改革,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之间的关系等话题,学术界又开始了讨论。我认为,需要认真学习和落实十七大有关精神,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要在公平的环境中,相互补充、互相推动,共同发展。
首先,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各有侧重,但是同等重要,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和促进发展的同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和力量,没有谁重谁轻的区别。国有经济在推进国家工业化进程、提高产业的综合技术水平、增强国家竞争力、缩小与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水平等方面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在解决就业这一重大的民生问题方面,民营经济起了国有经济无法替代的作用。国有企业,其从业人数从上世纪中期的8000万人,随着改革和结构调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加上退休等等,下降到目前的1000万人左右;而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数从改革开放初的几万人增加到今天的数亿人规模。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数据,2006年,扣除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就业人数后的广义民营经济就业人数达37409万人,占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为85.3%,其中城镇内资民营企业就业人数达21880万人,增长5.7%,占城镇就业人数的比重为77.3%。2007年上半年,新增就业的93%在个体私营经济中得到了就业。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以来的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高失业将会给我国的民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二是鼓励人民创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成为城乡居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也成为控制和缩小城乡收入和居民间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从国内的实践来看,凡是创业活跃,个体私营经济发达的地方,如温州、台州、绍兴、昆山等地,浙江等省,城乡收入差距和居民间的收入差距就小;凡是国有经济比重很高,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每千人个体户和私营企业数量较少的贵州等地,城乡收入差距就很大,基尼系数也较高。创业活跃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实践证明,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多,中等收入的人数就多,因失业和劳动力闲置而贫困的人口就较少,劳动参与分配的能力较强,收入分配从初次层面上就公平。如果没有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城乡收入差距和居民间的收入差距将会比目前的差距大得多。显然,民富和共同富裕要依靠民营经济的发展。另外,民营经济还在繁荣市场、增加经济活力、促进创新、出口竞争、增加税收等各个方面,发挥了其重要作用。没有民营经济的发展,就没有我们今天社会的稳定、公平和繁荣。
其次,要给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一个公平竞争与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从目前的格局来看,由于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改革和调整,国有和国有控股经济在许多领域占有优势地位;政府各部门的体制和政策,在许多方面对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有利:如行业的市场准入上没有限制,鼓励重组形成实际的垄断位势,贷款条件要比民营企业优惠和方便得多,用地申报上也要比民营经济便利,国有资本利润留给企业而不分红,资源优先由国有企业开发并且资源税、补偿税和排污税等水平很低,石油化工等行业的一些大型国企还对全社会行使政府有关部委让渡的一定的行政权力。而从民营经济的发展看,与国有和国有控股经济相比,处于不公平的竞争境地:许多行业如石油、铁路、电力、金融、文化等等领域实际上还是没有向民营经济开放,贷款不易获得等是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难题,除了税费外政府的各种税外收费罚款的主要对象是民营经济(如工商费等,只有个体私营经济才交),吃拿卡要的主要对象也是民营经济,许多民营企业觉得现在投资和经营比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上半期要难得多。虽然国务院颁布了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36条,但是大多数政策到现在还没有真正得以落实。因此,国企还需要深入进行改革,特别是行政管理体制和有关政策需要改革和调整,从而形成一个有利于国有和民营经济公平竞争和共同发展的环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