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书

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书

{1}我来自贵州铜仁,现就读于贵州财经学院商务学院08级财务管理《3》班

{2}自己兴趣爱好大盘点:业余爱好 读书、听音乐、散步, 喜欢的文学作品 《红楼梦》、《战争与和平》

{3}自己优势盘点:学习成绩优秀,班级群众基础好,父母、亲人、班主任、任课老师关爱,动手能力较强。做事仔细认真、踏实,友善待人,做事锲而不舍,勤于思考,考虑问题全面。

{4}自己缺点盘点:平日里总有些倦怠、懒散,喜欢自己的意见。

{5}喜欢挑战和让自己兴奋的事情,聪慧,许多事情都比较拿手,致力于自己才干和能力的增长;有很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绝大多数是事业型的。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关注事物的意义和发展的可能性。通常把灵感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多才多艺,适应性强且知识渊博,很善于处理挑战性的问题。

2.会计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前景分析

会计可以从出纳做起,管理货币资金、票据、有价证券等的进进出出,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工作熟练之后,做到会计的岗位。当然也可以从会计专业毕业之后,直接从事会计工作。如果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管理团队的意识,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不断改进工作中的问题,提高综合素质,将可以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路径一、熟悉会计操作、会计核算流程,具备财务筹划技能后,可以成为会计经理;

路径二、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后,可以发展成为财务分析师、预算分析师、核算专员,进而发展成为财务分析经理、预算经理、财务成本控制经理或财务经理;

路径三、积累一定的经验,熟悉所处行业和企业的业务管理状况之后,可以向审计方向发展,成为审计专员,进而向审计经理发展,也可以转而从事统计工作,成为统计经理。

目前在我们国家的的会计专业的就业前景可以概括为一下几点:  {1}. 内资企业:需求量大,待遇、发展欠佳。  职业状况:这一块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是最大的,也是目前会计毕业生的最大就业方向。很多中小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对于会计岗位他们需要找的只是“帐房先生”,而不是具有财务管理和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而且,此类公司大都财务监督和控制体系相当简陋。因此,在创业初期,他们的会计工作一般都是掌握在自己的亲信(戚)手里。到公司做大,财务复杂到亲信(戚)无法全盘控制时,才会招聘“外人”记记帐。  {2}. 外企:待遇好,学得专业。  职业状况:大部分外资企业的同等岗位待遇都远在内资企业之上。更重要的是,外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和方法都成熟,对新员工一般都会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工作效率高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分工细致,而分工的细致使我们在所负责岗位上只能学到某一方面的知识,尽管这种技能非常专业,但对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不利,因为你难以获得全面的财务控制、分析等经验。后续培训机会多是外企极具诱惑力的另一个原因。财务管理也是一个经验与知识越多越值钱的职业,而企业提供的培训机会不同于在学校听老师讲课,它更贴进实际工作,也更适用。  {3}. 事务所:小所和外资大所的云泥之别。  职业状况:所有的事务所工作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累!区别在于很多小事务所所,待遇低,加班不给加班费,杂事多……外资事务所例如普华永道则待遇要好的多,但从某种方面来说,他们的工作任务更重,坊间甚至有传言说在那里是“女人当做男人用,男人当做牲口用”,加班更是家常便饭,著名的“安达信日出”就是指员工经常加班后走出办公楼就能看到的日出。但在事务所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即使是小所,因为人手的问题,对于一个审计项目,你必须从头跟到尾,包括和送审单位的沟通等等,能充分锻炼能力。大所则是对团队合作以及国际会计准则、专业性、意志等方面能给予地狱般的磨练。  {4}.理财咨询:方兴未艾的阳光职业。  职业状况:去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招聘会的同学应该知道,现在对个人理财咨询职位的招聘需求量正在慢慢放大,而且,由于社会投资渠道的增多和保障制度的改革,理财咨询服务必将走进更多城市白领的生活。此类人才的需求增长点应在社会投资理财咨询服务机构  {5}.公务员、教师:稳定有余,发展不足。  会计人考上公务员或被招进高校做老师,和其他专业的人从事这些职业一样,有稳定、压力小的优势,也有发展艰难的. 3.职业选择分析职业选择是一个很宽泛的范畴,既包括了职业价值观、职业理想、个人状况、择业偏好、就业准备等个体的内在因素,也涉及到家庭、地区、生活环境、流行观念、就业政策、择业机会等外部因素。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巨大反差,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之间也存在很大差距。在职业分析上我们应该明确人生目标,提升自身价值观,确定职业目标,分析自己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分析,性格分析,兴趣分析等。然后,在自己要选择的职业上分析行业特点,包括职业分类,职业利益,职业条件。4.对职业化的认识

1、新的用人观着重素质能力

在市场环境下,用人单位从成本和效益出发,更多地要考虑招聘大学生能否带来更大的效益。效益的产生源于知识通过素质转化为能力。在招聘现场经常见到,面对着设计精美、内容充实的一摞摞奖励证书, 用人单位并不感兴趣。他们在面试现场向学生提问的往往是,“你参加过哪些社会活动?”“你在哪里实习,做什么?”“你做过项目吗?”“现在是否有比较成熟的科研成果?”用人单位用人,从过去看重学历转到学历、素质能力并重,甚至以素质能力为重。

学历只说明一个大学生曾经学习过和其他大学生一样的知识,并不证明别的。况且,这种知识还得在与其他劳动者的职业竞争中慢慢体现,在为社会创造价值中得到实现。

2、招聘条件强调素质能力

过去,用人单位一般只是对专业知识提出要求,即使提到资格条件也多为附属说明,体现出用人单位当时的用人倾向。而现在,用人单位基本上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把单位职位说明书的主要内容搬进招聘广告,多写明招聘职位,对职位进行说明,提出任职资格条件。在招聘广告中,除了必须的专业知识要求外,无一不对素质能力提出要求。如:独立工作能力强,团队协作意识强;市场开拓能力强,沟通能力和独立处理事情能力强。有较强的业务及管理能力,责任心强,为人诚实,吃苦耐劳,有团队精神。等等。

这些都不仅是形式的改变,而是用人单位用人标准的改变,即在重视知识技能的同时,把素质能力提高到同样甚至更重要的地位。人才市场对素质能力需求可见一斑。

3、面试重点考察素质能力

目前,绝大多数用人单位的招聘都增加了面试环节,这已经不是过去“相面”和“面试知识”的含义,而是通过一些设计好的问题、情景,观察了解应聘者潜在的素质和能力。

这种面试、测验越来越普遍,方法越来越多。结果是,很多大学生在这些环节被否定,也有大学生通过这些环节被录用,有些还被委以重任。说明什么?说明用人单位越来越看中应聘者的素质和能力,而且随着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大众化”,对大学生素质能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因此,用人单位挑人用人,是在普遍有知识的人群中挑出个别有素质和能力的人。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