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市场共振是“余震”还是“预震”——对美债危机前景的判断及应对策略(2)

本轮市场共振是“余震”还是“预震”——对美债危机前景的判断及应对策略(2)

对我国短期冲击有限,但需警惕中长期影响

美债危机对我国巨额外汇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安全性将产生影响。短期内,由于美国国债收益率下降、价格上升,我国持有的美债账面上不仅没有损失,反而会产生一定盈利。但是,需要警惕评级机构下调其他美元资产和其他发达国家主权债务的评级。这将会引起金融市场间歇性波动,并导致主权债务危机向纵深发展。

美债危机导致的股市暴跌、信心下滑、经济放缓,对我国的外部需求将产生直接影响。但只要欧美经济不出现深度衰退,我国对其出口可以保持一定增长。如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仅增长0.8%,但我国对美出口仍增长16.9%。从长期来看,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陷入长期低迷,我国“入世红利”正在逐步消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预期将相应下调。

近期金融市场波动导致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这有利于减轻我国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但未来西方国家通过债务货币化的手段化解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很大,长期通胀压力仍将是严峻挑战。

总体上看,本次美债危机,短期影响主要表现为金融市场震荡,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不大。但对欧债危机的恶化,需要高度警惕。从中长期看,美元走上逐渐衰弱道路,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下降,已是大势所趋。因此,在做好必要政策预案、积极抢抓外部机遇的同时,应立足长远,加快推进改革,增强自身抗冲击能力。

宏观政策短期宜保持基本稳定

今年以来,我国控物价的政策成效逐步显现,7月份应为本轮CPI涨幅的峰值,下半年物价上涨压力趋减。受国际经济放缓和国内需求增速下降的影响,经济增长有所回落,但尚处正常、合理范围,全年增长将达到9%左右。在这次调控过程中,微观主体正在做出积极调整,资产泡沫化风险也得到一定挤压,结构调整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为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效,在美债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短期尚不明显的情况下,不需要政府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宏观政策不宜进行方向性调整。但对美元持续贬值、欧债危机恶化的风险,应提前做好应对预案。

长短有别,多管齐下,化解外汇储备风险

双边贸易和巨额外汇储备,使中美利益紧密联系,金融市场稳定也符合我国自身利益。基于此,短期内可考虑公开采取适当支持美元、美债策略,审时度势,酌情少量增持美国国债,并积极争取我方经济、政治上的利益。中长期则以应对美元地位下降为重点,一是继续采取外汇储备多元化战略,增持优质外国企业债券和股票,增持部分增长前景较好、投资收益较高的新兴经济体债券;二是“藏汇于民”,积极推进个人对外投资试点工作,开通“港股直通车”,加快取消个人对外投资限制的进度;三是采取积极措施支持企业“走出去”,提高对外投资额审批上限,取消不合理、不必要的外汇管理要求;四是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推进人民币区域化。

积极抢抓外部机遇

西方国家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经济长期低迷,国内矛盾日益激化,意味着国际经济政治力量对比进一步朝有利于新兴大国的方向倾斜。应抓住这一战略机遇,积极争取对我国长期发展有利的外部资源,为和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加强资金、信息、管理、人才、外交等方面的综合服务,鼓励、支持企业特别是按市场规则运作的民营企业“走出去”,主动整合全球资源;加强与新兴大国和周边国家经贸合作,积极开拓新兴市场;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投资环境,大力吸收国际高端产业与生产要素;加快制度建设,多种方式灵活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进一步提升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层次和水平,在未来国际经济秩序的变革当中抢占有利位置。

加快推进重大改革,在防控风险的同时推动增长动力转换

今年上半年,东部发达省市经济增长开始回落,很可能预示着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出现下降。在应对外部风险冲击的同时,对国内潜在增长率下降可能带来的风险应有足够重视。从日本等国的经验看,一旦潜在增长率下台阶,扩张性政策并不能拉高增长速度,而且会带来新的风险。从中长期看,保持经济平稳持续增长,化解经济和社会风险,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挑战,已经不是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和外延式增长所能解决的,必须从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推进全面深入的改革,包括要素价格、国有企业、金融体制、财税体制、科研和教育体制、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人口政策等多方面的改革。通过这些改革的实质性进展,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同时,加快我国增长动力从要素投入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的转换。

责任编辑:冯句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