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中英:中国在东南亚的噩梦又回来了

庞中英:中国在东南亚的噩梦又回来了

今天的东盟,正是因为中国,才日益走向一个地区共同体。这如同欧盟,假如说没有当时的苏联,欧盟前身的欧共体是不大可能进展神速的。美国支持东盟,就是因为东盟能帮助对付中国,这就如同当年美国知道欧共体在遏制苏联上的战略价值。东盟并不是真心要推动“东南亚加上东北亚”的“东亚共同体”,在度过“亚洲金融危机”后的2005年东盟就变卦了,因为那一年东盟搞了一个“东亚峰会”,后来这个地区峰会居然吸纳了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今天,该峰会又有俄罗斯和美国参加,甚至欧盟也将与会。东亚峰会本质上是反东亚的,即预防中国主导的“东亚共同体”。 推荐阅读 南海休渔期违法捕捞最高罚5万菲律宾接受中国休渔 越南拒绝 菲民众抗议美核潜艇停靠苏比克湾夹缝中的菲律宾商界越南称中国南海休渔令“无效” 海南渔民:“再亏也要把地守住” 关键词:南海东盟外交庞中英中国美国

东盟各国并非不知道中国在军事力量上的优势,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东盟通过诸如上述的政治外交手段,成功地‘管束’或者甚至‘解除’了中国的武装。自1979年中越战争结束后,中国再也没有实质性、有规模地在东南亚使用过武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一个原因是中国和东盟之间已经成立的这些协定。

为什么这些东盟国家不惧怕作为大国的中国及其武力?为什么中国在解决南海问题上难以简单使用武力?这应该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重要问题。

在过去20多年(1990年到现在),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外交关系取得了历史性的改善,然而,与此同时,我国也愈来愈受制于这一外交关系。笔者把这一矛盾而冲突的困境叫做“外交陷阱”。

如同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中的“陷阱”概念,笔者并未在主观上否定中国针对东盟国家的外交已经取得的巨大成果——因为改善与东盟的关系而带来了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地区和平和地区稳定,也不想在此论述与东盟关系在改善的同时又引起了新的不稳定。本文的目的仅仅是,为什么这样的外交关系改善、进展的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在其他方面,尤其是在与东盟国家的主权争端上的被动。

东盟外交

“管束”中国武装

中国在南海面对的不是主权争议,而是主权危机,即东盟一些国家利用各种机会(包括中国在冷战后时期的海洋及其海洋权力意识仍然淡薄、中国重外交讲和)瓜分南海。中国在南海的地缘外交格局中已处不利地位。

中国失去在南海等本来绝对属于中国的近海的支配地位,意味着中国已经被更加牢牢地锁在狭义的“东北亚”,由此可能永远失去了成为一个标准、正常意义上的世界海洋强国的可能。

中国原以为东盟地区是中国走向蓝海的一个突破口,因为东盟并不是一个整体。但自从东盟成立,以及所谓“全部东南亚国家已经是东盟的成员”后,中国的东南亚国家属性在法理和事实上被东盟剥夺。在地缘、社会、经济、文明等许多方面,中国是地地道道的东南亚国家。美国本来并非西太平洋国家,却不断地重申其为“太平洋国家”。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