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杰:邓小平举重若轻的政策艺术

王学杰:邓小平举重若轻的政策艺术

周恩来曾经对人谈论过邓小平的领导风格,说他“举重若轻”。就是说,邓小平在领导风格上有一种迅速摆脱细枝末节的纠缠,直指战略目标的大气。在过去的政治生涯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邓小平都能从容镇定地驾驭局势,引导着党的事业在曲折中前进;同时也以乐观的态度经受了“三落三起”的严峻考验,多次在人生磨难中找到了新的希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面对异常复杂的局面,以他特有的明快风格,领导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经历了一系列考验,初步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直指“两个凡是”要害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党的工作还在徘徊。一些人提出“凡是毛主席的指示,都要始终不渝地遵循;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都要始终不渝地维护”,这就是有名的“两个凡是”。他们动不动就用毛泽东指示过的、决策过的来压人,不准越雷池一步。显然,不破除“两个凡是”的束缚,就难以迈开新的步伐。

重新工作后的邓小平敏锐地意识到,“两个凡是”的要害就是以维护毛主席为名而坚持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目的是维护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得到的既得利益。端正思想路线是拨乱反正的关键,以此为突破口,就会从全局上赢得主动。针对被搞乱了的思想理论是非,他明确提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我们党的事业、社会主义的事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推向前进。”并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这就提出了如何端正思想路线、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的问题,初步打乱了“凡是派”的阵脚。

经过初步较量之后,邓小平进一步旗帜鲜明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他以成熟政治家的远见和智慧,果断地领导和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巧妙地用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来对付被某些人视为护身符的“两个凡是”,也为纠正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埋下了伏笔。稍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常识的人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无可辩驳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以“实践标准”为武器,能够为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所接受,使广大干部和党员从过去一个时期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抓住了团结全党的思想旗帜,也剥下了“左”的路线坚持者和执行者的神圣光环,还其维护既得利益的本来面貌,为实现伟大历史性转折奠定了政治基础。

不纠缠历史旧账

纠正“两个凡是”的错误后,国内积压的大量历史旧案亟待清理,一些重大国际关系需要调整。当时一些在文化大革命和历次政治运动中受迫害的干部、知识分子和群众迫切要求平反,党的历史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需要重新评价,还有一些人由于个人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存在很大的怨气。邓小平意识到,开拓新局面必须放眼未来,如果纠缠历史旧账,必然使党和国家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无休止纷争之中。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