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未来世界,谁主沉浮?(5)

张军:未来世界,谁主沉浮?(5)

Lawrence Katz的比喻更形象:可把美国经济想象成一栋大厦。一个世纪前,甚至是三十年前,它还是全世界向往的对象,但到了上一代人那里,情况发生了变化。顶部的豪华公寓越来越大,中间的普通公寓拥挤不堪,地下室早已水漫金山。为了应对这一困局,大厦的电梯不得不停运,结果更让人们跌入失望的深渊。这些困境非一日之寒,乃是一系列问题累积所致,包括停滞不前的中产阶级的收入、长期失业人口的不断增加、持续扩大的社会不公、不断降低的社会流动性等。即使大胆假设美国还可以重整旗鼓,借助于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加快科技创新的速度来恢复其经济增长达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历史最好纪录(3.5%),Arvind也不认为中美之间的竞赛结局可以改变,因为在一个收敛和平坦的世界上,科技创新发生在何处已不重要,复制和传播快于发现。他称这一现象为“不对称性”。用他的话说:“这一不对称性是指前沿国家的技术创新步伐放慢或者受限总体上并不会对落后国家向发达国家的收敛造成影响,因为现存的技术早已被各国广泛运用。但假如富国加快了技术进步的步伐,那么这些新技术在诸如中国和印度等国的运用速度也会加快,从而给这些国家也带来增长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富国加速增长未必能使它们比诸如中国和印度等国增长得更快。”因此,如果美国要以3.5%的速度增长,我们就必须提高对中国增长率的预测值,从而对中国行将取代美国主导全球经济的大预测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既然这样,那就让我们去欣赏一下Arvind在本书开头和末尾处设计的二十年后的那一幕吧:2021年2月的华盛顿,春寒料峭,北风呼啸,刚宣誓就职的美国总统正在带领林肯车队浩浩荡荡地驶入IMF中国籍总裁的办公室,为的是签署一项借款协议。IMF同意向美国提供三万亿美元(相当于其GDP的12%)的紧急融资。为了获得这笔款子,美国答应了所有限制性的条款,包括撤出在西太平洋的海军基地。这一幕颇具象征意义,瞬间传播到全世界。人们不会忘记,1956年,英国为了获得美国提供的融资计划(该计划包括从IMF借到十三亿美元以及由美国的进出口银行提供五亿美元贷款等)来应对巨额的债务而不得不同意从苏伊士运河撤军。在亚洲,相似的一幕发生在1998年。时任IMF总裁的Michel Camdessus(康德苏)低头看着印尼总统苏哈托在一份协议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在亚洲人看来,随着这一签字,主权和尊严不复存在。而在2021年的华盛顿,世界主导权的交接仪式正在完成。

今年1月30日在丹麦哥本哈根,我与Arvind不期而遇。我们同时被邀担任“丹麦商业领袖峰会”(Danish Top Executive Summit)的嘉宾演讲人,而担任演讲主持的正是《金融时报》的Martin Wolf。会议组织者用心良苦,在会议当晚有五百多位商界领袖参加的招待晚宴上,主办方“丹麦管理学会”特地安排我儿子(他和我太太也受邀出席晚宴)带领大家领唱了一首只有三句词的中文歌曲,歌词是:东方太阳已升起,西方还在睡梦里,要加油,要创新。而“日出东方”(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正是这次峰会醒目无比的主题词。不用说,Arvind和我都明白这个主题的深刻含义。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