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经济放缓,中国还有一套三点的“组合拳”可用(2)

面对经济放缓,中国还有一套三点的“组合拳”可用(2)

核心提示:未来经济学教科书中,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中国经济必然是值得深入讨论的案例。经过34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开始面临增速下行和通胀压力共存的困境,滞胀风险悄然袭来,但与1978年改革开放时不同,现今中国经济可谓高处不胜寒

坎坷的转型升级路

自下而上促进,自上而下推动,即使如此,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依然前景难测。2012年3月5日,温家宝代表国务院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2012年主要任务时,他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既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这样的报告着实切中了中国经济的要害。自2010年开始,中国经济开始出现“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社会现象。一方面,用工荒从珠三角、长三角向内地一些省份蔓延,不少企业绞尽脑汁仍然招不到人;另一方面,大学生又在为找工作发愁,一些人表示,只要有工作,“零薪酬”都愿意干。而这背后的症结正是因为中国现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背离的结果。

《人民日报》就对此发表评论文章称:政府应加大对产业调整升级和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加快区域产业布局调整,东部地区应实行产业转移和升级并重,既减少低端劳动力需求,又为大学生和白领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中西部地区应通过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让更多的农民工就近就业。

难以满足需求的优质企业

“在现在的全球竞争格局下,最关键最赚钱的环节,几乎都不在中国企业手中⋯⋯事实上,中国企业大都被分到附加值最低的、浪费资源的、破坏环境的、不得不剥削劳动的——制造环节,而其他有价值的环节基本上全部掌控在欧美各国的手中。”这是2008年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在“产业链阴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演讲中对中国企业的剖析。当时全场听众对此报以热烈的掌声,郎咸平也被冠以民营企业的教父称号。可时过境迁,中国企业依旧处于微笑曲线的低处。

“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不是企业太小,而是优质企业太少。”经济学家智强对记者说。虽然这样的话语略显武断,但并非没有根据。2011年2月20日,在2011年春季人才交流暨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上,为吸引求职者的目光,一些企业提高薪水仍难找到合适人选。和此相仿,宁夏2011年春季大型人才交流暨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360家企业提供的15630个岗位中,有万余岗位无人问津。但和招聘会的人气低落相反,宁夏宝丰能源、万达集团的展位前当时拥堵着大量应聘者。同样,富士康公司招人时,求职人员要排长队。

可是,如何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企业呢?答案很简单,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去“打磨”。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认为:“我们要明确拉动内需到底拉什么,今后发展什么。我认为对发达地区,最大内需为房产、汽车、医疗保健、文化产业,而欠发达及贫困地区的需求是基本的生活资料,因此国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应该以需求为导向,指导各地区的发展方向与目标,不要一窝蜂地上一些时髦的产业,结果一上就过剩的局面出现。”

标本——从洛轴升级到比亚迪转型

从市场需求主导到生产主导,再从生产主导回归市场需求,洛轴在这由两个主导组成的圆圈中几经生死。“实际上,早在1991年,洛轴就已经为以后的种种问题埋下了伏笔。”一位知悉洛轴根底的洛轴经销商告诉记者。在这位经销商看来,洛轴经营有多方面的问题:管理者知识老化,经营决策失误连连,大规模招人,挪用技改资金,被迫收购产品老化的小企业⋯⋯

在这样的问题下,即使是作为新中国“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中唯一的一个轴承项目,有着共和国轴承工业长子之称的洛轴依然避免不了行将破产的命运。截至到2004年下半年,洛轴账面总资产32亿元,负债高达24亿元,有10亿元的应收账款,其中近8亿多元找不到债主,成为死呆账。而在问题暴露后,洛轴又将亏损下放到子公司账面上,增加集团的账面利润以获得贷款。

最终,由当地政府牵头,永煤对洛轴进行重组,双方合资成立了LYC公司,随着市场的景气度高企, 2005年末,LYC营业收入创洛轴历史最高水平,年人均工资水平较2004年增长达69%。然而,这样的好景并不长久,2006年,虽然中国轴承市场需求旺盛,但洛轴还是不得不再次启动重组进程,并与舍弗勒签订重组协议。“虽然这一并购最终在政府的干预下不了了之,但是洛轴改制开始拉开帷幕。”

2007年初,河南省政府出面,决定由永煤在LYC公司基础上,重组洛轴的其他业务。在此背景下,LYC也开始转变经营机制,由计划生产为主导向市场需求主导转变。此后,LYC迎来了自身最好的发展时机——2006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58%;2007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26%;2008年更是实现主营销售收入同比增幅42.96%,远远高于轴承行业24%的增长幅度。2009年,在轴承行业遭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严峻形势下,LYC轴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8亿元,同比增长16.9%;完成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20.39%。

2009年,LYC决定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转型升级,开始进入风电轴承和汽车轴承领域。作为转型升级的标志,新洛轴工程项目也开始正式启动。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新洛轴工程总投资25亿元,规划总用地1000亩。工程分两期实施,计划在2010年完成第一期工程,2015年完成全部工程。首期工程总投资11.37亿元,建设用地328亩。2010年7月,洛轴工程风电轴承项目和汽车轴承项目正式生产出成品。但是,新的产品并没有改变洛轴利润低走的状态。2011年,LYC再次来到破产的边缘。

对于起伏的现状,LYC公司的员工最有发言权,在与记者沟通中,他们说出自己心中的观点:“2011年国家宏观形势非常得不好,洛轴风电轴承产能过剩,产品大量积压,货款回收受阻。滞留在外的风电轴承货款达到2个多亿,铁路轴承停产整顿,到现在无法正常生产。汽车轴承订单大幅减少。”而这样的结果实际上并不完全归罪于市场。“我认为,排产再次变得强势是LYC再次走向破产的另一重要原因。当时一排产就是半年,其中不允许加入任何别的项目,明眼人都能看到的利润低,甚至赔钱也要生产的品种一直在生产,订货商急着催的却一直上不了生产线。”⋯⋯“好在我们挺过来了,现在新上任的领导再次把市场需求作为整个公司的核心。LYC也正式升级成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的子公司。”

如果说LYC是中国制造业企业从低端向高端的升级,那么,一直行在中国企业前端的比亚迪在转型的道路上也同样艰难。与2010年红火的汽车市场相比,积极推进“品牌年”建设的比亚迪正遭受着销量和利润双双下滑的折磨。与这一数据对应,比亚迪于2010年7月开始推出自身的高端车型M6。紧随M6的步伐,比亚迪在2010年下半年推出了自身第二款战略车型——首款轿跑车L3。而按照当时规划,比亚迪还将陆续推出G6、S6。2011年,G6和S6正式出现在消费者面前。

这是比亚迪对市场的一种妥协。作为在新能源领域走在前面的企业,比亚迪在电动车技术方面的优势显而易见,这样的优势甚至吸引到巴菲特也来投资,可是直到目前为止,电动化汽车在中国市场依然是镜花水月,2012年4月,北京航天桥底下的充电桩依然在荒废中。

这样的现象在美国《财富》、《哈佛商业评论》特约管理专家撰稿人姜汝祥眼中还有着另一番解读,他认为,比亚迪现在反映出的最大问题在于自身的垂直整合战略,这种战略的实质就是人海战术加上“价值链全封闭(从采购到销售全自己做)”,在这样的战略下,企业很难得到更高的利润,在摧毁竞争对手的同时,把自己的持续竞争力也摧毁了。

“过分强调产品功能的强大,而忽略服务对功能的替代,使得中国企业很难成为世界一流的公司。”

当然,转型升级碰壁并不仅仅限于洛轴和比亚迪,实际上,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中国大部分企业陷入了销量或利润下滑的迷茫中。金融危机之后,世界上的大多国家提出了一整套的“创新战略”。但是,过度关注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并不是振兴经济的一剂良方。根据过往的历史经验来看,政府并不擅长选择具有发展前途的部门或产品。这一点,从法国对创立政府运营国家通信网络Minitel的尝试,以及西班牙为推动太阳能计划而支出的巨额补贴中就可略见一二。

在《经济学人》看来,试图通过科技来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并不可取,这只能使决策者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忽视创新背后的真正推动力:对更有效的商业运作模式和管理方法的推广——这一层面的创新大多数是竞争压力使然。而政府促进创新所能做的最好的选择便是自由放任,不对其进行干预。这对于经济中最为规范,最缺乏竞争的部门的发展来说,尤其重要。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