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视野下的县域复兴(2)

历史视野下的县域复兴(2)

所以,郡县制可以看成是我国从古至今,至少是春秋战国以来最有效、最持久、因而也是最伟大的政治体制改革成果。作为华夏子孙,我们必须珍惜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郡县制这个非常实用的治国安邦法宝。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县的功能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弱化了

近些年来,我国的学者和官员特别重视“制度”这个概念,表明从制度层面解决问题的发展思路已经确立,是个进步。但是要想真正设计出有效的制度来,应该从郡县制中汲取营养。坦白地说,我们对郡县制丰厚的文化内涵的研究是非常不够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县在中国政权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并没有很大的改变。但是,我们必须注意一种现象,即改革开放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县的功能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弱化了。尤其是在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核心内容的现代化过程中,县给人的印象是主要搞农业,感觉上好像比较土气,比较落后。因而出现了“市管县”的行政体制,结果搞成了“市刮县”;还有很多县改称“市”,或者被“管县”的大市“管”成“区”。这样,在当今中国政权格局中,县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少,看起来好象是发展了,其实是变得不伦不类了。

有个官场上流行了多年的经典“段子”:一位(地级)副市长带团去国外考察,团员里有几位(县级)市长。外方的接待官员拿到名单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便问翻译:为啥副市长当团长,市长作团员?翻译告诉他:这位副市长是大官儿,其余的市长都是小官儿。结果,这位政治精英还是没有彻底搞明白中国的名堂。好在他总算明白,这群包括N多市长的中国官员中,副市长官儿最大。

重新认识县在中国未来世界博弈中的重要性

春秋战国以前,我们的老祖宗不知道蒙古草原北面、帕米尔高原西面是什么样子。当时的人们认为,天下就这么大。他们靠郡县制统一也统治了天下。从某种意义上说,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已经进入了没有周天子的“战国时代”。在当今世界竞争格局中,中国如何应对?

发展教育、发展科技、保护环境,各个国家都要这样做,否则就得落后。也正因为如此,这些都不是回答中国如何应对全球竞争的首要问题。中国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是: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坚持还是放弃?回答这个问题涉及的内容很深也很广,本文存而不论。笔者的态度十分明确:中国必须坚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其理由也不复杂:发明了郡县制的秦国在国家竞争中胜出了,当今中国坚持郡县制,也将越来越强大。今后只要把县搞好了,中国的强大是不言而喻的。

当今中国还比较落后,不是落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欧美人都认为中国的大城市同欧美的大城市差不多。中国的落后主要表现在县域范围内,那里的农村在欧美人眼里同非洲差不多。用学术语言表述,中国存在二元经济结构。这种结构是以县城为分明界限的,即县城是二元结构的断裂带。中国实现现代化,或者说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必须完成的历史性课题就是如何把二元结构改造成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都是现代化的一元结构,也就是县域范围内彻头彻尾现代化。如果能够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以中国中等县而论,2000平方公里左右的国土面积,70-80万人口,如果县城集中50万左右的人口,就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中等城市,完全可以发展出发达的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各种事业。全国两千多个县级行政区划中,至少可以有1500个这样的城市,再加上已有的大城市,只要有中央的统一指挥,在任何国家竞争中都具有所向披靡的能力。

县域的发展潜力在哪里

“市管县”在改造二元结构中并没有显著效果。那么县能够完成好这个历史性课题吗?应该说,历史上郡县制在农耕文明时代出色地做到了城乡一体发展。如《水浒传》中的柴进,落草梁山泊前属于达官贵人,就是住在乡村。大诗人陆游也到乡村享受“丰年留客足鸡豚”的美食,欣赏“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致,体验“拄杖无时夜扣门”的安宁。今天我们要从县域范围内把国家扎扎实实地做大做强,根本的不是靠“市”来带动,而是把县域蕴藏着的发展潜力充分地挖掘出来加以利用。

那么县域的发展潜力蕴藏在哪里呢?只要稍加分析,不难发现,以县域为载体的农耕文明发展了几千年,孕育了华夏子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发展源泉:一曰勤,二曰俭。用当代经济学的眼光看,勤劳创造GDP,创造财富;俭增加储蓄,发展就有资本。这一点早已被实现现代化了的日本和当今的中国反复证明了。

说到这里,补充一个郡县制在中国以外成功的案例,那就是日本。日本行政区划中的县,就是从中国移植过去的,至今坚持。中央集权也被日本所坚持。当然,从小泉首相开始学美国搞地方分权已经有几年了,还没有看见日本有什么起色。以笔者对中国和日本的了解,国家发展状况如何,关键在于集中在中央的精英之才,如何把老百姓的勤俭精神引导到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去。企图靠地方分权激发社会发展活力,无异于承认面对这么多勤劳节俭的老百姓,中央的领导能力已经到了江郎才尽的地步。当然,这并不是说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县作为地方行政单位就要被限制得死死的。恰恰相反,建立在郡县制基础上的中央集权应给予地方广阔的发展空间。

县域复兴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第一,为县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凡是所辖国土面积有一半以上是属于农业区域的,不论现在叫“市”或者“区”,统统都可改回称“县”。中央已经明确,县域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也就是县域必须有农业,而且大部分国土用于农、林、牧、渔业。但这并不防碍县域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反会有助于非农产业发展。那些没有足够农业发展空间的城市才称“市”。一般的市,比如有一两百万人口,在行政序列中与县平级。准确地说,应让全部的县都升格到现在的地级市。所以在将来的行政区划格局中,称市的人口多地盘小,称县的地盘大人口少。

责任编辑:冯句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