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培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20年(3)

曾培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20年(3)

——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改革开放前,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主要是通过指令性计划进行直接调控。通过深化计划、财政、金融、投资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了宏观调控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为主的转变。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法律的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抑制通货膨胀,基本形成了开放条件下较为稳健的宏观调控体系。在长期宏观调控的实践中,有效解决了投资过热、通货紧缩、金融秩序混乱、货币过量发行、物价涨幅过高等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改变了计划经济时代经济多次大起大落的状况,保持了持续较快稳定增长。面对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沉着应对,果断采取了扩大内需等一系列政策,及时推出经济刺激计划,迅速扭转经济下滑趋势,不仅避免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动荡,而且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各项社会事业改革和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我国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方面,长期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社会保障“安全网”建设比较滞后。在改革中,我们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努力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使居民人均收入有了大幅度增长,群众家庭财产普遍增多。优先发展教育,在全国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在校大学生数位居世界第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研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繁荣。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建立并逐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各项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标志着我们正在实现从传统的家庭保障和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位保障,到今天社会保障的历史性跨越。

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大为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7万亿元人民币,上升到世界第二位,按不变价格计算是1978年的22倍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300美元,是1978年的16倍,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吃穿住行用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发展,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更好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这些成就充分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和全面的制度创新。30多年来,在改革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鉴往知远、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凝聚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内在规律的认识,也是指导我们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