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述裕:从容推进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下)

祁述裕:从容推进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下)

还有一个现象,我们对文化产品的质量关注还不够,关注数量比较多。我看了很多文章,总是谈我们“走出去”的文化产品在国外演出了多少场次,赚了多少钱,但很少谈我们的文艺产品对国际做出了什么贡献,提供了深信的艺术元素,这才是我们的文化艺术产品持续走出去的关键,而我们谈得很少。一个国家的文化产品在国际上有地位,要有标志性的东西,这些标志性的东西,有时候并不很多,一个莎士比亚,就足以代表英国戏剧表演的高度。唐诗,有将近5万首,清代的诗歌不计其数,乾隆本人写了4万首诗,但没有人去收录。总之,质量是关键。

中国的完全产品“走出去”,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要客观、要冷静,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做这件事,而不能一哄而起,不能急于求成。

二,怎么促进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

文化产业、文化产品、包括演艺业,是一个产业,实际上,我们现在所划分的文化产业、文化事业还是有很多问题,如果我们把它作为一个产业来看待,就要分析它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以及时间,一个产业要走出去,无外乎这三种要素,时间主要是指机遇。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外部问题,包括政府管理体制、财税体制等问题,以及文化产品的生产要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资金支持系统不通畅,这个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我对于怎么促进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着重谈谈内部因素的问题。

(一)应该把握当代国际文化需求。中国文化资源是我们“走出去”的一大优势,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地把中国文化、传统文化推向国际市场,这是必要的,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的。但同时,我们也要考虑怎么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传统艺术表现的方式与当代国际文化需求相衔接的问题。我对中国的演艺业没有多少研究,所以我只能举一些其他的例子。比如1915年辜鸿铭出了一本书《中国人的精神》,这和当时的其他书没有多大区别,宣讲中国文化的价值。但他把握了一个很好的时机,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人对民主产生了怀疑,需要找一个很好的出路,辜鸿铭选择了一个很好的角度,他认为,儒家文明能够拯救西方世界。这本书出版以后,引起了非常大的震动,很快被翻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辜鸿铭当时在外国人中的影响力,他作演讲,像我们这样的演讲,从来不卖门票,他的演讲门票可以卖到两元,梅兰芳当时的演出门票是1.2元,他的演讲对外国人的价值已经超出了梅兰芳的演出,他的关键点就是把中国的传统和当时国际文化需求结合起来。我觉得,这个例子对我们是有启发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好的理念,如果我们把这些理念和中国当代文化产品结合起来,以恰当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一定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从大众化到分众化,考虑到国际上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公众的需求。现在我们的文化产品“走出去”还是主要考虑了大众的需求。

三,要发掘具有独创性的中国文化的元素。

中国的艺术品,特别是绘画艺术品的“走出去”对我们有启发。

四,应该重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这点我们是很欠缺的。

五,攘外必先安内,我们现在光讲文化产品“走出去”,其实我们的国内市场就是一个独立的市场,从旅游可以看出来,世界旅游组织预计到2012年,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旅游国,今年1到5月份,我国入境过夜的旅游就已经达到2000多万人,现在在中国就有很多外国人,北京今年预计境外旅游人口达到400万人。如果我们的国内市场立不住,我们就不可能“走出去”。

同时,任何一个国家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和产品,一定是在国内有大量的受众,有繁荣的市场,任何产品都是这样,美国的电影票房有一半都是美国国内人创造的。

责任编辑:冯句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