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鹏:汉武帝的三张面孔(3)

姜鹏:汉武帝的三张面孔(3)

为什么是“三张面孔”

我们讲汉武帝,不是依据某一部史书,或某一位史学家的单一记载来讨论汉武帝和他的时代,而是把《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这三部史书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三部史书里记载的汉武帝有很大的不同。三位史学家,每位史学家笔下都有一张汉武帝的面孔,三张面孔各不相同。

为什么会这样?是史学家在撒谎?事实上并不是因为哪位史学家想欺骗读者,而是因为这些史学家是站在不同的位置、角度来观察汉武帝,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同。司马迁的生活年代,基本上和汉武帝统治时期重合,亲眼目睹了当时绝大部分重大事件。第二位史学家班固,生活在汉武帝之后120年左右,当时西汉已经灭亡了,而打着“恢复汉室”旗号的东汉却刚刚兴起。第三位史学家司马光的生活年代,已经是汉武帝之后一千多年的宋代了。由于这三位史学家和汉武帝之间的距离呈现这么大的差异,他们对汉武帝关注的角度和程度,也会呈现很大差异。

从不同角度看汉武帝,就像我们看风景,远看、近看、身在其中看,必然大不相同。汉武帝就像一座名山,司马迁是“身在此山中”,他看到的都是山里最真实、最细腻的内容,但他却跳不出这座大山。班固呢,因为他生活在东汉初期,正是要接过西汉的旗帜、继续努力的时候,这个时候来看西汉时期最重要的帝王之一汉武帝,就好比是在出山的路口上回身仰视这座大山,这种视角下看出来的那座山,会显得特别雄伟。而司马光已经远离汉武帝时代,他所生活的宋代,有自己的时代使命,这种使命和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没什么直接联系,所以司马光好比是站在另一座山上眺望汉武帝这座山。有句话叫“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我们可以把它解释为,借助别人的经验教训,可以帮助自己成长。这句话用来形容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目的,非常合适。

而我们今天,站在21世纪的历史平台上,重新来回顾、评论汉武帝这段历史,当然又有我们自己的立场和观念。历史就这些内容,一个汉武帝为什么要不停地、反复地被解释?正是因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观念和使命,所以,每个时代都会对以往的历史重新做出解释。这是历史认知最基本的特点之一。所以,像“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样的观点,是非常浅薄的,这个观点,没有考虑到不同角度观察历史的合理性。打个比方,你今天和家里人吵架了,很生气,越想越气,觉得对方怎么这么不讲理。这是你吵架当天的感受。过了三四天,你再想想,算了吧,自己家里人,呕这么大气干嘛,找个台阶和解了吧。这是你事后寻找处理方法时候的想法。再过三四年,又想起这件事,你可能会哑然失笑,觉得自己好无聊啊,怎么会为这么一件小事和家人大吵大闹。再过三四十年,可能和你吵架的人已经不在了,这个时候你再回想起这一幕,或许会非常心酸,当时吵得面红耳赤的场景,在这个时候的你看来,或许也是十分温馨的,你多么希望对方能再一次站在你面前,和你大吵一次,可惜已经不可能了。所以大家看,我们对于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尚且会在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下,引出不同的回忆心态。你能说你在某个阶段的感受是不真实的吗?你能说记忆就是一个任你打扮的小姑娘吗?当然不是。这么说来,不同时代的历史学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描绘出不同的历史图景,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