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年年台风,年年水淹,可有哪一个城市够的上标准?2010年大水,不是还成为高雄选举的议题吗?世界上更有许多城市位于少雨地带,是不是天生就具有现代性?更荒唐的是,有媒体更简单的得出如下结论:中国和世界隔着一条下水道,文明的差距就是一条下水道。如果照此逻辑,法国酷暑,是不是法国和世界隔着一个高温?美国枪击案如此频繁,一个全世界都能有效解决的问题美国何以就解决不了,是不是美国和世界就隔着一条枪?和文明社会隔着一条枪?中国在三十年的曲折终于走向正途之后,在一种尽快缩小差距的压力之下,又前行的过于仓促。这都不可避免的导致各种问题的产生。仅以下水道为例,既有认识远见上的不足,也有规划设计上的缺陷,还有建设施工中的缺项等等。我们都希望一场付出沉重代价的特大暴雨能"浇醒"国人。
暴雨北京防汛排水社会建设
7月20日写完美国枪击案的评论,第二天一早就随团去法国中部高原揽胜。虽然年年都到法国各地踏青,但次次都会有一个同样的感慨和想起同一个笑话:上帝把世界上最好的一块地方给了法兰西,后来又感觉不甚公平,于是就又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法国人。一方面是羡慕大自然对法国的厚赐,另一方面也是对法国人低效率和逻辑上清晰、行动上混乱国民性的挪揄。
以自己在法国生活十多年的经历,这个国家真正吸引人之处还是它的自然禀赋: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既少干旱,也罕有水灾。下雨频繁但既短暂又温和。像美国年年高温、飓风狂袭的景观,在法国出现的概率不亚于中了彩票。
至于中国,就更不可比。历史上,人人称颂的尧、舜、禹时代,据史书记载,也是三年小灾,五年大灾。舜的父亲相传就死于治水。甚至自然灾害往往决定一个王朝的命运。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宵衣旰食,朝干夕惕,以他的年青有为,没有人认为他应该是亡国之君,但他在位十七年,几乎年年灾变:旱灾、蝗灾、水灾、瘟疫。他继位第一年就是全国性灾荒一直延续至崇祯六年,明亡前更发生近五百年所未见、号称“亘古奇荒”的旱灾,举国经济崩溃之下,终难改其亡国之运。
不过,多灾多难的环境自然也塑造了中国不屈不挠的国民性以及由于对抗频发灾难而形成的高效和集权体制。
所以当得知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暴雨袭击北京时(房山区几个小时的暴雨就几乎下了平时全年的降水),并不意外。这场暴雨更反可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三十年的一次全面检验。
不出意外的是中国传统的高效体制。气象部门早上8时启动Ⅳ级应急响应,一天连发5次预警;暴雨之前,防汛部门就在78个泵站、56个下沉式桥区备勤; 针对全市共90座立交桥,已经制定了“一桥一预案”,并有大型抽水泵车做到“车等雨”。交管部门启动最高级别的雨天上勤方案,全市 7000交警全员上路;119消防指挥中心9个小时内,出动警力690次、消防官兵5425人抢险救援;数十条公交线路雨中采取调度运营,1000余名安全员在重点区域巡查疏导。
大家还记得台湾的“八八水灾”吗?明明知道台风即至,上至最高领导人下至相关部门,或忙着赴宴,或忙着给父亲祝寿,或忙着过节,有的高官事后还辩护自己在理发。更有的高官如此为自己当时的行为辩护:台风不是还未到吗?怎知有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