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鲁郑:中国让暴雨闪了一下腰(2)

宋鲁郑:中国让暴雨闪了一下腰(2)

不出意外的是民众自发的救援。虽然三十年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屡屡被指责造成社会道德沦丧,民众缺乏信仰,但每当灾难来临时,却总会高扬人性的光辉。世界注目的汶川地震是如此,西方不关注的杭州大巴司机吴斌也是如此(高速路行驶中被异物击中,确保人车安全后,因伤势过重而牺牲),今天的北京暴雨依然是如此。

除了抢险救灾中公职人员外,如冒雨清理下水道的环卫工人、殉职的镇长、公安局长,井盖被水压冲开,每个井盖都有一名环卫工人把守,拿身体作警告标志;更有无数网友在微博上提出愿意为无家可归的人提供临时住所,一些私家企业也打开办公室,为滞留市民提供食宿。一对母女在暴雨中跋涉了1公里后,一位不认识的市民开车将她们送回了家;一个饭馆里的小男孩一直站在没过膝盖的水里,告诉路人有个井盖被顶起来了;广渠门桥下被淹的车辆拖不出来,一名警察对人群里喊道:“谁来帮忙拉一把”,结果几十人冲上去。特别是暴雨造成首都机场8万旅客滞留,在机场运力有限和出租车缺乏之时,望京网上的部分首都市民自发组织了一个车队,来到首都机场当起了志愿者,免费来接被大雨拦截在候机楼里的乘客。

其实人的本性就如此,既有自私的一面也有无私的一面。我们之所以感觉这三十年道德滑坡,应该是和前三十年过于强调无私的一面有关。随后的市场经济又把人自私的一面过于放大,如此此消彼长,自然会给人以道德滑坡之感。当然我们的媒体也常常把个案放大,以至于影响到社会的判断。个案哪个国家没有?几个月前,一艘意大利大型渡轮搁浅,船长打破航海业船长最后一个离船的不成文规定,居然以“更好的抢救为名”率先弃船逃生。

不出意外的是造成的严重后果。仅初步统计,已知三十七人死亡,经济损失估计高达100亿元人民币。外界或许奇怪,既然气象部门已连发五次警报,何以仍然造成如此伤亡?

中国的现代化与任何国家相比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共性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特殊性则是速度过快。现代化进程过快,一方面导致社会难以适应,另一方面则有脱节、脱序之处。比如北京的地下空间更多的留给了急需而且是日常就需要的电力、电信、以及地铁,而挤压了下水道的空间、预警传播手段和对民众防险意识教育缺失、中国迅速进入家庭轿车时代缺乏应对暴雨的经验。

暴雨之后,网络上最流行的帖子竟然是如何打碎车窗逃生。而最引人关注的一位在二环路上的遇难者,就是一位新手,情急之下都不知道使用车辆自备的破窗工具。

显然,中国现代化的弱点不仅是物的层面,还有人的层面。正如《环球时报》所指出的,为什么警报发出后很多人仍开车上街,体育场还有足球比赛。毕竟自然灾害并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还有每一个人。然而,网上如潮的评论中却都把矛头指向政府而没有反思自身的声音。相对而言,物的层面的现代化,甚至政府的现代化都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普通民众的现代化。台湾“八八水灾”曾有一个村落数百人无人幸免。灾前村民不仅无视警报,甚至还拒绝了前来劝说和帮助搬迁的警察。地方行政首脑又由于选举来临,不敢依法强行执行,终酿成灭村惨剧。

这次应对暴雨,气象、环卫、排水、公交、地铁以及公安部门的本职表现可谓无可挑剔,但有些部门的表现则还远远落后于时代。比如,警报发出后,为何不调整上下班时间?在香港就是如此处理。既可避开暴雨风险,也可避开交通高峰以加重灾害。再有高速公路收费站是否可以暂停收费,以疏通交通?民众和私营企业收留滞留市民,何以更大容量的公共设施却没有跟进?另外气象部门预警是到位的,但却在回答民众质疑为何不能发短信时却显然是“无知者无畏”。

引发民众不满的是交管部门给违章车辆贴罚单(好在政府闻过则改,北京常务副市长吉林宣布在突发灾害降临时这种处罚是错误的,所贴罚单作废,并称将追究上述协管的责任)、机场停车场被淹依然收费。

当然,这样的机械执法任何国家都会出现。美国奥尔良飓风灾难中,由于行政和法律的原因,联邦军队整装待发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灾民在苦难中挣扎。中国是一个善于吸取教训的民族,有着很强的纠错机能,所谓“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尝试——纠错——再尝试”的运行机理罢了。

这也是为什么,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文明是人类历史曾经出现过的二十三种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老文明。其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其纠错机能。这个论断,对于自然灾害频繁的中国来讲,不乏检验机会。

不过反观美国,震惊全球的枪击案刚刚发生,一向反对持枪或者严格持枪条件的民主党保持沉默,而一向支持持枪自由的共和党更是公开反对禁枪。尽管谁都明白要想避免每年三万平民死于枪下的悲剧,禁枪是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的办法。

这次稍感意外的是官媒。无论是《人民日报》还是《环球时报》都发表了尖锐的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指这场暴雨检验出城市脆弱的一面。并在结尾时提出“37个生命骤然离去。给正迈向现代化的中国上了深刻的一课。一座城市现代化,不仅需要把地上建设得富丽堂皇,更需要夯实地下的百年根基。”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