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宇等:房价大涨大跌,伤筋动骨

张子宇等:房价大涨大跌,伤筋动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亚洲经济强国,日本的经验与教训值得后来者学习与借鉴。

从日本的历史教训来看,房地产价格的高速上涨和下跌,与整个日本宏观经济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日本经济奇迹的顶点,伴随着东京等地房价的冲天而到来;而这一切的终结,也是从日本房价的暴跌开始的。     

目前的中国,伴随房地产价格高涨而红火的经济,尚未到达日本鼎盛时的高度,但房地产泡沫所带来的一些隐忧已经显现。     

2012年7月13日,一套位于东京都南麻布,面积约410平方米的公寓标出18亿日元的售价,成为全球最贵的公寓。     

这套公寓目前由日本苏富比国际地产公司挂牌出售,地产公司起初未料想会有多少人问津,但结果颇让人吃惊,已经“有好几对夫妇来咨询了相关情况”。客户里面不乏“商界著名人士”,连一年只在东京待一两个月的国际商务人士也对它颇有兴趣。     

东京依然是世界上寸土尺金之地,尽管其相对历史最高峰已经大大缩水。作为日本邻国的中国,对日本房价的概念也慢慢从热播电视剧《上海人在东京》时代那种带着不可思议的遥望到现在感慨“和中国也差不多了”。     

关于中国的房价,先行的日本人也有许多建议。日本《东洋经济》7月4日刊文称,中国的房地产现状虽然经常被拿来同日本上世纪80年代作比较,但地价并未出现高涨局面,总体上更接近日本上世纪70年代。另外,中国采取“先易后难”的改革路径,这导致接下来的改革课题都分外棘手,整体状况比日本上世纪70年代更严峻。     

实际上,《东洋经济》的该文并不以谈房价为主,而是意在探讨中国经济降速下的未来走向。但是从日本经历的历史教训来看,房地产价格的高速上涨和下跌,确实和整个日本宏观经济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日本经济奇迹的顶点,伴随着东京等地房价的冲天而到来,而这一切的终结,也是从日本房价的暴跌开始的。     

日本房价起伏史     

《东洋经济》所指的上世纪70年代,最大的特征就是“日本列岛改造计划”。所谓列岛改造计划,用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在1972年的《日本列岛改造论》中的话来说就是:大胆转变向城市集中的洪流,将民族的活力和日本经济的强大余力发散到整个日本列岛。以工业的全国性重新配置和知识集约化、全国新干线和高速公路的建设、信息通信网络的形成为杠杆,一定能消除城市与农村、日本沿海与内陆的差距。     

简而言之,就是大力在日本全国普及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消除城乡差距,这是以工农业区域的重新规划和高速公路、新干线(高速铁路)为核心的。列岛改造计划是经济历史上经典的以国家指导宏观经济发展的案例,其总体评价正面。     

“上世纪70年代前期的日本,为了防止尼克松冲击(即美国放弃金本位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的经济恶化,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导致了地价的上涨。这段时间发表的《日本列岛改造论》对此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日本富士通综合研究所高级主任研究员米山秀隆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     

而上世纪70年代日本房价的上涨也和宽松的金融政策有关,当时日本中央银行实行低贴现率,使得居民住宅贷款额同比增长了1.3倍。实际上这种宽松的金融政策在80年代以后更进一步造就了庞大的资产泡沫。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