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价同时也急剧上涨,最初是东京地区极度火热,随后这个上涨风蔓延到大阪、名古屋及其他大城市。进入1987年之后,可以用“狂乱”来形容地价的上涨了,东京的商业用地价格在一年中上涨了48.2%,住宅用地价格上涨了21.5%,上涨幅度已经超过了“日本列岛改造”时期。1988年更为恐怖,东京的商业用地价格上涨了61%,住宅用地价格上涨了68%,和开始上涨的1985年时候相比,东京的商业用地价格上涨了2.9倍,住宅用地价格也涨了2.1倍。到1987年底,日本全国土地的时价总额为1673万亿日元,是国土面积为日本26倍的美国全国土地时价总额的2.9倍。
在银行贷款的128万亿日元增加额中,50%流向房地产业和非金融机构。1987年,日本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价格的年上升率甚至超过了76%的异常水平。据日本国土厅公布的调查统计数据,1985年,东京都的商业用地价格指数为120.1(1980年为100)。但到了1988年就暴涨到了334.2,可谓世界经济史上空前的房地产泡沫。
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怪诞之事接连发生。比如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就是一个东京的地价可以买下整个美国,日本皇室的土地可以买下整个纽约。实际上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包括皇室在内坐落着日本众多重要机构的东京都中心区的千代田区,当时的地价市值确实接近纽约或者一个欧洲小国的总地价。
房地产业的狂热也滋生了无数的富豪。千叶商科大学一位教授的学生家长是地产商,为了显示自己出手阔绰,某个晚上,这个学生拿了200万日元请自己的老师到俱乐部去喝酒。直接用现金,2沓1万一张的日币堆在酒桌之前。
也因为房地产如此火爆,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不务正业”,进行炒股和炒楼。为了追逐高额利润,日本各大银行将房地产作为最佳贷款项目。1990年,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2家日本最大银行向房地产发放贷款总额达到50万亿日元,占贷款总额的1/4,5年间猛增2.5倍。一些日本银行甚至违反国际清算银行的巴塞尔协议,将持股人未实现利润当作资本金向外出借,造成流通领域里的货币数量进一步扩张。而1984年日本银行业对房地产贷款的比例占制造业贷款的比例是27%,到1989年就上升到74%,经济已严重失衡,直接打击了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其他制造业产业。当然,这样的结果是,到2003年日本7家大型银行还需要核销坏账5.6万亿日元。
为了争夺利润和分享市场,日本上千家财务公司和投资公司等非银行机构也不顾政策限制,跻身于房地产金融行业,直接或间接向房地产贷款,总额高达40万亿日元,而且重复抵押贷款严重。比如寿险公司对土地和建筑物的投资明显暴增,1988年投资达5.5万亿日元,1989年就增加到6.5万亿日元。1989年,日本生命、住友生命和第一生命三家大型寿险公司分别居日本拥有出租楼宇面积的第二位、第三位和第五位。对此,一贯主导经济发展的日本政府却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引流资金。监管、调控形同虚设,致使资金链无限拉长。
1987年,日本住宅所有项目合计对GDP增长率的贡献几乎超过30%。在当年日本的很多文艺作品里,也反映出房地产泡沫时代狂热的影子。比如著名漫画《哆啦A梦》系列的《日本诞生记》里,主角等一干人因为房地产公司霸占了他们平时玩耍的空地而乘坐时光机到数百万年前的日本,但是小学生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划分土地,虽然这只是作者藤子不二雄对当时日本房地产狂热的一点小讽刺,但也足以看出地产泡沫的影响程度。
此外还有一幅政治讽刺漫画是这样的,日本外海因为火山爆发新增加了一个小岛,日本政府派人前往勘探,却发现无数房地产商已在此处打得不可开交。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