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肇星:依靠文化的力量解决边疆困境(2)

李肇星:依靠文化的力量解决边疆困境(2)

葛剑雄(全国政协常委、教育部社科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要保证边疆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一是边疆是有机的统一。一个国家能否守住这一条一条边,取决于边疆的繁荣、发展。凡是稳定的边界,都得益于边界里有稳定发展的土地和勤劳勇敢的边疆人民。二是边疆的稳定和繁荣,当然离不开我们强大的国防,但要可持续的发展,还需要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三是我们应有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大目标,不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更不能因为出现其他因素就停滞不前。比如一度对边疆的发展掉以轻心,或者觉得边疆形势特殊,一些地区的长期发展因此被推迟,我觉得这个教训是值得吸取的。

欧阳玉靖(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副司长):边疆地区的边界清晰、边境地区的稳定,是边疆文化传承发展的一个前提。这也就是为什么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中央的统一指导下,我们先后和12个邻国划定或勘定了边界,维护了跟邻国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促进边境地区的对外交往,成为我们在新时期边境地区文化传承发展的不竭动力。据不完全的统计,2011年,通过所有边境口岸出入境的人员达到4000多万人次。同时,大量少数民族聚集在边境地区,很多民族还是在边境地区跨境而居。这些对边境地区的文化发展传承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糜振玉(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将):经济力量、国防力量都是硬实力,而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经济能力强,国防能力强,文化能力不强的国家,不是真正的强国。要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要文化强国,当然要包括边疆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建立文化强国,也包括着文化强边。

伍皓(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委常委、宣传部长):1992年大学毕业后我就自愿申请到西藏工作。可以说,那时候全社会非常注重边疆建设。到边疆去,在那时大学生的心中是一种荣誉感和使命感。20年过去了,不仅社会的目光不再聚焦边疆,我们身处边疆的人也不很安心。我在红河州工作,感觉边疆的同志只要有机会都想离开边疆。而且现在边疆地区对文化资源的开发确实非常不够。所以,“让边疆不再遥远”这个活动呼吁关注边疆,弘扬边疆文化,非常适时。

依靠文化力量,解决边疆困境

李红杰(国家民族委员会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文化边疆”面临三个主要挑战:一是几乎所有民族的文化价值都应在发展路径上得到尊重,得到发挥。二是常从媒体上看到内地对边疆的援助,边疆如何感恩等报道,实际上我们也应感恩于边疆,真正实现边疆与内地的互动共赢。三是过去的中国外交存在弱势心态,老是以防备姿态来看待边疆问题。随着中国的崛起,我们的心态可以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完全可以做到跟边疆的和谐共处,在国境两边的包容互动中,充分体现跨界民族的文化价值。

于沛(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史学理论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的文化发展战略是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不管是来自于德国、英国、日本,还是中国,成为美国公民就是美利坚民族的一员。同时,美国不允许任何国家、任何团体,或者任何人对美国文化的单一性提出挑战。它认为,如果允许单质的美国文化被替代,美国迟早有一天会像苏联一样,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上世纪末,中国的文化安全受到严重挑战,我们才开始研究各个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但这也不晚。所以“让边疆不再遥远”,就是要把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建设好。而且,边疆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问题和边疆发展的凝聚力问题的解决、培育和不断发展,只能依靠文化的力量。

笪志刚(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应该说,东北在中国边疆所占的对俄长度和对朝长度,是最长的。它涉及的敏感国家多,又集中了大量历史的和现代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或者说是在地缘政治上具有四两拨千斤分量的国家。所以认识东北的历史变迁,包括它的文化传承发展,为东北地区现代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也为“让边疆不再遥远”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