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川:三农问题与国家前途(6)

牧川:三农问题与国家前途(6)

2、缺乏引导,无序的、非法的土地流转,最终将导致土地私有化

第二种道路,就是目前很多地方正在进行的无序的、非法的土地流转行为。

中央三令五申强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必须坚持依法、自愿、平等协商、有偿的原则,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

土地流转,是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土地流转是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不是承包权的转让,也不是所有权的流转。土地流转必须建立在农民自愿、平等协商、有偿的的基础上,土地流转的收益归农户所有,不能用外力去强迫或阻碍农户流转土地。

但是在现实中,除了一些地方政府的暴力拆迁征地行为之外,还有大量无序的、非法的将土地流转给私人资本的行为。

一些地方官员、乡镇官员,贪污腐化,运用黑恶势利等手段,将集体土地以高价转让给私人资本。他们违反18亿亩耕地红线原则,将土地圈起来,将耕地改为其它用途,房地产、旅游、工业,或者静待土地价格的暴涨,从中谋取暴力。这种现象已经是普遍现象,而且缺乏有效制衡的手段。不仅在一、二、三、四线城市的郊区开始流行,也开始在一些离开城市较远的乡镇出现。

中国制订了严格的土地管理法规,在各个地方、各个媒体强调土地流转必须坚持依法、自愿、平等协商、有偿的原则。中国制订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中国将腐败问题提高到亡党亡国的高度。中央政府的各级法规都很严格,中央政府保护农民的意愿也非常强烈,但是天高皇帝远,地方上的很多事情中央政府常常是鞭长莫及。这已经是今日中国一个非常严重的现象,中央政府缺乏制衡、管理各级地方政府的手段。中央政府不可能事事都抓、人人都管。

此时问题便出现了。如果中央政府不能有效管制地方政府,那么这种无序的、非法的土地流转将发展到何种程度?

既然农民在最开始的时候不能阻拦地方官员和资本,不能掌握自家土地的流转,那么当地方官员和资本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牟取暴力,农民就更没有力量把土地的使用权收回到自己手中。

当这样的行为发展到一定程度,资本就会和地方政府的官员结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这个利益集团的规模将超过现在的房地产利益集团。房地产利益集团和这个利益集团的利益趋向是相同的,房地产利益集团属于这个利益集团。现有的房地产利益集团已经可以操纵着国家的经济,影响国家决策,如果出现一个更大的利益集团,将会是怎样的局面?

到那时候,即使中央政府出台新的法律,将原有的农村土地重新集体化,这项法律也不会得到推行。土地属于国家所有的宪法将名存实亡。而到一定阶段,这个利益集团就必定会要求修改法律,完成土地的私有化。

这样的趋势如何改变?如何有效阻止类似事件的蔓延?回答还是一样的。一方面应该采用严刑峻法去整治,从上而下去治理。另一方面,自下而上,将农民重新组织起来,让农民协会去和政府、资本去谈判。

这样做也是群众路线的一个体现。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根本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路线。要实现反腐倡廉,要改变目前的非法圈占土地现象,必须要群众路线。

当前社会,经常会出现农民组织联合起来抗议地方和资本的现象。中央政府若是在类似的事件出现时,及时表态,支持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维护自己利益的行为,支持更多的农民组织起来,这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这是变坏事为好事,不仅维护了法律的威严,维护了中央政府的信誉,也为下一阶段的农业合作化铺平了道路。当农民组织起来维护了自己的利益,农民与农民之间建立起互信(当前,农业合作化中的一个重要障碍便是互信问题),尝到了联合起来的甜头之后,下一阶段就会组织起来,建立起新的农业合作经济。

3、农民变市民,提高城镇化率,变相解决三农问题,提高政绩

第三种道路,农民变市民,这样的事情正在许多地方进行。

在现阶段,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高统筹城乡发展水平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但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很多地方却存在问题。

地方政府拆迁征地,并因此得到巨额的土地财政收入。地方政府给予农民一定补贴,鼓励当地农民自愿放弃承包地和宅基地,变农民为市民。这已经成为目前非常流行的一种推动农民进城的方式。但是,这样的城乡统筹并没有真正统筹起来。

首先,这表明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出现了巨大问题。2010年,卖地的土地收入占据全国财收比重33.75%,占地方政府的比重为74.14%。地方政府因为没有经济增长点,没有好的企业、项目,因此就没有足够的财政收入,没有办法进行新的投资和建设,没有办法改变城市和乡村面貌,由此恶性循环又采取土地财政的方式。

其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不健康的背景下,农民即使进了城,也不会有稳定的工作。城市的生活成本远高于农村,农民进城之后,没有稳定的工作,很可能会失去生活来源。大规模开展这样的进城方式,很可能在未来造成严重社会问题。当然,在此之外,还有令国人非常头痛的高房价等问题,这些不再细说。

在土地财政,变农民为市民的方式之外,地方政府还有其它许多政策和办法。

比如一些地方,农民缴纳一定的社保费用,到退休年龄之后,领取城市社会保障退休金,变农民为市民。

还有一些地方,出现整村整村的农业人口,变为城镇户口。虽然是城镇户口,但是却不享受城镇待遇,在医保、社保、子女入学等方面并未享受优惠。

这样的现象正在中国许多地方出现。很明显,这样的方法无法解决三农问题。这只是地方政府官员提高政绩的一个手段,提高城镇化率,改变统计数字,变相解决三农问题。这样的政策只是把问题往后推,使得矛盾越来越严重。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