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干部制度改革很深入,有一次拿出了一个国有企业副总经理的位置,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报考,而且考试很公平,考这这家国有企业的副总经理,另外一家国有企业的女总经理符合条件而且考的非常好,笔试顺利过关,进入面试。组织者为了公平起见,之前保密工作做的非常好,在他面试之前考官不知道考生是谁,考生也不知道考官是谁,有的甚至把你关进行政监狱。结果那一天面试了,组织者还是百密一疏犯了一个错误。把这个女同志现在的这家国有企业的董事长请来当七个主考管之一,这个女同志不知道,知道打死她也不会来,那天雄纠纠气昂昂的来参加考试了,她是第15号考生,工作人员当喊下面请第15号考生进考场,就进来了,进来以后往椅子上一坐,按照习惯得说考官好,刚抬头就看到了自己的老板,当场就吓哭了,嚎啕大哭,一边哭一边解释说我不是自己要考的,是他们动员我考的,我考也不是真正要走,只是想检验一下自己的实力。她为什么要说这个话,因为她心里明白,万一要考不上,因为也不大可能考上,等这个公司的副总再回到原来的公司还能做吗?就中国的老板就会这么想,我待你不薄,年纪轻轻就把你摆在这么高的位置上,结果你还想走,还有异心。这完全是环境如同,其实人家并没有错,这是一个正常的职业选择过程,在西方可能会得到应有的尊重。
比如前一段时间,大概一个月以前,美国发生一件很大的事儿。如果在汽车行业做的同志知道,丰田美国公司出了一个丑闻,丰田美国公司有人辞职了,辞职以后向检查机关提供了非常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美国丰田公司曾经故意销毁300起车祸的资料,因为这300起车祸都表明丰田汽车设计上有缺陷。结果这个员工出于人文精神,出于社会公德他就出来揭露了这个商业秘密,毫无疑问丰田公司肯定要辩驳,但是铁证如山。丰田也报复了一下这个员工,起诉他违反职业道德,因为你从我这儿辞职你应该信守商业秘密,美国法院受理了很快要宣判。但是在中国没有一个法院敢受理,这么好的人你也敢判。因为他确实违反了职业道德,他只能叫一种牺牲,为了社会公德做了牺牲,但是他认为职业道德更重要,大家知道这就是很大的区别。
在西方靠简单的行政命令,不要靠个人魅力可以达到领导力和执行力均衡,也就是我当领导我说你就会听,在西方国家当领导比在中国容易得多,西方的政府部长可以频繁的换,总统可以随便换也没关系,保证不会乱,因为他是职业化群体,换了谁上来大家都会听的,反正就这么干,整个次序是稳定的,中国你试试,换一个校长这个学校的风格都不同。如果你不探讨这个,中国没有这个环境,到现在为止我们没有真正的职业化群体。这就是我们对中国管理的分析,这样想下来,中国真正的执行力是不成立的。中国下级的人力是由领导培养的,态度是由领导激励的,下级愿不愿意为你干,领导当得怎么样,是士为知己者死,你有本事我服你,就有执行力,但是我要不服你,那就不一定了,因为我们的行为习惯是不同的。所以中国下级的基本状态,如果上级做的决策,上级在内心跟我们有一种情感的认同,我在内心不服你,下级一般对中国上级会采取四种办法对付他。今天我们讲领导力执行就是要解决这些东西。
第一,能躲就躲,比方说第一个决策不赞成,你这个人我不喜欢,我不愿意跟你一起工作,你交待给我一个事儿,我能躲就躲,想办法推。
第二,能拖就拖,也不说干也不说不干,你交待一个事儿就说好好好,但是就是不干,你开一个会我也开一个会,你发一个文件我也发一个文件,你逼得狠我就干点儿,你逼的不狠就不干了。
第三,上有政策下游对策。你不叫我干拉倒,你只要叫我干我就按我的思路干,你满意也好,不满意也好我就这么干了,就按我的思路来了,这个在中国很普遍。
第四,让你人亡政熄,你以为你永远当领导呀,你有退休的时候吧,有出差的时候吧,有交流走的时候吧,有生病住院的时候吧,总之你一离开岗位我就有机会了,新领导一来就开始提意见。
把这些问题分析透了,这个题也就明白了。领导力和执行力问题,如果讲给领导听本质上就是领导力的问题,你定一个决策对不对,就算错了大家听不听,认同不认同,怎么才能让大家认同。大家认同了,如果没有人力怎么办?你要培养,有能力了没有态度怎么办,要激励,所有这些问题都是领导力问题,所以我的观点是领导力和执行力的问题本质上在领导力,领导力决定执行力,领导力是管理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只要你当领导,首先你要反思,你要不反思任何管理问题解决不了,想把责任推给下级那只能获得心理上畅快,实际上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现在很多老师讲的问题在管理实践中是不管用的,休息一会儿回来我们讲怎么通过领导力提升和改善执行力,领导该怎么做才能达到这个效果。
管理的问题是辩证的,从两个角度讲,如果给领导者这个问题一定要讲清楚,你千万不要推卸责任,而且是主要责任,当然面对下级,面对执行者,确确实实有自己行为改变的空间,这是相对的,这就是刚才我讲的管理行为的改善,无论对于领导还是对下级来说都是一个反思的过程。我们不要把责任推给别人,所以我们讲领导力实际上是下级推卸自己执行责任的概念,而执行力是推卸你关注执行的概念,本质上都是不符合管理学习的规律的。最终你要反思,你要知道很多问题之所以出问题源于我们自己。这个单位的执行力差肯定是企业的领导力问题,不会只是下级的问题,下级的问题要么是领导没有发现,没有解决,要么就是领导惯的,不然不会有这个问题,或者是用人不当,本身还是领导力的问题,这个问题看透了我们就可以理解这样一个结论。
领导力它是由什么样的东西构成的?
领导力即领导影响力,是指处于领导角色的人,在为达到组织目标的领导过程中,影响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能力。愿意听你的人越多,你就不是一般的领导了。所谓领导力就是能够影响别人心理和行为的人,你对问题的判断,你给他的指导,能够对他的心理,对他的外在行为产生影响,这就是领导力。
理论上讲领导力的来源或者讲领导力的构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权力影响力,什么是权力影响力就是法定的事物,我注册成了老板,你就是领导,这是法定程序赋予你的,下级是被动行政性的服从。所以权力影响力是属于行政管理范畴,在西方当领导为什么容易,就是因为只要有这个影响力就可以了。大家都明白我是一个职业化群体,我是一个下级,你只要按法定程序你就是我的领导,我就需要按照领导的思想、想法、准则对问题的判断去工作思考,如果我不这么做就是错的,你有一万条理由也是错的,你对的还是错。比方说我讲美国丰田公司的员工,在中国人看是对的,老板赚的是黑心钱,他就该这么做。但是站在他的角度就是错的,这就是权力影响力。权力影响力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权力影响力来源于什么?我们从理论上可以做一些分析,它来源于群体组织移植的来源,你就是标准,你给大家制定目标归纳愿景,你提出战略,所有一切会影响别人的行为。大家知道这种权力影响力对我们的启发很重要,最高管理是战略管理或者叫愿景管理,每一个员工只要和你一起工作,你就得告诉人家你的未来在哪儿,要让他看到希望,这个非常重要,尤其在中国式的管理当中特别重要。西方管理采取的一个办法比较简单化处理这个问题,就是你一工作就叫你绝望。这样的特点在中国很难发挥效用,这跟中国的教育环境有很大关系。
正式的职位,你掌握资源,掌握领导来说就要重视行为的表述,资源永远是有限的,只要你在这个岗位上你进行资源的分配就不可能不得罪人,只要做管理,特别是做中层干部一定有一条准则,如果怕得罪人就不要当领导,你只要当领导就意味着一定会得罪人,因为资源的稀缺性是基本的规律,你要在这个位置上就得分配资源,只要有人满意就有人不满意,都满意是短暂的是临时的不会是绝对的长期的。毛主席说共产主义,大家都满意,实际上永远不满意。所以管理中的矛盾也来源于资源分配。
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前是均衡化的,力争让所有人都满意,其实最终的结果还是大家都不满意。所以小平讲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就有严重的收入不均衡,贫富差距太大。如果没有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中国目前的经济系数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动荡,在任何欧美国家都是不可想象的。你要研究社会学你会发现,中国经济系数贫富差距非常大,之所以能够运转是因为有党的领导,在台湾包括民进党和国民党交流你会感慨,很多事情他们是做不了的,共产党可以做,包括这次金融危机你可以看出来。当然马上带来的问题,我大量的投资下去之后都是国有企业,然后国有企业就成了,民营企业就退了,这就是新的矛盾出来了,资源分配不均衡。
我们把GDP拉起来了,消费也拉起来了,民营经济就不满意了,所以马上要面临新的结构调整,你要满意就有问题了,只要你当领导这就是不可避免的,永远在解决一个个矛盾中前进。大领导、小领导都是这样,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准则是一样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要多运用资源,多运用资源了一定有人不满意。小平同志最大的贡献就是把大家解放,你只要有才华你在市场上就有空间,你只要不违法把握住准则没有人会收拾你,少数人是悲剧,多数人都是喜剧。但是你会发现社会资源不平衡,原因很简单资源稀缺性,大家都能拿到也可能没问题,但是事实上它是稀缺的不可能,不可能就会带来问题,当领导这个问题要清楚。通过资源影响下级非常重要的就是原则,对你来说原则性是最重要的,不怕错就怕朝令夕改,最怕动摇和晃荡。对于一般的领导,你做不到国家这个层面的领导,一般性的组织,特别是中层干部你的管理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原则,我在资源的分配上,我的原则是一贯的,你就是公平的。如果从原理上讲,就是从这里来的,因为资源的稀缺性导致分配的不公正性,按照道理你该给的人不给,给了不该给的就是不公平。最可怕的是从资源分配的角度说,我们凭主观去判断,凭好恶去判断。实践中很多领导什么毛病呢?今天看到他是这个准则,换了一个情况就另外一个准则,时间长了大家发现你没有准则,你的好恶就是准则,这就会产生管理的问题,大家觉得不公正,我没有办法适应你的变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