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从我们面临的阶段性历史使命来看,党中央强调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也是我们抓住机遇、攻坚克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和强大动力。
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从这个起点出发的中国,决定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我们在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这个宏伟的奋斗目标,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十八大还将继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
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还说过:“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掐指算来,邓小平关于“制度成熟”的时间表也定在2020年。这里,除了邓小平关于“制度成熟”的谈话是他老人家的“政治交代”,或者说是他老人家的愿望,其他都是党代会这个党的最高权力机构通过的决定,也是党对人民的承诺。
不仅如此,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还在许多会议和文件中提出了各个方面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和具体任务。比如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去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这之前,我们制定和颁布了科技、教育、人才这三个方面的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任务很具体,时间都是定在2020年。还有,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的时候,也提出了到2020年和谐社会建设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当前我们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形势。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国际金融危机还在继续,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短期内难以缓解。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难下,增长动力不足,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压力。主要货币汇率剧烈波动,大宗商品价格大幅震荡。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强化。从国内看,解决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为迫切、难度更大,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物价水平仍处高位,房地产市场调控处于关键阶段,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就业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一些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增多,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凸显,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一些长期矛盾与短期问题相互交织,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相互作用,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相互关联,宏观调控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但是,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首先是,我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明显优势。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日益显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日益显现,这已经在全球范围引起关注,对我国当前和长远发展也是根本保障。其次是,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经过30多年改革发展大幅度增强。这为我们在当前和今后的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再次是,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十六大以来,我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取得明显进展。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这不仅对于减轻“三农”问题和就业问题的压力,而且对于我国扩大内需包括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将产生很大的拉动作用。第四是,我国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出现了许多新的增长点,区域经济正在形成新的功能性发展格局。第五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建设加快发展。十六大以来,我国彻底取消农业税,全面实行真正免费的义务教育,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制定和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的科技、教育、人才三个配套的规划纲要等。在改善民生的过程中民气上升。因此,21世纪第二个10年对于我国来说,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迎接十八大召开的日子里,我们回顾一下目标、任务和面临的形势,可以更好地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进一步坚定攻坚克难的信心,在解放思想中化解矛盾,在改革开放中抓住机遇,在开拓进取中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