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十六大提出的部分社会指标在倒退(5)

专家:十六大提出的部分社会指标在倒退(5)

 

五、重点推进社会建设的几个问题

回顾总结起来,造成目前的经济社会不协调,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忽视了对社会建设的投入,在社会事业、民生事业等方面欠了账。

第一,首先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对于是不是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是不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条件下把社会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是不是应该认识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应该进一步统一思想。要开展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建设的研讨,在理论上弄清楚中国在现阶段进行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要深刻认识社会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以及怎样进行社会建设等基本问题,在全党、全国的干部群众中取得共识。

第二,要总结八年来,特别是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以来,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经验。各地区各部门已经做出了很多好的成绩,涌现了一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典型。要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也要发现一些普遍性的问题。现在要像当年推进经济建设那样,找到像“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和“抓大放小”、“国企改革”这样能推动大局的突破口。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后已经有不少关于社会建设的说法,但是具体实践的突破口在基层。一个县、一个市,一个乡镇或者一个学校,一个机关,如何能够按现代化的要求进行建设,这才是突破,这才是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温州模式”、“苏南模式”,这都是需要实践第一线的同志和学者研究的问题。

第三,组建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推进社会建设工作。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一定要有一个相应的组织机构,凡是涉及中央决策的战略性大事,没有这样一个机构的支撑都是空话。大事决定了,机构建立了,有人真抓实干才可以。比如,计划生育是天大的难事,但是从中央一直到乡镇,一直到村都有计生委,都有计生干部办这件事。而很多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就是因为没有机构的支撑。比如,新农村建设已经有五年了,很多地方就刷刷墙,喊几个口号,不少地方甚至连这个词都忘了。这方面江西做得好,他们建了一个农工部,而且江西省委规定,凡是县、市、省的农工部长一定是常委,这就不一样,他们的新农村建设还在继续。十七大以来,包括北京在内,各地相继成立了社会建设工委、社会工作办公室、社会管理办公室等,主抓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也有由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或民政部门主管的。在各地的党政机构中,主管社会事业、社会事务、公共服务的部门很多,但缺少一个综合统筹的机构。应该建立一个类似发改委这样的统抓社会建设的机构,赋予相应的职责,从组织上落实加强和推进社会建设。

第四,推进社会建设,要有相应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回顾总结起来,造成目前的经济社会不协调,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忽视了对社会建设的投入,在社会事业、民生事业等方面欠了账。目前医疗的投入已经超过GDP的5%了,在这一点上,中央改善民生的决心很大,财政已经在改革。但是要搞好社会建设,应该按照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不仅要增加财力的投入,更要重视人力、人才的投入。按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要让主要领导来抓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现在有的地方是省委副书记主管社会建设,工作推进情况就要好一点。

第五,推进社会建设,既要做好顶层设计,也要重视基层治理。社会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总体布局中的一大建设,关系到各个方面,是一项大工程。推进社会建设一定要做好顶层设计,同时也要做好基层治理,从基层做起。中西部不少农村,中青年劳力走空了,村长、支书也打工经商去了。不少大中城市涌进了数以万计的人,一个社区几万人、一个街道几十万人,都要有新的治理方案和措施。学校、医院等社会公共服务单位,也应通过改革,建立新的体制机制。现在各地正在探索和实验,社会建设可能会像经济建设一样,会从基层社区、基层单位的改革和治理中取得突破。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本文根据作者9月15日在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举办的“国际城市论坛2012年形势分析会”上的演讲录音整理,有删减,经作者审订。吴英燕编辑,工作邮箱:wuyingyan@wxjt.com.cn。)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