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综合> 正文

张其成:从《周易》中学管理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摘要:学到《周易》实际上是学到管理最核心的东西。因为管理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管人,第二个阶段是制度管人,第三个阶段就是文化管人。整个过程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零和一,零就是阴,一就是阳。这个过程就是从零到一再到零,从零到一标识着一个企业家的成功,从一到零标识这个企业家的成熟。如果说管理是一种行为的话,那么一切行为的方式都来源于思维方式。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就是太极的思维,用一个“和”字就可以概括,可以用太极图来表示。怎么做到“和”?《周易》告诉我们三种具体方法:一是识人;二是诚心实意赞美人;三是沟通。

 

《周易》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易道作为中华文化的主干已经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心坎里,《周易》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髓,同样能在管理领域发挥作用。“管理”在中国古代叫“治理”,这一字之差就体现了东西方管理的差异,管理的“管”是竹字头,而中国古代的治理的“治”是水字旁,西方的管理强调的是一种硬性的管理,像竹子一样把人们限制住;中国的治理是一种柔性管理。世纪初开始在管理界、企业界出现了国学热,甚至出现打“飞的”去听国学,这成为企业精英的一种时尚,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西方的管理在中国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二是在国学里面找到了管理的精髓。我们今天讲的是国学的核心《周易》,必须要了解《周易》的精神,然后再讲《周易》的管理。

《周易》的形成、历史文化地位和作用

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叫做“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这是中国非常光辉的文明史。我们常说中华儿女都是炎黄子孙,严格说我们都是伏羲的子孙,因为《周易》上记载的第一位圣人是伏羲氏,第二位是炎帝,第三位是黄帝,这称为“三皇”,“五帝”就是在三皇的基础之上再加上尧和舜。“三皇”跟周易都有关系,传说伏羲氏做《八卦》,神农氏就是神农炎帝做了第一部易经叫《连山易》,黄帝轩辕氏做了第二部易经叫《归藏易》,然后到了周文王的时候做了一本易经叫《周易》,可是前两部易经都失传了,现在只剩下《周易》。

第一部易经《连山易》据说是夏代成书,但是已经失传了,我们现在只知道它的第一卦的排列,第一卦叫做艮卦,它的影响很大,影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假设墨子的学说在汉代以后没有衰亡,而是占了主导,那中国很可能就是一个基督教国家。但历史毕竟没有按照假设的来发展,后来占主导的是老子的道家和孔子的儒家学说。

第二部易经即黄帝做的《归藏易》是商代成书的,第一卦是坤卦,它影响到了战国春秋时期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就是道家的创始人老子,《道德经》的思想主要来源于《归藏易》的坤卦。

现在我们所能看得见的易经就是《周易》,《周易》的第一卦就是乾卦,《周易》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存世的这本《周易》至少经历了三个圣人,一是伏羲氏作八卦,二是周文王演六十四卦,三是孔夫子讲千秋道义。

伏羲氏作八卦的作就是创作,说明是从伏羲氏开始的,以前没有人作出来。周文王演六十四卦,演就是推演,说明有了一个现成的东西,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发挥、推广,所以他推演出六十四卦。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周文王姬昌还没有当上周文王时,被商纣王囚禁在现在河南省安阳市的一个叫汤阴的地方,汤阴过去叫羑里,是世界第一座监狱。当时囚禁在这里的姬昌就日思夜想地想着怎么走出这座监狱、怎样治理好这一族、怎样把商纣王给推翻!这就是对国家最大的治理、最大的管理了。当时已经有了伏羲八卦,他意识到按照这个卦爻再把它推广,八卦再加八卦进行推广就变成了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就展现了一种治国之道、管理之道。最后他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作出了六十四卦,并且把这六十四卦写上了卦爻词,就是他自己的解释。从这一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六十四卦是周文王在当时为了要走出这个监狱推翻商纣王的状态下写成的,所以这里面包含有很多智慧。第三个圣人就是孔夫子,因为周文王做的《周易》到了孔夫子这个时代就很少有人看得懂了,好多人把《周易》当成有字天书,觉得它就是讲算命的,因为里面有好多词讲了吉、凶、悔、令、无望、无咎等等,好像是一种对事情的判断,好多人看不懂。可是孔夫子看懂了,当然他是下了很多功夫到快50岁的时候才看懂的。孔夫子看易经下的工夫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叫做韦编三绝,韦就是牛皮绳,原来的书是写在竹简上的,竹简是用牛皮绳串起来的,韦编三绝就是串竹简的牛皮绳都断掉了三次,三次表示多次,实际上是多次断掉。他下了这么大的工夫,快到50岁的时候突然看明白了《周易》讲的是天道,是讲天命的。所以孔子在70岁以后为自己的一生做了一个总结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这70年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50岁,50岁知天命就是知道天道,知道天地的大法则、天地的大规律,人就按照天地的大规律、大法则来做就可以了。孔夫子在50岁时知道天命也就是易经,他把自己看易经的体会写出来就是《易转》。《易转》就是孔夫子对易经做的解释,这个解释一共有十篇,所以叫十易,孔夫子做的《易转》就是为周文王的《周易》插上了十个翅膀,易经一下子飞起来了,从迷信上升为理性,从巫术上升为哲学,应该说孔子功不可没。当然学术界对究竟是谁作的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暂时不论,我们就记住,《周易》这本书是经过了伏羲氏、周文王、孔夫子三个圣人,所以形成的过程非常漫长。如果说伏羲氏是七千年的话,那么从七千年以前到孔夫子是2500年以前,经过了几千年的长时间。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