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明和他的”变形金刚”

王华明和他的”变形金刚”

大家好!我叫张述泉,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我宣讲的题目是<<王华明和他的”变形金刚”>>.

在我的身边,有这样一位令人尊敬的师长,他29岁时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33岁,破格晋升教授,34岁,就被评为博士生导师。2000年以来他牵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课题”、“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基金”等重要科研项目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6项,被评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这位青年学者就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华明。

王华明老师是恢复高考后入学的第3批大学生,随后又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完成博士后研究出站后,进入北航。同年,他被德国洪堡基金会授予“洪堡研究奖学金”,成为北航第一位“洪堡学者”赴德深造。说起自己的求学经历,王老师总是感慨地说:“我很幸运,赶上了国家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期,赶上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好政策,才有了我今天的一点点成绩,没有党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

王华明老师从事的材料科学研究,作为21世纪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国家科学研究、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王华明老师带领他的团队从2000年开始攻关,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就突破了钛合金等高性能金属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关键技术及关键成套工艺装备技术,使我国跻身于国际上少数几个全面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行列,并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掌握飞机钛合金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及在飞机上装机应用技术的国家。

王华明老师所采用的激光快速成形技术非常奇妙。这是一种“变革性”的低成本、快速、高效、数字化大型金属结构件先进制造技术,是国际材料工程与先进制造技术交叉学科前沿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过去,飞机上主体结构等大型结构件的生产采用传统的锻造和机械加工等方法,耗时费力,总花费要高达几十个亿,光大型模具的加工就要用一年以上的时间,要动用几万吨级的水压机来工作,要大量供电,甚至需要建电厂。模具加工出来后,再用它锻造出一个大型结构件的毛坯,然后继续加工各部位的细节,等到最后成形,几乎90%的材料都被切削、浪费掉了。王华明老师则走出了一条与传统的方法截然不同的道路,是通过计算机控制,用激光将合金粉末熔化,一层层堆积起来,“生长”出一个合金部件。这只需要一套激光设备来完成制造过程,大小部件都可以通用,任意复杂形状的零件,在这里都可以游刃有余地制造,简直就象一个”变形金刚”。以前两三年才能做好的复杂的大型零件,现在两三个月时间就能完成,而且只需两三个人在实验室里操作,还不会造成材料浪费。现在,王华明老师的激光成形零件已经实实在在地装上了飞机。

当年,王华明老师完成了在德国的深造,准备回国了。德国的师友诚恳地挽留他:“王先生,这里的环境、条件都比中国好,请你留下来吧,你一定会取得非凡的成就的。”王华明老师坚定地回答:“我是中国人,学成回国,报效国家,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再说, 在国内我才有归属感,而且可以组织自己的科研团队为自己的国家作事,这在国外几乎是不可能的。”

带着这样的理想,王华明老师回来了,开始了艰难的自主创新和研究工作。当时,实验室里连张像样的桌子都没有,可是他没有向学校、系里开口谈条件,提要求,而是自筹经费用于实验室的建设。10年来,王华明老师累积自筹经费200余万元,其中至少有20余万元是他本人的劳务费用。有人说王老师太傻,但在王老师眼里,个人得失是小,能不能真正在教学和科研上做出成绩,为国家的科教事业、国防事业尽微薄之力才是奋斗的目标。

为了支持这位默默奉献在教学科研一线的学者,学校为他落实了“激光材料制备加工与成形制造”研究条件的建设工作,支持该建设项目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计划,很快建成了“激光材料加工与表面工程实验室”,实验室在最近实施的国家“985工程”中又被学校继续列入重点建设计划。

王华明老师常常对我们说,党和政府为我们高校教师创造了这么好的物质条件与社会环境。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我们要尽最大努力把每件小事做好”,他要做的“小事”就是继续教好书、带好学生、做好科研。

一束激光,有规则地在金属材料上游走,游走的线路上,金属在神奇地生长着。每当看到这个场景,王华明老师的眼中总是闪现着激动、沉醉的目光。 他从这璀璨的光线中看到了中国材料科学的广阔前景,更看到了祖国科技事业的美好未来!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