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祖希:北京中轴线的形成及其历史文化渊源(3)

摘要:北京中轴线始于元大都,继承了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长的中轴线,它是北京城所有建筑物的依据,而两边建筑物的对称使得中轴线更加突出。中轴线是随着不同的历史时代不断变化的,而政权是唯一的主题,只不过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不是以太和殿为象征,而是以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博物馆作为象征。

二、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

什么叫中轴线?北京城是一条线吗?不是,那为什么叫中轴线呢?大家可能都知道合页。轴本来是车轮的轴,是工业机件围着一个轴转动的,合页是围绕这个轴来打开的,是两翼对称的,它很典型的说明了中轴突出、两翼对称。有一位北京古籍出版社的赵洛先生,他搞了20年的北京古籍,出版了10几本书,但是所有的古籍书里都没有讲中轴线,只是讲到了对称。讲对称的很多,但是没有讲到中轴线。是谁首先讲中轴线的?就是梁思成先生,是建筑师、规划师们借用了这个工业部件把它来比喻北京城中间有一条中轴线的存在。就因为梁思成先生提出了北京中轴线的概念,后来越来越多的人赞同这一提法,现在大家都知道北京有一个中轴线。但是中轴线不是一条线、一条路,北京城是以中轴线为基准形成的一个东西两翼均衡布局的城市。中轴线既是两翼对称的一个依据,而两翼的对称又使得中轴线更加突出,让人们更加知道有这么一个基准存在。

所谓的中轴线,就是从南面的永定门开始,经过天桥,经过正阳门,再经过原来明代的大明门(后来大明门没有了改叫大清门,再后来叫中华门,后来中华门拆掉了,其实就是毛主席纪念堂所在的地方),进入大明门之后经过千步廊就到了现在的天安门,原来名字叫承天门,再进去端门、午门,再到太和门,到太和殿,进乾清宫,再出神武门或者玄武门到景山,景山中峰之后再往下去经过地安门,那个叫寿皇殿,再到钟楼、鼓楼。这就是咱们今天要讲的中轴线。

三、北京城中轴线的象征意义

大家都知道建筑物之间距离的长短、空间的大小、宽敞或者封闭、明亮或者黑暗,都会给人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而且产生心理上的变化。北京大学一位叫陈传康的老师,他把这种现象叫做感应地理,即把外界对人的感应引起人的心理的变化叫感应地理。狭长封闭的空间往往给人以压抑、给人惧怕,而豁达、敞亮的空间往往给人以精神振奋和心怀向往,雄伟辉煌又给人以憧憬,低矮单调又给人以压抑。中国的古典园林里往往有曲径通幽,但是在北京一条笔直的直线曲径通幽不了,怎么办?规划大师们就把它规划成通过门来把它隔开,隔着深开着浅,一下子看到觉得很浅,但是一格一格就觉得越来越深。任何一个空间组成的建筑群体都会包含一定空间的序列,人走在这个序列里面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咱们从正阳门往北进大清门,穿过两厢的千步廊,跨越长安街、金水桥,进了天安门、端门、午门,再进入太和门,仰望间距三层还有一个台阶上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再进乾清门,再进后边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步入御花园,出神武门,登上景山的万春亭,放眼北望,鼓楼、钟楼巍然屹立。这一条中间7.8公里,贯穿了大小不同的空间,组织着三殿三宫、东西六院,紧缓急徐的高低起伏的变化好像一个乐曲。从永定门到正阳门,是乐曲的序曲,精华部分就在进入的大明门或者大清门到景山,景山应该是最高峰,当然太和殿也是一个“高潮”的所在地,然后再从景山下来到钟鼓楼作为结束,钟鼓楼是这个乐曲的尾声,钟鼓楼把两个分给了安定门、德胜门,安贞门或者是健德门。这样是一条完整的中轴线。

中轴线的象征意义在哪里呢?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我上学时候的故事。1955年,我有幸考上了北大地质地理系,开学的第一天,我们的系主任侯仁之先生在按照惯例给新同学致欢迎辞之后讲了一个关于北京的故事。明朝永乐皇帝想要见一个县太爷,县太爷是七品芝麻官,听说皇帝要见他,诚惶诚恐地进了正阳门、大明门,大明门两边一幅对联“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很气派。因为日月拼的是大明的“明”字,“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皇帝就住在这里边。但是进了大明门以后,一下子把距离拉开了,两边是同基连檐的千步廊,道并不宽,一下子望过去,很窄的一个道路,远处才有一个城楼。680米的千步廊,他亦步亦趋地往前走也不敢抬头,到了长安街上一下子跨度打开了,前面是金水桥。天安门也很雄伟,进了天安门以后,不想又来了一个门,就是端门。天安门当时叫承天门,承天门跟端门之间距离比较短210米,但是也有千步廊。他想这么短,大概比较容易走,他挺高兴,还是亦步亦趋的地往前走。没想过了端门之后,一下子又开阔了,到了午门前面。午门跟天安门和端门都不一样,呈一个“凹”字型。站在午门前面,城墙的高大和封闭给人一种威仪的感觉。为什么明清的时候抓了俘虏要在这献俘呀?因为这个地方也有天坛回音壁的现象。皇帝坐在城楼上头,讲话声音非常宏大。把俘虏押到这以后,皇帝一说拿下,那些刀斧手哗的一上,那个人一下就吓怕了跪下去,所以午门跟别的门不一样,它起了一种震慑的威仪的感觉。他感到非常害怕,这么高的城门,他想进了这个门应该见到皇上了吧。但是午门是明三暗五,看着三座门,实际上是有五座门。他只能从侧门进去,前面这三个门都不让进,从午门出来是内金水桥,气氛缓和了,远远地看见金水桥那边是奉天门,清朝的时候改为太和门了。好容易挨过奉天门、内金水桥,一看250多米以外一座非常高大雄伟的殿阁出来了。他一拍大腿说,“我看那个就应该是皇帝坐的龙位的地方”。但是他可能兴奋过度,一下子躺在地下,没气了。当然侯先生讲的这个故事里面可能带有演绎的成份,但是我听了特别入迷,而且合情合理。因为过去一个县太爷要见皇帝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是皇帝召见他,他是来觐见皇上的,他年纪可能也大一点,心脏病也好、血管硬化也好,这都很难讲。他一看见太和殿这么高,在蓝天白云之下金碧辉煌的这么大一个宫殿,皇上就在那里边坐着,这回可要看见皇帝了,说完他就瘫到地下去了。这说明中轴线的象征意义就在于普天之下惟我独尊。皇帝是老子天下第一,不能随随便便就可以看得着的。同时也说明了中轴线是象征着皇权的一条轴线,是一条御街。后面咱们再讲中轴线是从御街一步步发展成一个中轴线的,这是一个权力的象征。一道门、一道门的隔着,而且门跟门之间的距离还不一样,一长一短,空间一大一小,给人心理的感觉非常大。这里我想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古代的规划师们真是神了,他门能够把普天之下惟我独尊的皇权思想融合到建筑里面去,融合到规划的布局里面去,融合到建筑的形制大小里面去,融合到建筑和建筑之间距离长短里面去,这可真是不得了。

另外,有人曾经做过这么一个计算,如果说从大明门到景山的这个距离是1的话,那么太和殿前面那个庭院正好是0.618,这是黄金分割。如果这个是有意安排的话,那咱们古代的规划大师们真是太厉害了,他们把艺术最好的部位放在这个黄金分割点。当然这还有待人们进一步去研究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