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祖希:北京中轴线的形成及其历史文化渊源(5)

摘要:北京中轴线始于元大都,继承了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长的中轴线,它是北京城所有建筑物的依据,而两边建筑物的对称使得中轴线更加突出。中轴线是随着不同的历史时代不断变化的,而政权是唯一的主题,只不过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不是以太和殿为象征,而是以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博物馆作为象征。

五、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渊源

第一,深厚的历史地理背景。因为中国在古代曾经就是在中华大地上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交织在一起的图景,为后来独特灿烂的中华文化打下很好的基础。在新石器时代,整个中华大地的文化是多元的。考古发掘证明,中原的华夏文化是在中国文明诞生之前就已经居于中国文明的领先地位了。黄河流域最先形成了中华文明的核心。黄河流域受到咱们中国所处的季风性气候的影响,就是冬天刮西北风、夏天刮东南风。人们在这样的地方居住,背风向阳是最好的选择。背风就是北边不开窗户可以避开冬天凛冽的西北风,而朝向往南既可以得到温暖的阳光,同时也可以得到吹进来的潮湿和煦的东南风。

考古发掘发现,商朝初期的都城亳城的宫殿是建设在一条轴线上的,所以有人讲亳城是咱们国家最早的中轴线,距今3500多年。后来经过演变到周的时候,就把这个写到了《周礼·考工记》里作为都城规划必定的一条,就是宫殿建设必须是面北向南。面南为尊,皇帝必须得坐北朝南。《周礼·考工记》里面有这么一段话:“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前朝后市。”前面是朝廷。后面是市场,这个在元大都的规划里面体现得很清楚,唯独一点不同就是元大都的门北边只有两座城门,不是三座城门。为什么?咱们以后再讲。中轴为什么叫“中”呢?在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后,就要找地中。为什么?咱们古代有一个天文崇拜。当时认为北极星是恒星,所有周围的星星都是围绕恒星来转的。我作为地上的皇上就以这个为准,天上有中天所在的,我必须要找地中,因为我是天子。实际上到底是不是中,也很难说。咱们叫中国,也是有世界中心的意思。当然周武王要找地中,实际上就是要找一个适合建都的地方。他认为后来找到地中了就在那边建了都城。从《周礼·考工记》那个图可以看出来,中间是宫殿的所在地,它也是一层一层呈“回”字型的层层拱卫。所以咱们北京城这条中轴线继承的是3500多年以前商以来的中轴线。你可以拿元大都图跟《王城图》对应一下,除了北边缺一个门,其他基本是一样的。汉长安城、北魏洛阳、唐长安、北宋东京、明朝应天府都有一条中轴线。明北京城就是照着南京城来规划设计的,所以是一样的。我把经过变化以后的中轴线都理了一下,从永定门一直到今天的仰山,就是北京城的中轴线不仅是一条线,它周围的东西是互相对称的。

第二,北京中轴线继承了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北京中轴线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完善,应该是历史最悠久的,也是最长的。我顺便讲一下,别的国家有没有中轴线呢?也有,譬如美国的华盛顿,它是以国会山和林垦纪念堂形成了一条轴线,但是轴线很短,而且左右不对称。北京是左右对称,这个我刚才讲到了都城的建设跟别的城市不一样就在这,它是完全继承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就是居中,两翼对称,端庄、平衡,咱们的哲学理念就是端庄、中间、平衡,看起来很稳的这么一种审美的观点。我觉得北京中轴线是应该很好地来保护的。前几年我们到了天坛、先农坛,先农坛本来跟天坛相对应、隔路相望的两个大建筑群,应该说是互为伯仲的。但是先农坛被先农坛体育场、育才中学等好多单位侵占的太多,现在剩的不多了。天坛还算不错,现在天坛医院要搬家,里面还有别的一些电台占的。

通过申报世界遗产把北京中轴线好好整理一下,保护一下,该迁的迁出去,该修复的修复,实际咱们北京的中轴线能够跟原来历史的差不多。当然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天安门广场变化这么大,如果人家抠你说北京中轴线历史的原貌是什么样的,咱们没法修复。咱们就讲中轴线本身是随着不同的历史时代不断变化的,政权是唯一的主题,新中国成立以后也是象征着政权,只是政权不是以太和殿作为象征,而是以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博物馆作为象征。不管怎么样,咱们中国北京城的中轴线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也是最长的,而且只有它是通过中轴线控制整个全城的,这是全世界唯一的一条中轴线,所以申报世界遗产是完全应该的,能不能成功那是另外一回事。

今天,我只是根据自己所学到的一些东西给大家很粗浅的做汇报,如果哪一天有兴趣,我陪大家从永定门走一趟,去体会一下北京的中轴线到底是怎么回事,看看两边的建筑怎么样,那样讲可能更有意思。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