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李俭:精神文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摘要:

本文从思想政治工作是精神文明基础性工作,讲述精神文明建设跟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继而重点阐述思政工作的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

文章指出,党员的人数不在多少,要看是不是代表本民族的先进生产力,是不是代表本民族的先进文化,是不是代表本民族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于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国前途极端重要,放弃了共同的思想基础,就放弃了党魂、军魂、民魂和国魂,一个56个民族13亿人口的国家势必成为一盘散沙。

做党务工作一定要心装两个系数,一个是基尼系数,这是衡量这个民族贫富差距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比例。第二个是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民族老百姓生活富裕程度的系数。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想讲以下几点: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极为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于1986年9月和1996年10月先后两次召开中央全会,围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一个议题作出了两项重要决议,这在我们党执政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足见中央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度重视。

1986年9月28日,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全文共分八个部分,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1996年10月10日,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这一次的决议共分六个部分、30条,其中用了9条特别强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包括物质上、组织上、精力上等各方面的投入。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人大会议的时候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986年以来,历次党的代表大会报告都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进行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受国民重视。

一个社会如果只有物质上的发展而无精神上的进步,那必然是一个瘸腿的社会。一个企业如果只有经济上的一时昌盛,而无文化上的支撑,那必然是一个短命的企业。一个企业的消费者和客户对待企业一般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用手表决,购买你的产品,购买你的股票;一种是用脚表决,远离你、抛弃你,甚至在必要的时候用脚踢你。拥有精神上、文化上丰厚积淀的企业一定会长久赢得客户用手表决。

从个人的人生来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同样非同小可。我们中华民族每个国民的素质提升一小步,全民族的素质就会提升一大步。人的素质提升的前提条件是感悟人生、善待人生、重视人生。人的一生应该领悟人生最实质、最内在、最主体的内容,可以把美丽的花朵和丰收的果实揉进生命脉络,来滋养人生、丰富人生,实现人生的价值。

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两个文明建设的基本保证。这是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中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双基”定位。决议刚出来时,有人认为这次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定得很低,我认为其实并不低。

思想政治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9·11事件”中撞击的是楼顶部,可是几个小时之后两个楼都坍塌了,连没有被撞击的一个连体楼也坍塌了,原因就是撼动了大楼的基础。

思想政治工作是两个文明建设的基本保证。如同我们人活着离不开阳光、水、空气这些基本保证一样,两个文明建设如果离开思想政治工作也就无从谈起。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