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全球化的国际背景和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要求着每个个体把国家和民族放在首位,将爱国主义自觉地内化为德性。全球化在给中国带来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机遇的同时,又给中国带来了挑战,这种挑战在对待国家态度和观念上主要表现为:一是出现弱化国家主权趋势,二是冲击着民族国家的传统价值观念,使得爱国主义遭受贬损。然而事实上,“当代人类社会既是全球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本土化意识越来越强烈的时代”。\[8\]原因在于,经济全球化其实是一场民族国家之间的较量,在这场较量中,各个国家都试图获取有利于本国发展的经济资源和国际地位。出于维护自身利益考虑,各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要利用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则借助民族主义来抵御全球化带来的冲击。爱国主义就是动员和唤起民众力量的最有力的旗帜。
而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要求爱国要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意识,国家利益至上成为我们共同的价值立场。如果这成为我们一种共识,那么,第一,民族复兴就成为我们每个公民的奋斗目标,就会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这个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就会有了自觉的担当意识。第二,民族复兴成为每个公民的价值共识,那么,整个社会的交往合作就有了共同的基石。这就是伟大理想所起的伟大作用。
第三,强调服务人民,是因为“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换来、珍惜如命的崇高原则已经出现了不和谐音。主要表现为:社会上出现了贫富分化,这不符合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贪污腐败、行贿索贿现象触目惊心,严重打击了人民群众对共产党宗旨的信仰。社会主义天然要求政治上平等,要求由人民当家作主,要求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社会,但市场经济以追求效率为上,于是导致优胜劣汰,从而产生事实上的不平等,公平与效率的张力在当下社会尖锐地凸现。出现了某些人不支持改革现象,尤其是某些垄断行业或企业,以及部分掌握着社会优势资源者,不希望自身利益受到损失,于是出现了不配合、不支持改革现象。归根结底,他们的立场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为自己服务。要改变这些现象,固然外在制度重要,但从根本上看,则要内化为一个人、尤其是权力行使者的德性。
可见,为了解决民族复兴这个问题,荣辱观从意义世界和现实情况出发,将热爱祖国、服务人民放在第一条加以强调,解决了荣辱观中的根本问题,配享为最高层次地位。解决了这样的根本性问题后,那么,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爱国爱人民,或者说,爱国爱人民要具有什么样的基本素质?
这些基本素质就是上面所提到的中间层次和基础层次的六个方面内容,这六条目全面而详尽地解答了为了实现民族复兴这个目的,就如何处理物我关系、人我关系、身心关系所应具备的品德,限于篇幅,对这些内容就不展开分析了。但可以发现,八荣八耻以其严密的逻辑来解决民族复兴这个问题。
三、结论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两个基本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的何在,第二个问题是四方面内容如何实现这个目的。它们内部关系可以用这样图例来显示(图1)。
通过图例可以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存在严密的逻辑关系(除了荣辱观,指导思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同样存在类似严密的逻辑关系,限于篇幅这里从略)。为了解决时代问题而提出这样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这的确是意识形态史上一次集大成的理论创新。重要的是,坚定地按照这四方面内容去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可以实现。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中华民族在复兴道图1路上,对自己历史所作的深入的自我反思和深刻的历史总结,以及对未来道路的清醒认识和把握,其对如何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问题的解决实在富于智慧,将在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