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迪过后美国反思:沿海都市抗灾短板

桑迪过后美国反思:沿海都市抗灾短板

核心提示:由于邻近太平洋与大西洋,美国经常遭到飓风的打击,尤其是佛罗里达-纽约沿线。飓风的杀伤力很大,如何应对这样的灾害性天气也是各国都很关心的问题。飓风甫过,美国已经在反思。

美国东部时间2012年10月29日晚8时许,飓风“桑迪”在美国新泽西州海岸登陆。此后,这个五级飓风成为媒体每日高度关注的话题。

由于邻近太平洋与大西洋,美国经常遭到飓风的打击,尤其是佛罗里达-纽约沿线。飓风的杀伤力很大,如何应对这样的灾害性天气也是各国都很关心的问题。飓风甫过,美国已经在反思。

飓风“桑迪”横扫纽约

五级飓风袭美!“桑迪”在满月的时候袭来,太阳和月球都在牵引着地球,这种吸引力使得海洋的潮水比其他时候更高。

据美国国家气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当地时间10月30日晚:此次飓风风浪最大高度4.23米(纽约);受飓风影响严重的州数量至少17个;死亡人数随着救援救灾工作的进行,已上升到至少113人;财产损失估计达200亿美元,最高估计为500亿美元;陆地最高风速每小时225公里;取消的航班数量1.8万多架次;撤离区域从马里兰州大洋城到马萨诸塞州达特茅斯640多公里的沿海范围。

飓风袭后,纽约成为重灾区,被黑暗和洪水淹没。城市几乎瘫痪,街道成为河流,公交地铁停运,电闸拉灭,现代大都市的夜晚宛若大片田野的农村,只有星星点点火光。《华尔街日报》报道,超过18万的纽约和新泽西州居民向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发出了求救。

11月2日纽约市大部分地区恢复供电,现在,纽约市的秩序也在缓慢地恢复。但据CBSnews报道,4日纽约市仍被低温、燃料和能源的短缺所困扰,有87.5万人仍然没有电,一些居民不愿离开缺乏能源供应的房屋去避难所。为了抵御严寒,纽约市给市民发放了25000条毛毯。到4日,大约80%的地铁服务已经恢复,下曼哈顿城恢复供电,大部分学校定于5日复课。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纽约地铁服务尚未全面恢复,大部分地面交通系统瘫痪,女皇区、布鲁克林区的居民只能依靠渡轮服务上班。工作时间上千人排队等着搭船,由于售票系统在风暴中被毁,人们只能在船上以现金买票。

《华尔街日报》报道,目前,纽约和新泽西州的气温比平时低10度左右。

纽约对“桑迪”原是有准备的

纽约对于“桑迪”的到来是有准备的。

提前预警疏散安置 早在飓风来临之前,包括纽约州州长安德鲁·库奥默、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在内的政府官员就对市民做出了紧急预警。10月28日晚,一些低洼地段的居民提前进行了疏散。29日飓风来袭当天,纽约市政府少有地下令37.5万人疏散,并开放了76处紧急避难所,布隆伯格亲自劝告不愿撤离的民众。

为安置撤离居民,纽约在全市设立了76个安置点。在纽约市政府的网站上,居民只要输入自己的地址,就会找到附近的安置点。社区也给每个住户发送了书面通知和电子邮件,告知大家飓风可能来袭的时间,要求居民做好准备。纽约市涉及市民生活的部门对各种问题也不躲不闪,如实告知。

商业交通提前停运 10月28日,纽约政府关闭了学校,火车、公交车和地铁也停止运营。为防止飓风掀翻车辆造成损失,库奥默下令提前关闭两条通向纽约市的主要隧道以及沿途的几座大桥,并提醒市民远离高速公路或海岸沿线。

纽约证券交易所28日早些时候曾声明称,29日暂停大厅交易,在纽交所上市的所有证券均将移至由其母公司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运营的电子交易平台上交易,30日继续关闭。这是自2001年“9·11”事件以来美国股票市场首次临时、全面关闭。而前一次纽交所临时关闭要追溯到1985年9月27日,受飓风“格洛丽亚”袭击,导致美国纽交所被迫休市。

为了防范飓风可能造成的严重影响,华尔街许多银行和金融机构都只留下极少数工作人员坚守岗位。一些银行将办公人员转移到了其他城市,并预定了酒店。

充分调动资源 无论美国联邦政府还是各州、地方政府都充分调动资源,积极应对灾难。总统奥巴马先后宣布东部多个州进入紧急状态。各地方政府采取应对飓风的相应措施,美国国土安全部、联邦应急管理局等联邦政府部门随时为受灾的地区提供补充援助。奥巴马10月30日还宣布受灾最严重的纽约、新泽西州为重大灾难区。这项命令将使这次飓风中受到影响的个人和企业主获得联邦资金的援助,其中包括提供临时住房、房屋维修、低成本贷款以及支付未投保的财产损失等。

采取非常措施 在地铁中断的情况下,纽约市长颁布行政命令,允许出租车司机可以不征求乘客意见搭载其他乘客,收取适当的费用,从而增加运力。

为应对油荒,美国政府一方面呼吁民众不必惊慌,另一方面联邦与地方政府协调行动,实施三大缓和油荒危机的措施:让主要油管恢复输油,如墨西哥湾炼油厂中心的油管,恢复向北输送汽油;重新开放先前为船只安全顾虑而关闭的纽约港,让载油驳船和其它运油船只驶入;放宽船运法规,让悬挂外国国旗的船只得以在美国港口间运输燃料,以增加汽油供应。此外,联邦能源部也释出200万加仑柴油应急。

反思沿海大都市抗灾短板

随着重建工作的逐步展开,人们又开始反思如何应对突发灾害,避免巨大损失的问题。

在大灾害面前,基础设施软硬件和公共管理十分容易暴露出平时不易注意到的问题。此外,由于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对电力、能源、交通工具和通讯的依赖不断加强,在遭遇极端天气时,人们显得更难以适应。

基础设施需巩固 纽约从一个地势低洼的地区发展成为现代化都市,这个城市面临着海平面上升的问题,因此,飓风冲击的正好是这一缺口。

有着108年历史的纽约地铁飓风前全天24小时运营,日载客500万人次左右,是纽约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纽约运输署主管约瑟夫·勒霍塔10月30日说,飓风使7条纽约地铁隧道和6座公共汽车车库都没入水中。“桑迪”袭击之时,纽约17个发电站中有10个处于海浪侵袭地区。因此,有专家认为,需要建立发电备用系统,而2007年对地铁系统进行的防洪改造还是不够。还有媒体提议,应该建造更为坚固的建筑物,并在没有能源的时候使建筑物仍可被利用。

面对油荒,美国政府11月2日宣布,购买2200万加仑燃油,并释放200万加仑石油战略储备。但是,由于城市设施遭到破坏,加上一些地方处于停电状态,多数油库和炼油厂未恢复运作,在缺乏电力的情况下,石油也无法运到加油站。因此,改善未来的交通设施和电力供应确实十分重要。

《华盛顿邮报》11月1日撰文称,“桑迪”对美国的教训不只是危机时应合作努力,也显示出美国人所倚赖的海堤、岸壁、电线均处于易受攻击状态。现在的工作不仅仅是将水排出地铁线路,而更应想清楚在面对可以预见的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海平面上涨、大风暴之时,如何加强美国沿海地区基础设施。

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和纽约州长库奥默都表示,未来面对可能更为严重的风暴,不能太短视了,应该改革和修订基础设施。因为仅在过去14个月内,美国就遭到了两个飓风“艾琳”和“桑迪”的袭击。

工程师乔安斯·维斯特因柯认为,“基础设施都建筑得太低了,这是造成灾难的重要原因。”

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工程师弗瑞德莱德认为,应该采取更多措施保护低洼地段的设备。比如,海堤可以建得更高些,电力设备的装备地点也可以见机进行重新安置。

面对大面积的能源短缺,还有人提出应减少对中心网络的依赖,改善能源输送网络。

各界还对建立纽约新的防护屏障进行热烈讨论。有人考虑建造一道新的海堤或者风暴潮屏障,以补救现存明显不足的保护设施,但其耗资高达60亿美元。环境专家们则认为,通过植树和植草,修建珊瑚礁和湿地建立天然屏障,则非常便宜。

公共管理可改善 现代科技的进步,使人类对极端天气的预报能力得到空前提高。但只有结合高效率的管理才有作用。飓风桑迪的直径超过1600公里,破坏力非常。但是,截至11月5日,全美在此次灾害中的死亡人数为110人,许多人是被倒下的大树砸死。从这点来看,此次美国政府对“桑迪”的应对工作做得还是很充分的,管理方面考虑到不少细节,但仍有可提高的方面。

如,同为纽约曼哈顿,夜晚则因停电被一分为二。曼哈顿上城仍是灯火辉煌、车水马龙的景象,而曼哈顿下城则是漆黑一片、交通停滞。市区的供电已经陆续恢复,但郊区电力供应恐怕要到11月中旬才能恢复。居民们指责政府在救灾过程中存在歧视,优先救助富人区。

政府对企业的引导也应该加强。电力专家艾沙尔认为,电力公司在做出停电决定时,必须慎之又慎,尤其是服务重要设施如医院等地方的电力供应,否则就有可能造成双输的局面。在本次飓风侵袭期间,纽约大学附属医院停电之后,备用发电机发生了故障,导致医院大批病人紧急疏散,许多珍贵的医学研究成果毁于一旦。

“桑迪”还造成美国三个核电站关闭,一个核电站处于“警戒”状态。这一事实应使核工业界提高警惕。美国核能管理委员会表示,会进一步调查这些事故。美国忧思科学家联盟资深科学家莱曼认为,此次飓风“桑迪”引发的事故应是对美国核能管理委员会及该国核工业的一个“警钟”。

充分反思“人祸”因素 一些科学家研究了是否变暖的地球会带来更强盛的、更具危害性的热带风暴。大多数的气象学家相信地球看起来正在变得越来越热。他们认为二氧化碳和来自大气层的所谓温室气体正在使地球变得越来越暖。研究人员警告说人们必须要认真思考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后,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了。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