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宋福范:时局变化与执政党应对之策(5)

2.第二个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怎么走?

那么我在这个问题里面要给大家谈的第二个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啥?

咱们大家看,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这段概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所探索出来的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实现现代化,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路径,就是它。

那么字我们都认识,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由这样一些字组成的?我怎么才能把它给大家讲明白,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那么十八大报告天天讲,最核心的就是这样一个东西,怎么才能给大家讲明白,我想了这么一个办法。

大家都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的,开始走上这么一个路子的。我们把历史倒退到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这个路开始开辟的时候,看一看十八大报告里面概括的这些话,是怎么样一句一句落上去的。我们就会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领会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来以后,为什么老百姓对啥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几个,不会有太多的人能够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咱们党的文件把这个话说出来以后,怎么样能够把它讲的深入人心?前提是你得让大家听明白,才有可能接受,如果都没有听明白,咋接受。所以呢,咱们就尝试着用我刚才说的这种办法,来分析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道路。

大家想一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候,召开完了以后——不是召开之前,就是一句话,中国共产党领导,可以再加上一个建设现代化国家。对“怎么建设”,好像就没有途径了,就阶级斗争为纲了,对不对?那么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了以后,大家想一想,这段话里面哪些话有了?那么肯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肯定有吧,这句话从来没有拉下。再有一句就是“立足基本国情”有没有?78年的时候还没有,是后来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才有的这句话。那么第二句我认为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再有一句,就是“实现四个现代化”。那么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概括上,就是建设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年我们虽然也提出什么高度民主、高度文明,当年对这些问题的理解,都非常的虚幻,不具像,不具体。所以当时咱们可以这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候,就我说的这三句话,其中最核心的一句话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为这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做出的一个重大决策。

好了,大家想一想,有了这句话就会带来,哪些话就要跟上?一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马上带来的就是要改革开放。为啥啊?要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得改变毛泽东1956年所确立的一些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和机制,特别是要改革文化大革命的一套错误路线。1956年毛主席仿照苏联模式在中国建立了一套社会主义的制度,这个社会主义的制度,经济上,纯而又纯的公有制,纯而又纯的计划经济,纯而又纯的按劳分配,这是经济、政治、共产党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等、文化上马克思主义大一统,大致就是这样一个道理,这就是当时的社会主义制度。

那么要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首先面对的就是什么啊?就是改革经济制度,咱们为了人们接受,就创造了一个词叫“体制”,干啥啊?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这三个东西听起来很好听,非常的公,但是他确确实实不利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为啥呢?邓小平就讲过,它割断了发展经济与人们物质利益之间的关系。公有制,像过去的公有制,全面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到底谁有啊?谁都有,谁都没有。说计划经济什么都能计划,但是就是人的需求不能计划。按劳分配,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其他的东西,资本啊,技术啊,管理啊,都不创造财富,那还谁办企业嘛?你说办了企业以后,企业家还不劳动,咱们现在搞明白的,就是农民打粮食,农民自己也不能生粮食,起码得有土地、得有种子,有肥料,有农具,这些东西结合在一起才能生产出粮食来。所以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结合在一起才可以,是不是这样一个道理啊?

所以邓小平说,非改不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得改,改啥?纯而又纯的公有制,改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所谓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计划经济成了市场经济,叫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按劳分配叫做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样子一下子释放了生产的活力,经济建设一下子有了生机了。

但是光改革也不行,还得需要开放,为什么我们有的时候,我们一直在把“改革开放”一块提?因为大家看看,当年我们所谓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目标是实现中国的工业化。讲工业化的话,你怎么能够撇开发达国家走的轨道,另搞一套呢?而且你要后来居上,如果不跟人家学习,怎么可能赶上人家?所以一定要开放。开放干嘛啊?引进外国的资金,引进外国的技术,引进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只有改革和开放结合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关系,才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够做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但是一改革开放,就相当于我们敞开了过门,打开了窗户,进来了新鲜空气,同时也飞进来苍蝇蚊子。所以我们党又及时地加上了一句话,叫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这样发展到1987年,当我们党召开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时候,就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家看到这个十八大报告里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这段概括,咱们一块重温一下党的基本路线,你再对照一下差别。

党的基本路线全名叫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叫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们国家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大家看一看,有何差别,就是一个红字和蓝字之别,对不对啊?因为就是一个红字和蓝字之别,红字是后来加的,蓝字是基本路线就有的。那么现在我跟大家讲,所谓党的基本路线,其实就是当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当时生产力还不是太发达,出于生存型阶段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里我对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两个概念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区别。

“党的基本路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联系和区别

我本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基本路线”,实质是一码事,就相当于一个硬币两个面。从这个面来看它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那个面来看,它叫“党的基本路线”。为啥呢?因为这两个东西实质,都是执政党基于特定历史时期的国情,着眼于自己的奋斗目标所制定的行动方略,两个东西实质都是我说的这样一个意思。

那么为什么要有一个党的基本路线呢?党的基本路线是从党的政治路线的角度来谈的。那么这就问到了一个,一个政党为什么需要政治路线?这个道理很简单,政党是由好多好多人组成的。为什么一个政党由好多好多人组成啊?就是因为这些好多好多人组成起来以后,它能够发挥一加一再加一大于三的效果,对不对?这就是组织的效力,那么怎么样发挥这样一种效力?使用的前提就是组织的所有成员一定要凝聚共识,形成共同一致,在组织的一切重大问题上,能够心往一处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根本前提。所以这个组织一定要向这个成员明确,我这个组织是干啥的,怎么干?这不就是奋斗目标和行动方略吗?这就叫政治路线。那么党的基本路线就是我们党在当时的政治路线。

那么什么叫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说到底,它就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它的事业的目标和路径。中国共产党推进他的事业的目标和路径,都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基础,都着眼于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手段、途径也都是一样的,所以他俩能不是一回事吗?肯定是一回事。

所以1987年,我们党在十三大所提出的党的基本路线,实质就是我们党当时,当时什么情况?就是生产力水平还相对比较落后,处在生存型阶段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那么那个道路有什么特点呢?咱们得看一看当时中国老百姓的需求,中国社会发展的需求,生产力很落后,执政党的这种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包括路线、道路,其实就是对老百姓需求的一种回应。咱们想一想,生产力水平落后,生存型阶段的时候,老百姓有什么样的需求?物质财富的总量太小,老百姓吃不饱,所以老百姓的需求目标,当年就是解决温饱,需求内容就是赶紧增加物质财富的总量,想方设法把那个蛋糕做大。所以大家想一想,在这样一种需求的时候,满足的途径会是啥啊?就是以经济增长为中心。我们把话说得准确一点,叫做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经济建设为中心其实在当时就是以经济增长为中心。

大家看,就这样一个道理,其实当年邓小平理论这个道理一点不复杂,核心问题就是这个问题,所以赵紫阳在十三大报告里面在谈到党的基本路线的时候他就说,整个基本路线里面的核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在这里做个注释(以经济增长为中心),而且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统统都是服务于这个的,连小平同志后来都说,我那个时候就是先发展起来再说。他的话不像咱们现在,做研究、咬文嚼字,就是先把经济增长起来再说,因为这样办了,才能够让老百姓满意。

从这个实际情况来看,小平同志那段,他那么干了,确实老百姓也很满意。大概我们都记得,1984年10月,在改革开放的第六个年头,我们党举办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大会,在那次大会上有一个非常动人的镜头,就是阅兵,改革开放第一次阅兵,“小平您好”啊,那个东西太正规了,为啥啊?自发地打出来的横幅,是执政党的政策和老百姓的需求完美呼应。尽管那个时候我们做的蛋糕拖拖拉拉,但是老百姓极为满意。但是满意了没有五年,中国就开始闹动乱了,八九动乱。我们不做其他意义上的解读,我只是说明,八九动乱标志着中国告别了生产力极度落后的生存型阶段,开始进入了一个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提高的发展性阶段,一旦进入了这样一种阶段,人民的需求就会增长,这些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人,高级动物,高级动物就高级在好多方面,但是一个最基本的方面就是需求不断增长。好多学者研究来研究去,最后实际上说明一个问题,人,这种需求欲求,他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好了还想好。所以说,吃饱了饭以后,必定要有了精神文化的需求和政治的诉求,所以你光蛋糕做大,就打发不了老百姓了,还得把蛋糕做好,还得把蛋糕分好,所以光经济增长不行了,还要经济发展,光经济发展也不行,还得要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生态保护,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

所以1989年那场风波,我一个基本的判断,标志着中国的老百姓已经有了科学发展的需求。如果那个时候我们就提出科学发展观,中国社会可能方方面面比今天还要好得多,但是我们的政策是在十年以后提出来的,所以政策和老百姓需求这样的一种时间差,就造成了今天我们这样的一种后果,就该科学发展了,我们还是按照以经济增长为中心来办,所以蛋糕越做越大,成了世界第二。但是这个蛋糕没有做好,尤其是没有分好,就导致了今天我们中国看到的这样的一些问题。

基于这样的一些问题,我们党实际上在不断地往上加。十四大就加上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五大加上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三个代表”,又提出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十六届四中全会又加上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那么到了党的十七大,就把这四句话再概括,第一次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直接作为一个词来首次概括,那么就把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布局放进去了。这个放进去大家看看,从很大意义上来讲,如果说原来的党的基本路线,那个时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为“党的领导加以经济增长为中心”,那么我觉得以十七大,加上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布局为标志,中国共产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体现为“党的领导加科学发展”。包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了十七大的时候,都是胡总书记讲的那句话,“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年是经济增长,到了十七大以后,就是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以后的经济科学发展。

大家看,这就到了和谐社会了,还有几句话是十八大加的。我这个课件还是一个旧课件,不是新课件,新课件已经改过来了,像“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都是党的十八大新加上的。一方面在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同时,突出加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完善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更加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另外一个方面,把体现科学发展的价值,追求的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这些问题,都加上去了。所以今天十八大所概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可以简洁地概括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科学发展之路”。

原来的道路是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经济增长之路”;现在的道路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科学发展之路”。这就是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是不是大致可以听明白这个道理了。

所以大家看看,整个十八大报告里面,包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加上“人民主体地位”,加上“解放发展生产力”,加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共同富裕”,这些东西统统都体现了这样一种特点。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路怎么走这个问题上,大家看,既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科学发展之路,所以路怎么走,当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来走,这是毫不含糊的。所以科学发展观,开句玩笑说,就不要羞羞答答的了,赶快入党的指导思想吧。我们需要这个东西来指导我们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科学发展观”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什么关系?

科学发展观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那么为了证明科学发展观有资格能够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十八大报告里面讲了这么一篇话,在这里我就不解释这些东西了,我给大家讲一个道理,什么道理呢?“科学发展观”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什么关系?

十七大的时候,我们讲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科学发展观。当时我解读十七大报告的时候,我是这样说的,十七大报告这样讲就告诉我们,要想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沿着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的方向往前走,但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来办事。沿着邓小平和江泽民指引的方向往前走,但是得按照胡的办法来办事。当年我这么讲也是有点犯忌的,但是我现在越来越认为这样是对的。但是当年科学发展观又提出的时间不是太长,所以不大好意思,不大好意思说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平起平坐。今天就没有什么不好意思了,十年证明,解决中国的问题就需要这个东西。

某种意义上来讲,咱们把话说得更直白一点,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质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啥啊?因为这三个东西就好比一个人的少年时期、青年时期、壮年时期。邓小平理论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思考当今中国,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问题的奠基之作,是少年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青年时期,科学发展观是壮年时期。你说以壮年时期的东西为指导,否定你了吗?只不过是讲的你的壮年型的,你的成熟形态,丝毫没有否定邓小平理论,否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咱们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讲咱们的理论如果是一棵大树,小平同志是一个小树状态,小平理论是一个小树状态,“三个代表”是一个中树状态,科学发展观就是一个大树状态。某种意义上来讲,科学发展观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以,你说你不用它做指导,你用什么做指导?

所以,十八大报告讲,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这是过去讲的,今天我们还要体现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例如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就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所以,在今天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人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更加自觉的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科学发展观和原来的发展观究竟有什么区别?

讲到这里我觉得还要跟同志们大致描绘一下科学发展观,它和原来的发展观究竟有什么样的区别?我们不好说邓小平同志那个时候的发展观就是一种不科学的发展观,因为在当时,中国的问题就是那么解决,但是相对于解决我们今天的问题来讲,那个发展观还就是不大科学。相对于解决今天的问题来讲,当年的发展观对于解决今天中国的问题来讲,它就是不大科学,在当时你还不能说它不科学,因为当时中国老百姓有那个需求,中国社会就是那个样子,你不那么办,不那么办你怎么办啊。

所以我把这两个发展观对比一下,第一,从空间要素的摆布上看,原来的发展观,讲究的是“点式”发展,在空间的要素上是一个点,这个点就是经济增长。而今天的科学发展观讲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要素一体化“全面”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从时间要素的摆布上来讲,原来的发展观,只关注当代人的发展,这个东西当年虽然没有明确这么说,实际琢磨琢磨就是这个样子,中国老百姓经过建国以后,特别是50年代末期以后,确实穷怕了,邓小平老人家也是很希望大家迅速过上好日子,所以为了过上好日子,我们别的就甭管了,只着眼于当代人的发展。当代人什么呀?生活在中国,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的活着的所有的中国人,只着眼于这些人的发展,至于我们的祖宗、历史文化,至于我们的子孙万代,统统顾不上的,所以为了发展,我们把历史文化就拆光了,西方发达国家有一些人懂中文的,说怪不得你们中国叫china,china就是拆那。再一个拼命地消耗资源,拼命地破坏环境,搞得子孙万代都没有办法生存了。这是过去,现在呢,讲究的是过去、现在、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既要兼顾我们的历史文化,又要关注我们的子孙万代,这就叫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第三,原来的发展体现为“失调”发展,怎么叫“失调”发展?光经济增长别的东西顾不上。而现在的发展叫“协调”的发展观,就是发展一个要素的时候兼顾其他要素的协调发展,而且是为人发展、靠人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这个里面有一个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叫做“以人为本”。什么叫做以人为本?我看不要把它理解得太玄虚了,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人是一个高级动物,他的需求是多样化的,要充分照顾到人的这样的一种需求。你的发展就不是光满足他吃饱了饭,光满足吃饱了饭那不是人,别的动物也行。所以说你这种发展观要从人出发,就是这个意思。我看到了科学发展观,咱们到今天,咱们能够把这个问题能够理解清楚了,我看在实践中也会有效果的,这是路怎么走。

责任编辑:刘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